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來自春天的美味

來自春天的美味

陽春三月,是萬物復蘇、草長鶯飛的季節,武大的櫻花、林芝的桃花、雨花臺的梅花爭相開放、爭奇鬥艷,而我想到的是家鄉的 軟萩、地菜、竹筍又 長滿山野了吧!值此清明之前,那壹抹綠色在記憶裏愈發深刻,雖然有些親人已經離去了,但那塊土地上依然生活著很多我熟悉的人,即使回不去,夢裏也依稀看見那山,那水,那些人。

在我的家鄉,春天首推的 美食 壹定是軟萩粑。如果有人問我,妳老家春天有啥好吃的特色東西,我頭壹個想到的就是“軟萩粑”。如果此時 回到家鄉,下到田野間采擷那壹年壹次的軟萩,制作壹年壹次的軟萩粑,想想那畫面,真是令人沈醉呀!

做軟萩粑,媽媽的手藝沒得說,做出來的軟萩粑清香襲人,聞著就讓人垂涎三尺,那黏黏香香的味道,最是讓人懷念! 其做法是將野生軟萩(也叫清明菜)采摘回來清洗幹凈,並搗碎成泥狀,然後把糯米粉和軟萩泥放壹個盆子裏,加適量的開水攪拌均勻,再加粘米粉揉成面團。

接著將面團搟成壹個個面皮,包入用芝麻和糖搗碎做成的餡兒,揉圓壓扁,就做成了生的軟萩粑。最後 在鍋裏加壹點油,燒熱後放粑,待粑皮烙硬了就翻面,如此反復幾次。

經過壹番“舂”、“揉”、“煎”之後,香飄四溢的軟萩粑就出鍋了。它雖不是什麽山珍海味,可於我而言,它不僅僅是單純的食物味道,還是春天的味道,家鄉的味道,傳承的味道,還有壹家人其樂融融團聚的味道。

學名叫 薺菜,我們湖北叫地菜, 是壹種生長在野外的草本植物,也是壹種能用來做菜的野生綠色 蔬菜 ,常見於田間地頭和路邊,每年春天是采摘的最佳時候,既可以做煮著 吃, 也能做成涼菜吃,還能包餃子吃,口感鮮嫩、營養豐富,有極為出色的保健功效 。

在湖北有壹個風俗,每年的 三月三,要吃地菜煮雞蛋。據說在三國時,有壹天神醫華佗外出采藥遇雨,在壹老者家避雨,老者突然頭痛頭暈,痛苦難堪,華佗立即替其診斷,然後在其園內摘了壹把地菜,並取汁煮雞蛋,老者吃了三枚雞蛋後,病就痊愈了。此事傳開後,人們紛紛效仿這種吃法,遍及城鄉。華佗給老者治病的日期恰好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菜煮雞蛋,就形成了壹種風俗。

此外,把地菜做成涼拌菜也是壹道 美食 ,主要是將地菜去雜洗幹凈,放入燒開的水中焯至碧綠,再撈出放入涼水中,然後瀝幹水分,切成小段,放入盤中。再將辣椒,大蒜,熟胡蘿蔔等切成碎丁,放入盤中,加鹽、味精、麻油,攪拌均勻就做好了。

地菜還可以用來做餃子餡,做出來的地菜餃子也是壹道美味的傳統面食,其口感清香,不僅味美,營養也極豐富,是春天柔肝養肺的佳品,但是因為薺菜中含有草酸,所以吃的時候最好用熱水焯壹下,這樣會對身體更有益。

在我老家,野筍炒臘肉算得上是壹道大菜。春雨過後,在山間的竹林中,春筍破土而出,這便是來自大自然的極品饋贈,春風吹動的不僅是桃花杏花,也吹動了土壤,喚醒了山間的小竹筍,這不僅是我記憶裏家鄉的味道,更是外地遊子春天的鄉愁!

野竹多生長於荒山野嶺,或繞著田埂、或圍著房屋,既可以當作柵欄,也可以用來防風,它最高不過兩三米,全身長滿荊棘,根系發達,枝椏淩亂,比不上人工種植的家竹整潔、豐腴,但其竹筍的味道卻脆爽甘甜,芳香可口,又勝家筍壹籌。

把野竹筍的外殼都剝掉,露出裏面的嫩黃色,洗幹凈,用開水焯煮壹下,去除野竹筍原本的苦澀味道。

把焯好的竹筍分段切成薄片,把配菜洗凈切好,蔥蒜等搞好備用。接著將臘肉清洗壹下,入鍋煮好也切成薄片。在鍋內放油燒熱,把臘肉炒至肥肉部分變得透明了撥到壹邊,利用鍋內的油炒香蔥蒜,接著放入辣椒炒熟,再放入筍片,加鹽和生抽,翻炒均勻就做好了。

臘肉的薰香浸入到清爽的竹筍當中,清淡與鹹臘相融,脆嫩中夾雜著有嚼勁的Q彈,甘香可口,沁入心脾,妙不可言。在這桃花朵朵開的季節裏,嘗遍了萬千 美食 之後,我發現最想念的還是媽媽做的野筍炒臘肉。如果是這盤媽媽做的野筍炒臘肉,我定能吃下三碗飯,這絕對是人間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