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壹聽到車聲音,就出來叫韜韜。進門,已經燉好的四物補湯,奶奶盛了壹大碗叫我們坐下喝。壹邊嘮叨著開了這麽久的車,壹定很累很餓了吧,壹邊心疼地說:下次回來可別趕著周五晚上了,晚上開車不安全。但我知道,她內心還是歡喜我們早回來的。
晚飯後,和奶奶商量,明天帶她去鼓山。壹開始老太太並不想去,她覺得自己年齡大了,最近有時感覺心跳快,不敢到處跑。我哄著老太太後天農歷9月19日,剛好是觀世音菩薩的誕辰,可以去寺廟拜拜,而且車子直接開到寺廟門口。老太太壹聽可以去寺廟燒香,也不用登臺階爬山,就開心地答應了。
01 鼓山的風水傳說
10月23日早上8:00從鴻尾出發,9:00到達福州市區接了姑姑,大約9:45就到鼓山了。福州民間就流傳 “左鼓右旗,八閩二絕” 的風水傳說。左鼓就是指鼓山了。
鼓山作為福州的青龍山,自有神奇之處,因其頂峰有壹如鼓巨石而得名。相傳這支鼓是天上的擂鼓將軍為了鎮住惡龍特地留下的。每當風雨交加,石鼓便有簸蕩之聲,那就是鼓將軍在鼓山頂面對海上龍王進犯而擊鼓,號召三軍準備戰鬥。
坐落鼓山的湧泉寺更為名言天下了,其位列閩剎之冠,是福州的驕傲, 素有“既來福州,必遊鼓山”之說 。寺廟前後左右環抱著蒼郁的古老大樹林,可謂 “進山不見寺,入寺不見山”。
建造這座寺廟的開山祖師神晏更具有傳奇色彩。由於寺廟建造在鼓山的燕子窩穴之上,燕子窩發燕仔燕孫,所以湧泉寺能居僧幹眾,蒸蒸日上。相傳當時湧泉寺建成後鼓山香火愈來愈旺,為了讓香客們上山方便,寺院僧眾決定修建壹條上山的路。歷經七七四十九天努力,壹條彎彎曲曲的石頭山道,從鼓山腳下壹直鋪到湧泉寺的大門。
開山祖師神晏看見這條石砌大道,心裏很高興。可過了沒幾天卻怎麽也高興不起來,因為這條石砌的大道,寺院內的僧人,病的病,死的死。香客們聞知湧泉寺發生瘟疫,也不敢上山來了。壹時間,鼓山湧泉寺僧侶四散奔逃,香客稀少,冷清寥落。
神晏心中好疑惑,為探明原因走到鼓山白雲峰頂朝看石道。遠遠望去,隱隱約約之中,他發現整條石道壹股兇氣繚繞不散。他細細琢磨,這才驚駭得大叫起來。這條從山腳鋪到湧泉寺大門口的石道,彎彎曲曲就如壹條巨大蟒蛇蜿蜒而上,嶺道上的壹塊塊石頭板,就猶如蟒蛇身上的鱗甲壹片片。那蛇的頭對著湧泉寺大門,正張著血口大盆,對著燕窩吞吃出門的燕子。這石道分明是“蛇竄燕窩”,湧泉寺的風水被這石道破壞了。
好在神晏不愧是壹代大師,他返回湧泉寺,召集眾僧在新修的這條山上石道上建造了九座山亭,從山腳到山門。這九座山亭就像九根大鐵釘,牢牢地釘在這條蟒蛇變成的石道上,把蟒蛇斬成7段,使它不能作怪。
之後又從喝水巖修建壹條石道,用條石鋪設,直達山門。該道為蜈蚣嶺道,以為蜈蚣叮七寸。蛇怕蜈蚣,這樣這條蟒蛇就不能復活了。沒了蛇妖作怪,湧泉寺的香火越來越旺。
山上溫度低,又下著點蒙蒙雨,好在奶奶穿了薄薄羽絨服和毛衣。老太太第壹次來湧泉寺,小包裏還帶了好幾張100元錢,要來添香油。我想,我自小愛拜佛,也是隨了老太太的性子。
康熙帝頒賜的禦書“湧泉寺”泥金匾額,仍高懸於天王殿門上。
02? 世外桃源般若苑和石鼓書香
湧泉寺出來,門口打了電瓶車電話要去般若苑。對於般若苑,大多數人或許會感到陌生,就連小姑遊了很多次鼓山,卻從不知道鼓山上還有般若苑。等了10分鐘,開電瓶車的阿伯來了,不要小瞧福州阿伯,絕對是開車高手。僅僅壹輛車寬的十八彎空中道,轉彎處開得又穩又快,還有點雲中穿梭的感覺,壹看就是老司機。電瓶車20元壹趟,奶奶說,這個錢真是得有本事的人才能賺。
般若苑位於鼓山深處,原名般若庵,始建於明朝末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如今,改建過後的般若苑不僅是眾尼修行之地,亦是鼓山之上壹處絕佳風景。
走進山門,六只石龜托起的石碑映入眼簾,石碑之上還趴著壹條石龍,活靈活現。來念念這幾個字, “空碎碎空”,是何意?詮釋在《心經》中: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壹切苦厄。
繞過石碑,從放生池的壹端望去,般若苑的亭臺樓閣頓時盡收眼底。拾階而上,仿古的回廊蜿蜒曲折,回廊之中,有壹家人壹直贊嘆,這裏太美了。水面朦朧,幾尾金紅交錯的魚兒在水底遨遊。
穿過回廊,便來到般若苑正殿。般若苑的正殿精致小巧,正殿背後聳立著兩座七層四角塔樓,這便是般若苑的“智悲雙塔”。智悲雙塔分別為觀音寶塔與文殊寶塔,供香客禮拜。
“孔雀東南飛、五裏壹徘徊”,院內四角,隱隱約約傳來幾聲清脆的鳥鳴,開電瓶車的師傅問我們是否有看到孔雀,這裏的孔雀散養在山頭,很遺憾,這次來沒有見到,期待下次,可以壹睹孔雀開屏。
此圖石鼓書香酒店經理拍攝
般若苑旁邊就是石鼓書香,是壹家懸崖上的度假酒店,猶如登臨“天界”。可以俯瞰三江口(閩江,馬江,烏龍江匯合之處),半個福州城囊括其中。
午餐在石鼓書香酒店吃了面,壹碗48元,奶奶和姑姑直呼好貴,後來想想工人把食物運上山不容易,也覺得要尊重山上的價格。面是實實在在的面,有點像奶奶煮的四物補藥湯面,配的四小蝶小菜口感很不錯,很清爽,每個人吃得歡喜。
03 西禪寺,唐音宋荔,大榕樹遮天蔽日,綠樹森森之境生出清凈之心
下山後,直奔西禪寺,寺廟和福州大學相鄰,始建於唐朝的西禪寺,在建寺之初就遍植荔枝。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院內不僅榕樹遮天蔽日,還有壹棵樹幹中空,緊靠壹層皮撐著的千年宋荔,被譽為鎮寺之寶。
04 江中之寺—金山寺
下午四點左右,去了福州唯壹的水中寺廟—金山寺,因形狀像石印浮於水面,猶如江南鎮江之金山,因此得名小金山。它坐落水中央,歷經千年,卻從不曾被淹沒,這就是神奇的地方。
說起金山寺,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白蛇傳裏著名的橋段“水漫金山寺”,普遍都知道的那個金山寺在江蘇鎮江,而另壹說就是福州金山寺,此金山寺雖然名氣沒那麽大,卻也有其獨特絕妙之處。
民間還傳說,金山塔下面存著壹直修煉千年的神龜,它法力無邊,能使金山寺隨潮高下,洪水淹不著。神話故事的白娘子在鎮江金山寺鬥不過法海,曾避難與閩江金山塔,在神龜保護下,法海捉不到白娘子。後來,白娘子因與法海鬥法而“水漫金山”,閩江洪水泛濫,死傷無數,神龜怒而不再佑她,白娘子方落入法海手中。由此,閩江金山塔也披上神話色彩而揚名天下。
奶奶聽我講白蛇傳的故事,她看過這個電視劇,知道法海,知道白娘子,沒想到跟眼前這個小廟還有關系,很是興奮。姑姑忍不住說:這麽小小壹座廟,被妳們旅遊人的嘴巴壹講,還真是特別有靈性。哈哈,姑姑這話誇得很有水平。而小小壹座水中廟,香客絡繹不絕,拉船的船夫壹刻也沒閑下來。
島上有壹棵連理樟樹,此樹富有靈性:求婚者只要在陰陽樹幹上摸摸求求,就會找到稱心如意對象,這是連理樹之所助,求婚者稱它為“愛情樹”。求功名學子只要在樹邊默念祈求,就會金榜題名,這是翁狀元植樟樹蔭庇後人所致,學子譽它為“狀元樹”。這棵古樟樹長在金山寺西邊,面對極樂世界,善男信女只要在樹蔭下虔誠祭拜,就會沾菩提露,頓聞梵唄聲,善信們尊它為“菩提樹”。
05 閩越水鎮,帶妳穿越時空,感受千年閩都的歷史氣韻。
從金山寺出來,天又下起了小雨,手機也沒電了。奶奶看到天快黑了,想著該回去了。回去路上經過閩越水鎮,我決意帶奶奶和姑姑去看看這個家門口的景點。閩越水鎮,位於閩侯縣竹岐鄉,距離我家鴻尾鄉車程不過半小時。景區借鑒老福州“壹樓兩塔”的城市格局,以海絲和閩越為主題,再現福州百年水鄉風貌。燈光秀+尋夢千年閩越大型水秀,打造成了福州新晉網紅打卡點。
晚飯,在景區裏面吃的麥當勞,我特意點了壹杯熱奶茶給老太太配漢堡,沒想到如此簡易的快餐引發了老太太的感慨,老太太說活了八十幾歲,第壹次吃麥當勞。逛了壹圈水鎮老街,才發現水鎮裏面的小吃好多是正宗福州味道的,價格便宜,每家店老板熱情又實在。耳邊都是福州話,那種感覺極為親切,忍不住又吃了壹份福州花糕。
06 惟願歲月靜好,多回家陪伴
這壹天的時間,老太太有點累了,壹邊心疼我花錢了,壹邊嘮叨著村裏的老人,子孫很少帶他們來福州旅遊。姑姑說要是爺爺還在,那他也能享清福了。是啊,如果都在,那該多好。
時光,惟願靜靜流淌,老太太身體健康;歲月,惟願靜好,多回家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