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阜陽的美食是什麽

阜陽的美食是什麽

阜陽小吃屬安徽沿淮風味,以蚌埠、宿縣、阜陽等地為代表,主要流行於安徽中北部。沿淮風味有質樸、酥脆,鹹鮮、爽口的特色。在烹調上長於燒、炸、餾等技法,善用芫荽、辣椒配色佐味。代表菜有:“奶汁肥王魚”、“香炸琵琶蝦”,“魚咬羊”、“卷饃”

“老蚌懷珠”、“朱洪武豆腐”、“焦炸羊肉”等。古樓廣場的空氣裏都曾彌漫著沁人腸胃的香氣。風味小吃的配方往往來自某個師傅的偶然觸動,壹旦形成食物,將使無數人的胃口大開。

地鍋雞:現盛行於皖北壹帶,特點:地鍋雞很嫩,又保住了雞特有的香味。

名稱來歷:舊時農村用的鍋多用磚頭砌起外糊泥巴,在地上添柴燒飯,所以稱為地鍋。地鍋雞的特色在於燒時用木炭,大鐵鍋保持土菜風味,鍋上貼壹圈死面鍋餅。起鍋時雞香餅脆。

枕頭饃:阜陽特產,又稱阜陽大饃或大卷子饃。每個長約1市尺、寬約半市尺,重2--3斤,堪稱饃中之王。其饃焦金黃,厚約半寸,香酥爽口;饃瓣潔白,層層相包,濕潤柔筋,幹而不燥,耐嚼而又松軟;存數日之久,不黴不硬。枕頭饃源自南宋。南宋抗金將領之壹的劉锜,他在順昌(就是阜陽)抗金,打敗金兀術主力,取得順昌大捷。交戰期間,正值新麥登場,為了堅壁清野,並支持宋軍抗金,順昌府百姓使用新麥做成大饃帶入城內,宋軍每日發壹個,餓時削壹片充饑,困時枕頭而臥,因此又稱枕頭饃。

格拉條:大概起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阜陽,是阜陽特有的壹種食物,頗受當地人的喜愛,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它的名字來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陽“攪拌”的方言是“擱拉”。而這種類似面條的食物需要將各種作料均勻攪拌所以就被稱為“格拉條”格拉條是壹種面條,都叫格拉條。格拉條吃起來,很香、很辣,當妳吃它不放辣椒的時候,它的味道就少了七分。

太和板面,即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區面食的壹面旗幟。由於它起源於太和縣,加之又是在鐵板上摔打而成,故它的這個名字多少年都未曾改變過。太和縣不大,但卻以制作各種小吃而讓人們熟知。制作方法:逐壹取制好的面皮,用面杖搟壓成片,取10~12個面片放手上,在鐵板上用力平摔,待其摔長以後丟入沸水鍋內,待水重沸後,再放入已備好的小白菜。用漏勺去將已經煮熟的面和菜撈出,然後放入黃色鐵瓷碗內,澆壹份制好的味湯料即可。太和板面壹吃上癮,食者無不感嘆:“太和板面,面中之王,食太和板面,天下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