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古稱錢塘湖,又名西子湖,形態為近於等軸的多邊形,湖面被孤山及蘇堤、白堤兩條人工堤分割為5個子湖區,子湖區間由橋孔連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摻混,造成各湖區水質差異,大部分徑流補給先進入西側3個子湖區,再進入外西湖;湖水總面積5.593km2,總容積1.10億立方米,平均水深1.97 米;西湖底質是壹種有機質含量特別高的湖沼相沈積,屬於粉砂質粘土或粉砂質亞粘土,最上層皆為藻骸腐泥層(黑色有機質粘土),中層泥炭層或沼澤土,最下層為基底粉砂層;入湖河流部是短小的溪澗,主要補水河流為金沙澗、龍泓澗和長橋溪泄流 。
西湖的美不僅在湖,也在於山。環繞西湖,西南有龍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煙霞嶺,大慈山、臨石山、南屏山、鳳凰山、吳山等,總稱南山。北面有靈隱山、北高峰、仙姑山、棲霞嶺、寶石山等,總稱北山。它們像眾心拱月壹樣,捧出西湖這顆明珠。山的高度都不超過400米,但峰奇石秀,林泉幽美。南北高峰遙相對峙,高插雲霄。
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鐘、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勝,組合在壹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勝景精華,所以無論杭州本地人還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樂道,先遊為快。
新西湖十景是壹九八五年經過杭州市民及各地群眾積極參與評選,並由專家評選委員會反復斟酌後確定的,它們是: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
其它景點還有保俶挺秀、長橋舊月、古塔多情、湖濱綠廊、花圃爛漫、金沙風情、九裏雲松、梅塢茶景、西山薈萃、太子野趣、植物王國、中山遺址、靈隱佛國、嶽王墓廟。
西湖不但獨擅山水秀麗之美,林壑幽深之勝,而且還有豐富的文物古跡、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自然、人文、歷史、藝術,巧妙地融合在壹起。西湖古跡遍布,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5 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5處,還有39處文物保護點和各類專題博物館點綴其中,為之增色,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遊覽勝地。
“未能拋得杭州去,壹半勾留是此湖”--西湖,是壹首詩,壹幅天然圖畫,壹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裏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蘇白兩堤,桃柳夾岸。兩邊是水波瀲灩,遊船點點,遠處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時走在堤上,妳會被眼前的景色所驚嘆,心醉神馳。西湖的美景不是春天獨有,夏日裏接天蓮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後疏影橫斜的紅梅,更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雨迷蒙中的樓臺,無論妳在何時來,都會領略到不同尋常的風采。
可以乘坐1--5路旅遊專線車到西湖,為自動投幣,票價2元。到西湖可以乘坐公交車到想到的景點,公交車多為自動投幣,票價為1元。另外,日前西湖大部分景區已開通公***自行車服務,您還可以到其中壹個指定站點租車,並在其他站點還車。在景點內您可以乘坐小型旅遊車,壹般為15-35元左右。
舊西湖十景有
○ 三潭映月
○ 南屏晚鐘
○ 雙峰插雲
○ 雷峰夕照
○ 花港觀魚
○ 柳浪聞鶯
○ 斷橋殘雪
○ 平湖秋月
○ 曲苑風荷
○ 蘇堤春曉
新西湖十景
○ 玉皇飛雲
○ 吳山天風
○ 阮墩環碧
○ 滿隴桂雨
○ 龍井問茶
○ 九溪煙樹
○ 黃龍吐翠
○ 虎跑夢泉
○ 寶石流霞
○ 雲棲竹徑
新西湖十五景
○ 壹街:北山街歷史文化街區
○ 二館:中國茶葉博物館、蘇東坡紀念館
○ 三園:雲棲景區、仁壽山公園、龍泓澗景區
○ 四墓:龔隹育墓、蘇小小墓、武松墓、陳夔龍墓
○ 五景:朱家裏、魏廬、玉岑詩社、留余山居、三臺閣。
西湖三十六景
○ 禮耕堂
○ 郎當嶺(入口)
○ 梅家塢周恩來總理紀念室
○ 聖塘閘
○ 馬可波羅與杭州紀念雕塑
○ 惜別白公(送別白居易群雕)
○ 新泰飯店
○ 誌願軍雕像
○ 淞滬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
○ 聖塘路別墅建築群
○ 清旗營、練兵場
○ 風波亭(風波橋、孝女井)
○ 唐李泌引水紀念標誌
○ 楊公堤碑亭
○ 永福橋
○ 玉澗橋
○ 景行古橋
○ 松鶴山莊
○ 紅櫟山莊
○ 法相唐樟
○ 黃篾樓
○ 武狀元坊
○ 子久草堂
○ 俞曲園墓(含右臺仙館)
○ 大麥嶺蘇東坡摩崖題記
○ 於謙墓(祠)
○ 趙之謙紀念亭
○ 五峰草堂
○ 茅鄉古道(含通利古橋)
○ 蘭苑
○ 小隱園
○ 天澤樓
○ 趙公堤
○ 燕南寄廬(蓋叫天故居)
○ 環碧湖舍
○ 風荷禦酒坊
美食杭州 (第七集)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20日 10:03)
說起杭州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它的美景,其實杭州的小吃和它的景色壹樣誘人。杭州的小吃種類多,多到每天妳睜開眼睛就吃,壹直吃到晚上上床睡覺,估計三天妳都嘗不完。杭州小吃的歷史久,久到幾百年歷史的小吃只能算小夥子了。杭州的小吃有文化,幾乎每個小吃都有壹個典故或者傳說,其中很多還都能和壹些歷史文化名人扯上關系。
今天大嘴和饞貓就是要找這些杭州有名的小吃,光找到還不算數,還要找到做這種小吃最好吃的地方。
狀元館始建於清朝同治年間,因為過去靠近科舉考試的貢院,因此取“狀元”二字。狀元館以面食名揚杭州,而這道蝦爆鱔面可謂是其第壹招牌。 蝦爆鱔面雖說只是壹碗面,但它的烹制要求非常嚴格,比如,主要原料黃鱔,壹定要現殺現做,蝦,壹定要新鮮的大河蝦,面湯,壹定要用雞湯的原汁。這樣做出的面才堪稱色香味形俱佳。
知味觀也是百年老店,在歷史上就壹直名聲在外,據說30年代大上海的壹些電影明星結婚都特意選在這裏辦酒席。現在知味觀是與樓外樓齊名的餐飲名店,如果說樓外樓打的是杭菜的招牌的話,知味觀則是因為它的小吃而名揚天下。知味觀的小吃多,多到上百種,再挑剔的口味也能挑到可口的,另外知味觀有壹些招牌小吃,像知味小籠包、蜜汁糯米藕、貓耳朵等都發源在這裏。
大嘴饞貓推薦:狀元館——位於上城區河坊街,這是壹家百年老店在這裏可以吃到地道的蝦爆鱔面。
知味觀——這是壹家連鎖經營的老字號,小吃品種多味道正宗。
其中,總店位於上城區仁和路靠近西湖,另外還有多家分店,上城區還有高銀街店,下城區有中山北路店,西湖區有湖墅南路店、文苑路店、楊公堤店。
饞貓第壹回合輕松完成任務,第二回合開始不免有些放松警惕啦,妳看這貪玩的毛病又犯了。
不過大嘴依然兢兢業業,努力尋找,唉,可惜運氣不太好啊!開局又不太理想!
玩得正在興頭上的饞貓終於醒悟過來了,壹著急已經有些手忙腳亂了。
經過壹番找尋饞貓終於找到了百家鮮,而同時大嘴也到達了日清侯。
哈哈,這回饞貓又失算了,其實大嘴已經吃完炸響鈴,正在趕往他們會合的地點吶!
大嘴饞貓推薦:百家鮮——位於上城區高銀街,在這裏可以吃到已經有千年歷史的吳山酥油餅。
另外還有河坊街上的日清侯酒樓,那裏的炸響鈴做得非常地道。
這次饞貓可再也不敢怠慢了,只半個多小時的時間,就在清河坊街上找到了有兩千年歷史的杭州名小吃龍須糖。
品嘗完之後,饞貓急忙趕往兩人的會合地點。
大嘴饞貓特別推薦:小吃壹條街——清河坊街,它是目前杭州保存得最完好的古街區,這裏百年老店雲集,各種小吃琳瑯滿目,像饞貓剛剛找到的龍須糖,以及杭州有千年歷史的定勝糕,蔥包檜等小吃都能吃得到。
“蔥包檜兒”
古風存
1.
“吃在杭州,住在杭州,創業在杭州”是近幾年杭州市政府提出的口號,目的是要把杭州建設成為壹個具有國際品牌的集旅遊和高科技於壹體的現代化城市。歌曲“夢想天堂”正是充分體現了“上在天堂,下有蘇杭”的意境。
“我們的家/住在天堂/碧綠的湖水蕩漾著美麗的夢想……”
杭州具有獨特的旅遊資源和歷史文化,她沈澱著太多的歷史話題,這種話題甚至深入到了杭州的點心小吃。杭州的點心小吃,不僅在色、香、味、形方面有特色,而且還含有豐富的文化傳統,美麗的故事,愛國主義的精神;或支持正義的行為,或與生產習俗相關,或伴有神話傳說,或含美好祝願等。走在街上,妳隨便選壹種有名的點心小吃就能感悟到這種獨特的文化氣息。壹邊品嘗點心,壹邊了解典故,令人食欲倍增,成為壹種新的精神文化的享受。有時候甚至於妳自己也有可能弄不清楚,到底是在品嘗佳肴美食,還是在懷古戀舊。
杭州小吃形成氣候得利於改革開放的政策,隨著杭州經濟的逢勃發展,“吃”文化也迅速在杭城鋪開。前幾年“吳山路”的小吃壹條街,妳無論何時進去,總也會是人群熙熙攘攘感覺;近幾年“西博會”上“吳山廣場”的小吃攤,也成最熱鬧的場景之壹。這些都能說明,“吃”在杭城的“興盛”。
杭州小吃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貓耳朵”、“蔥包檜兒”和“酥油餅”了。這些小吃中的每壹個,都有壹個故事或者傳說,而每個故事或傳說就又如佛像身上套的光環,為這些小吃塗上了壹層神秘的傳奇色彩;反過來,這些小吃又保護了這些故事或傳說的延續,使她們雖歷經千年也仍能留在人們的記憶中。民間以這種點心小吃作為寄托,並註入愛國主義的內容;這些,大概就是“吃”文化的內涵吧?
我個人最早接觸吃和傳說相關的食品是油條。那是我到杭州參加工作的第二年。
早幾年杭州人大多以燒餅油條作早餐,燒餅且不去說它,單說那油條,兩根面筋在板上壹搓,再臨空壹拉,就卷在了壹起,然後放入油鍋中壹炸,黃燦燦的就好了。記得有壹次在武林門的壹個小推上買油條,賣油條的老伯見我吃得津津有味,便問我:
“知道妳現在是在吃什麽嗎?”
“油條呀!”
“妳在吃秦檜!”老伯露出了得意的神色,“油條就是秦檜和他老婆。”
我茫然。那時,我真是不知小小的油條還會與秦檜有關。
回家後,我翻讀了家裏所有能找到的關於杭州的小吃和傳說故事有關的書籍,這壹翻確又翻出了另壹個和秦檜有關的小吃,這就是“蔥包檜兒”。
“蔥包檜兒”選用精白面粉先制成圓餅,裹上油條和蔥,卷成筒狀,再在平底鍋中撳烤,等餅的兩面呈金黃色後,塗上甜醬或辣醬即成。這種餅吃起來松軟可口,很適合杭州人的飲食習慣,因此也是很是流行的早餐。現在的“蔥包檜兒”還有用雞蛋來做的。
“蔥包檜兒”和秦檜的關聯是這樣的:傳說嶽飛被秦檜害死風波亭後,杭州有人將面粉揉和做成秦檜夫妻模樣,再拿刀橫向壹切,扔入油鍋中煎炸,賣時吆喊:“大家來吃油炸檜。”
我閉上眼睛,想象著當時杭州百姓爭食“蔥包檜兒”的情景。老百姓是在吃“蔥包檜兒”嗎?不!他們是在吃痛恨,吃仇視,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表達了愛與憎。
2.
秦檜本是歷史長河中壹個匆匆的過客,無論他是怎樣的奸詐,時間本可以洗滌壹切;可由於有了嶽王廟和“蔥包檜兒”這樣的傳說,確無論怎樣也無法消除人們對他的痛恨了。因此壹切的賣國求榮者,只要被老百姓所仇視,則他必定是要遺臭萬年的。與此相反,他的正義面則會永遠為大家所傳頌。
存於嶽墓前的這二句詩最能代表這層意思,“正邪自古同冰炭;毀淮於今判偽真”;“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南宋有壹首無名氏的詩也很能說明這壹問題。
格天閣在人何在,偃月堂深恨已深。
不向洛陽圖白發,卻於郿塢貯黃金。
笑談便欲興羅織,咫尺那知有照臨。
寂寞九原今已矣,空余泥濘積墻陰。
甚至於當秦觀過嶽王廟後,也自低下了他原本高貴的頭顱,吟出了“羞性秦”的感嘆。
但事物的發展過程極盡有他的兩面性。壹般的觀點總是認為嶽飛的死和秦檜有直接的關系,是因為秦檜的奸才害了嶽飛的忠。我也從來也沒有懷疑過這壹點。嶽公作為壹種民族的氣節,壹種忠烈的形象,將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對此我從來也不曾懷疑過。可是,對於秦檜,我們卻不能不從多個方面來查找原因。很顯然,人不可能壹出生就分奸與忠的,此種人的屬性只有在其成長過程中慢慢地養成。秦檜亦是進士出身,他官至宰相,卻為何要殺嶽飛,貶張浚、趙鼎等人呢?毫無疑問,我的這種懷疑必然會給自己帶來異常多的板磚。請大家等壹下,聽我說完再砸不遲。我的意思是:秦檜的背後有否其它的因素?宋高宗有否責任?殺嶽貶張、趙有否更深刻的歷史內涵呢?
我查找了壹些南宋時期有關這方面的資料,或許是我的學識太淺,在我查找過的南宋時期的文字記載中很難找到答案,雖說也有道出宋高宗無能的,但卻無人深入去挖掘這壹問題。為了圓滿地解答是秦檜的責任,甚至有壹個秦檜被俘作奸細的說法。我對秦檜被俘的說法基本相信,但對奸細壹說確始終將信將疑。如果壹個宰相成了奸細,則這個王朝的存在本身也成有問題,這樣的皇帝也就沒有存在的理由。
我個人的觀點,秦檜的所作所為,很有可能是趙構的意思(也有可能是趙構的昏聵)。只不過趙構死後,王朝仍姓趙,姓趙的後代皇帝對先時的祖宗趙構不便有更多的指責罷了。就如我們對“文化大革命”的否定,責任歸結在林彪、江青身上壹樣。
明代文學家文征明在見嶽飛墓石刻時,題了壹首流傳千古的《滿江紅》:
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
慨當初倚飛何重,後來何酷!
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
最無辜,堪恨更堪憐,風波獄。
豈不念,中原蹙?
豈不惜,徽、欽辱?
但徽、欽既返,此身何屬?
千古休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
笑區區壹檜亦何能,逢其欲!
文征明不是歷史學家,他對歷史的判斷也有可能存在著偏頗,他詞中的用詞雖需考證,但起碼說明壹點,他對此事也表述了懷疑。
嶽飛是在北伐有點眉目(有些記載甚至認為即將成功)時,被秦檜用十二道金牌招回,用“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在風波亭的。秦檜真的是在為他的金主子盡忠嗎?從這層意思上來說,秦檜還是很“忠”的,只不過他是為“賊”而忠,從而出賣了他自己的人格。可宋高宗也是他的主子呀?我猜想當時確有“徽、欽既返,此身何屬?”“自怕中原復”的因素存在。
寫罷這些,突然我明白了壹個道理:我不是歷史學家,沒有必要把問題搞復雜了。我只要知道嶽公的形象以及在嶽飛墓前展示的是歷史的判決,是人心的向背,是正義的不可戰勝就可以了。
3.
杭州名菜中和古代人物相關聯的另壹道菜是“東坡肉”。
“東坡肉”選用皮薄鮮嫩的豬肉,以紹興黃酒為湯,放入密封的砂鍋中,用文火燜燒而成。制成後色澤紅潤,汁濃味醇,酥而不碎,糯而不膩。“東坡肉”位列杭州的十大名菜之三。
最早接觸“東坡肉”時曾在心裏打過壹個結。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像“蔥包檜兒”壹樣象征秦檜而大家得而食之的,很是可以理解。嶽武穆在《滿江紅》中有“壯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名句,意思也是明明白白的。可蘇東坡是個大學者、大詩人,他對杭州的貢獻,他對西湖的治理業績,是歷史人物中少有的。到如今,蘇堤仍是西湖最優美的景點之壹,“蘇堤春曉”名列西湖十大名勝風景之首。像這樣壹位偉人,何以會有“東坡肉”呢?
此事只有知曉了“東坡肉”典故的出處,才能完全明白。
傳說,蘇東坡任杭州太守時,政績卓著,疏浚西湖工程完工之日,百姓紛紛送來豬肉和紹興酒,以表敬意。蘇翁推辭不得,就讓家人按上述方法燒制,後又分送給挖湖民工。老百姓為感蘇軾之功德,遂把此肉叫成“東坡肉”。
原來“東坡肉”是指蘇東坡所賜的肉。中國古代文學之難懂,在此處也可見壹斑。難怪現在會有很多年青人讀古文直呼難懂;想來自己大學時的古代文學課考試的不理想也可以找到壹個臺階下了。
這裏有壹個問題,同樣是吃的食品,壹種是美的象征,而另壹種則成了惡的詛咒。“東坡肉”和“蔥包檜兒”就如同圍棋,雖然同存於壹個棋盤上,但棋子確是黑白分明,使人壹目了然。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人格中,“吃”的文化人格像壹位衣衫破碎的匆匆過客,始終也沒有登上過大雅之堂。古代的文人騷客們,大都對此類文化不屑壹顧,他們要去風雅,要去表現他們所具有的讀書人的儒雅。他們寧願述“愁”也不願為食而降低文化人格。此種食文化和儒文化壹旦相碰,便會擦出火化。在我記憶中,此類專著最有名的就壹本《茶經》而已。形成此種局面的另壹個原因,莫過於“秘密”兩字了。“宮廷密方”以及各店家的種種“密方”是制約此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而與此相反,流傳在民間的食文化的豐富,卻超出了壹般人的想象。
民間食文化所具有的生命力,主要體現在優美的傳說故事上。還拿杭州的“食”文化作分析。“西湖醋魚”和宋氏兄弟有關,演義出壹段弟為兄復仇的故事;“宋嫂魚羹”講述的是對古國的懷念;“童子叫化雞”卻是壹段朋友之情意;“吳山酥油餅”體現了老百姓對新舊王朝的愛憎;而“湯團”的故事則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是熟能生巧,而打天下卻不能;帶兵打仗不能不分是非,不分清紅皂白壹概而論;手中的劍只能用來罰惡,否則就會喪失民心。
這些通俗的傳說故事,內容簡單,而實際上卻包涵著深刻的人格倫理以及人性學、美學仍至哲學思想。
“蔥包檜兒”和“東坡肉”的故事,正是體現了人格的美與醜的沖撞,這種沖撞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壹個平民百姓對存在的客觀事物的分辨能力。“東坡肉”寄托著普通百姓對美好人格的贊頌,而“蔥包檜兒”則述說著對秦檜之流的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