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中國現代著名美食家。

中國現代著名美食家。

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顯然是“人盡皆知”的常識。無論人們多麽無知,都有四八種美食,即使他們沒有機會品嘗所有美食,他們也總能說出幾種。然而,對於那些在歷史上為推廣中國飲食文化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壹般人卻不夠關心,了解甚少。考慮到這壹點,我想介紹壹下今天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食家。中國歷史悠久,出現過很多美食家,比如過江鯽魚。在這裏,我們只能介紹八位名人:

第壹位是春秋時期的孔子。孔子有很多頭銜,如教育家、思想家、哲學家、社會活動家和老人...這是壹個很長的名單,我認為應該加上壹個:美食。雖然孔子曾自詡“君子食不果腹,安身立命”,但實際上,他是壹個對食物非常講究的人。他的關註點涉及禮儀、衛生、口味等各個方面。《論語·鄉黨》中有壹段話可以作為孔子飲食文化思想的梗概:

百吃不厭,百吃不厭。

如果妳吃了食物,妳就會得到食物;如果妳餓了,妳會失去肉;如果妳不吃它;顏色是邪惡的,不要吃;臭,不吃;輸糧,不吃;不時不吃東西;切得不對,不吃;沒有醬就沒有食物。

雖然有很多肉,但並沒有比吃更好。

唯酒無疆,不亂如流。

不要撤回生姜食物。

祭祀大眾,不留肉。三天祭肉,三天不吃。

吃飯沒話說,睡覺沒話說。

雖然蔬菜吃蔬菜湯和甜瓜祭品,但它們必須在同壹個地方。

講究到壹般人趕不上。當然,孔子在其他地方也發表過自己的飲食見解。由於篇幅有限,我就不壹壹引用了。光是這段話就足以證明生活在2500年前的孔子是當之無愧的美食家!

第二位是漢末的曹操。天下人都說曹操是漢奸,誰有壹點深入了解,或者被稱贊為有能力的大臣;讀過文學史的人都知道,曹操是詩人;從他的詩中,我們知道曹操對酒文化有很好的理解,並寫下了像“如何解決問題,只有杜康”這樣的名句。眾所周知,曹操曾努力學習烹飪藝術。根據王詩涵《科學文選》的羽泉的說法,吳偉的《四季食物系統》是文選註釋中引用的書籍之壹。換句話說,曹操可能對烹飪做過專門的研究,寫過專門的著作。現在妳可以看到從《太平禦覽》等文獻中編纂的《四季食制》,這些文獻都談到了魚的起源和食用方法。有14種魚,其中壹些今天很難找到。這裏有三個簡短的例子:

郫縣的魚,黃色的魚鱗和紅色的尾巴,從稻田裏出來時可以用作醬料。(《玉蘭》936)

味道像豬肉的疏齒魚產自中國東海。(《玉蘭》940)

槍魚有五個水桶那麽大,又長又有下巴。經常在三月中旬從河裏捕撈,經常在金夢被捕獲。黃色脂肪,只用於工作。

強。淮水也可用。(《初學者》30)

顯然,曹操是壹個非常愛吃魚的美食家。

第三位是唐代的杜甫。在很多人心目中,詩聖杜甫是壹個壹生落魄、憤世嫉俗的苦情詩人。其實是壹個很大的謬論!杜甫出生於名門望族,從小就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年輕時,他過著追逐動物和馬的生活。雖然他從中年開始遭受了很多苦難,但他畢竟是壹個生活在統治階級群體中的人。他見過各種各樣的美食。在他的詩中,有對宮廷晚宴、皇家宴會和農民飲酒的生動描述。《幹鄉少府立壹條鰱魚贈長歌》詩中關於吃生魚片的描寫:在《病後飲酒贈君》壹詩中,壹位朋友舉辦了壹場家常便飯,主人盡力用肉和酒做了壹桌菜,讓他在亂世中看到了真相;在詩歌《處士八大處》(戰爭年代的壹種簡單小吃)中,“春韭夜雨剪,糙米特煮”(糙米特煮)充滿了人類的溫暖...這些都是文學史上的珍品。可以說杜甫是第壹個用詩歌表達中國美食的人。不用說,杜甫是壹個超級美食家。

第四位是宋代的蘇軾。毫無疑問,蘇軾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美食家。因為他發明了壹道壹直很受歡迎的菜:東坡肉。除了豬肉,蘇軾最喜歡的菜肴還包括各種魚類(包括黃魚、章魚、鱸魚等。),其中最著名的是關於河豚的。《惠崇河邊的兩個晚景》中的壹首詩:

竹林外的兩三朵桃花,水裏的鴨子,它們首先註意到了春天的暖春。

海灘上長滿了艾草,蘆筍也開始發芽,河豚正準備逆流而上,從大海遊回河流。

這顯示了極品蘇軾的勇氣。晚年,蘇軾的興趣轉向了素食主義,主要吃蔬菜和水果。在廣東海南期間,他品嘗了南方的各種水果,如楊梅、橘子、荔枝、龍眼、橄欖和檳榔,他什麽都不喜歡。其中,我特別喜歡荔枝。“壹天有300個荔枝,作為壹個嶺南人,我毫不猶豫地長大了!”名句留存於世。此外,蘇軾晚年還致力於湯(羹)的發展。他發明了幾種湯,其中壹種是由春筍、稻末(姜、蒜和韭菜的碎末)和薺菜制成的。“新的壹年,竹筍發芽,廚房裏的霜倒出老罌粟。當我繞著麥田時,我乞求野草,我被迫為和尚家煮山藥湯。”(《二韻為蔬植久不雨》)壹首是蘇軾在田裏做的,用的是破鼎。主要材料是蘿蔔和蕪菁(也就是蘿蔔)。這湯大概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東坡先生對此頗感自豪。他自稱“甄煮”,以“東坡湯”命名(《地哨州府煮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燉還有壹道金牌東坡湯,名叫“東坡玉滿湯”——實際上是由蘇軾的兒子蘇果發明的。“像龍壹樣甜的唾液仍然是白色的,喝起來更像牛奶壹樣清澈。別把南海弄得金燦燦的,比東坡玉還輕!”(“孩子突然有了新的想法,山藥被用作玉液湯,顏色和味道都很棒。天上的蘇陀不知名,人間沒有這種味道。)味道太好了,以至於蘇東坡對配方保密,拒絕公布配方,只告訴我們主料是紅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