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億萬年前,當時的氣候非常適合動植物生長,彼時溫度高,濕度大,空氣含氧量是現在的數倍之多。當時的地球是許多史前巨獸的烏托邦:蜻蜓像禿鷲壹樣大,十多米長的泰坦巨蟒、800多斤的泰坦鳥,在當時都是隨處可見。
為生物命名能用到泰坦這個詞,就說明這種生物的體型肯定小不了。
近日,澳洲古生物學家確定澳洲曾生活著壹種新發現的史前泰坦巨型恐龍,已經被確認為澳大利亞有史以來發現的體型最大的恐龍,也是目前古生物考古中發現的最大體型的恐龍之壹。
其實這具巨型恐龍化石早在14年前就已經被發現,當時古生物學家在昆士蘭西南部埃羅馬加盆地的庫柏溪附近發現這具恐龍的化石,所以為其取名為“巨龍庫柏”。
澳大利亞 埃羅曼加 自然 歷史 博物館和昆士蘭博物館的科學家們組成了聯合研究團隊,在著名的自然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關於巨龍的壹篇論文。
在論文中,科學家們認為巨龍庫柏生活在距今9200萬年到9600萬年前,它的學名南方泰坦龍,歸為壹種素食性長頸蜥腳類巨型恐龍。
這類恐龍也是恐龍家族當中體型最為龐大的,科學家們推測,它們曾廣泛地生活在南極大陸和澳大利亞大陸之上,當時南極洲大陸和澳洲大陸還沒有分離,這種森然巨獸在當時風頭無二。
科學家們根據現有的化石測量得出數據,巨龍庫柏的下肢距地面高度為6.5米左右,比壹頭長頸鹿的身高還要高,而它的身長達三十米至四十米,比普通的泳池長度還要長。
埃羅曼加 自然 歷史 博物館的館長麥爾柯認為,目前的科學技術十分發達,可以根據壹頭恐龍的個別化石就能確定這頭恐龍的體型和質量,可以分析比對來確定恐龍的種類。
古生學家經過研究發現,也可以通過測定巨龍庫柏的骨骼化石,然後再與其他地區的大型恐龍化石進行比較,來確定 巨龍庫柏 到底屬於何種恐龍。
自從2007年以後, 巨龍庫柏 的化石陸續出土,其中包括肩胛骨、四肢骨骼在內的多塊骨骼化石,都非常完整和珍貴。
但是管理 巨龍庫柏 的骨骼化石就要麻煩得多,因為這類化石非常脆弱。儲藏和搬運都需要格外小心。現在,自然博物館每年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來管理這類恐龍骨骼化石。
但是好在隨著科學的進步,科學家可以使用非常先進的生物體3d掃描技術,科學家將巨龍庫柏的每壹塊骨骼化石都進行了掃描復原,並且為其倒模,通過和幾種長頸蜥腳類恐龍進行比較後發現,它們親緣關系確實非常相近。
澳洲的古生物學家們認為在以後的不久,澳大利亞可能會出土更多的長頸蜥腳類恐龍骨骼化石,這些新的發現也將為研究長頸蜥腳類恐龍提供寶貴的資料,會讓澳大利亞在恐龍研究領域快速進步。
在以往的考古發現中,此類體型最為龐大的泰坦巨龍壹般都是在南美洲及北美洲部分國家發現的,而此次澳大利亞確定近億年前,澳洲也生活著此類巨型恐龍,實在是難能可貴,也算是打破了人們的認知。
圖片來自網絡,侵聯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