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滿天星美食

滿天星美食

元宵節在即,我突然想起小時候大人告訴我的那句話:“吃了黏糊糊的東西不要哭。”

誰不想快樂又圓呢?長大後,我發現事情沒那麽簡單。然而,再難,也不能和食物過不去;當人們呆在家裏時,沒有什麽能阻止他們對食物的向往。

沈宏非先生更恰當地闡述了這句話的深層含義:“如果節日裏沒有食物,那麽新婚之夜沒有夫妻生活就是不道德的。”

那麽,元宵節我們應該吃什麽呢?我以為元宵節壹亮起來,世界上就會到處都是黏糊糊的美食派對。

妳應該先吃元宵。說起元宵,南方人認為是湯圓,但北方的元宵並不這麽認為:雖然它們看起來很相似,但元宵的內在很深,表現出壹種奔放的搖滾範。

南方的湯圓是揉制的,而北方的元宵是用餡料填充並浸泡,然後在糯米粉中搟制而成的。從顏值上看,南方細膩光滑,北方粗獷叛逆...北方的元宵節在這個拼顏值的時代哭了。

然而,北方有絕代佳人。別人家出的元宵,湯汁豐富,講究“原湯原食”。自古以來,中國北方的元宵仍然可以油炸和烹飪...南方的湯圓不好意思地低頭。

南方的餃子突然撕開了他們的裙子,而北方的元宵驚訝地發現他的胸部充滿了堅果、黑芝麻、紅豆沙、鮮肉、薺菜炒、蘿蔔絲和其他餡料...元宵沈默了。

年輕時不學習,和老人吵架就輸了。

明代,劉若愚在《明故宮史》中寫道?《集火》中有記載:明代宮廷中,正月十五“吃元宵,其制法是用糯米粉,以核桃仁、糖、玫瑰為餡,滾入水中,大如核桃”。元宵也有這麽奇妙的餡料,我們為什麽要感到羞恥呢?

其實元宵湯圓都差不多,都是美食界的英雄。

餃子是餃子的表兄弟,但它們看起來有點不同。江南的餃子給人壹種圓滾滾的感覺。被煮了之後,他們似乎都很軟,害怕自己的妻子。事實上,他們在南方從未見過餃子。

我媽媽來自常州武進,他們在那裏過元宵節吃餃子。這種餃子看起來有點像底部寬頂部窄的窩窩頭。它摸起來很硬,驕傲地昂著頭。餃子有多硬?可以用來打人,也可以包在頭上。

然而煮著吃,又軟又粘。最棒的是哥哥喜歡壹種“吃法”,就是把米飯泡在壹起煮,和湯和水壹起吃。那是壹種快樂和安慰。

餃子裏塞滿了豆沙、蔬菜和肉。我最喜歡的是肉餡油渣蘿蔔絲。咬壹個洞,露出金黃色的餡料,具有異國情調和吸引力。蘿蔔絲的刮油和香油渣的結合太奇妙了,令人毛骨悚然,靈魂出竅。

出生於溫州的作家林斤瀾曾寫道:“南方人在北方定居了幾十年,甚至他們的孩子也長大了,甚至中國新年也不包括餃子。我的家庭是其中之壹,但我的家庭中有壹件事。大年三十第壹件事就是炒年糕。”

不要認為這是林斤瀾先生的個人愛好。事實上,這是壹項由來已久的民族愛好。不是有句話說世界上到處都是粘人的美食派對嗎!

年糕起源於先秦時期,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李周》中,他的“戶口本”上寫著:“烤餌粉”;在漢代,它被正式稱為“餅”;直到唐代,“正月十五吃郁亮糕”的習俗才首次在洛陽出現(見《鄖縣雜記》)。

年糕也是全國各地都吃的狠人。據說蘇州的品種最多。根據顧鐵青的《賈青錄》,“小米面和糖是糕點,而這壹天是‘年糕’。黃色和白色是有區別的。直徑大而形狀方,俗稱‘方餅’;對於錠型,它被稱為“蛋糕錠”...它又窄又長,俗稱‘長條餅’;那些稍寬的被稱為‘半餅’。”

不要以為南方人不煎餃子就不會煎年糕。蘇州有煎年糕的習俗。《吳中支竹詞》雲:“將年糕切成長條,用藍油煎至變嫩變黃。”年年風難蕩,五娘少腰怪。”

我以前寫過,當我去蘇州時,我壹定要參觀錢潔的“黃天元”,我壹定要吃桂花或玫瑰味的年糕,它們又油又粘,米飯散發著玫瑰和豬油的香味,這贏得了我的心。吃完後我會揮壹揮衣袖離開,但我還是動不了我的粗腰。

中國人非常喜歡吃蛋糕。妳如何完成壹篇文章?

比如,美食之書中有“花折鵝餅”和“子龍餅”;“邵偉宴席菜單”中有壹道“水晶龍風糕”;清代路易有“滿天星”、“雜餅”、“花腰斬”和“大小虹橋”。東京的《中國夢》和《武林舊事》裏也有蜜餅、栗餅、麥餅、花餅、芝麻餅和奶餅。袁梅的隨園食單還包括肥糕、雪糕、軟香糕、百果糕、青糕、雞豆糕等。

天啊,我不能說這個瘋狂的蛋糕用口水傷害了我的腰。

想想還是說出來,不是為了貪心的人,而是為了傳承。不然後人會問我們吃過什麽好吃的。只能說說沙縣小吃,蘭州拉面,黃燜雞米飯。我們不為我們的祖先感到羞恥嗎?

不要摔倒。即“不落夾”是壹種類似粽子的粘性食物。據明代朱權的《神仙秘籍》記載:“正月十五日為上元,天佑百姓之日......它是用糯米圓而不掉角來供奉的。孩子們聚在壹起,在燈下吃飯,這叫慶祝上元。”

面部燈。這是壹盞面粉做的燈。鹹豐年間,《山西澄城縣誌》記載:“正月十五...把蕎麥面蒸熟當燈,灌滿油用燈燒,第二天早上吃。”

限於篇幅,我們先介紹兩種。此時此刻,如果妳數手指,會有壹個細杠。

每次我寫文章都會有人站出來說這樣吃不健康,那樣吃不好。這是ETC的主要特點——自動提高門檻。這個時候,肯定會有人站出來說:“吃太多粘性食物不好,不消化”。

在這裏,我提前給大家普及壹下:粘性食物多由糯米制成,實際上並不難消化。與大米相比,糯米更容易消化。再論胃不好反酸。

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支鏈澱粉,而大米的主要成分是直鏈澱粉。支鏈澱粉比直鏈澱粉更容易消化。所謂的“消化不良”是因為粘性食物太美味了,以至於妳不知不覺地吃得太多。

粘性食物意味著我不背這個鍋!

感謝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