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著名的當然是牛肉面了,外地人稱為“蘭州拉面”。蘭州人的生活中絕對不能沒有牛肉面,外地人到了蘭州也不能不吃牛肉面。蘭州牛肉面的最大秘密在於湯,自馬保子作出第壹碗牛肉面至今,這湯的配方代代相傳。所謂清湯是以幾十種佐料與牛肉原湯配制而成,但這其中唯獨沒有大香!面條用手工現場拉成,壹碗面不到兩分鐘即可以做好,再澆上調好的牛肉湯、白籮蔔片,調上紅紅的辣椒油、碧綠的香菜、蒜苗,賣相叫絕,美味無比。成為蘭州人經濟實惠的家常便飯。花上二塊錢,保證滿意而歸。
蘭州的牛肉面有很多品種,從面條的粗細上來分有大寬(二個指頭寬),二寬(壹指寬),韭葉子(韭菜葉的寬度),二細(直徑四毫米左右),三細(直徑三毫米左右),細的(鉛筆芯粗細),毛細(細鐵絲粗細)等若幹品種,分量上來有大、小碗之分。講究的是“壹清、二白、三紅、四綠”,清的是湯清(用牛骨頭燉出來的清湯),白的是白蘿蔔片,紅的是辣椒油,綠的是香菜、蒜苗。
要是能有機會去蘭州,還可以看到牛肉面的制作過程。蘭州的拉面師傅大都是小夥子,壹團面在他們手裏左和右摔,不到壹分鐘,面團變面條,不會斷,粗細均勻,賣有賣相,吃就更不必多說。
2.釀皮和油炒粉
這個恐怕是另壹個特色了吧,“釀皮”要讀成“讓皮”才正宗,否則很別扭
釀皮是蘭州市著名的地方風味小吃。在蘭州的大街小巷內隨處可見。這種涼吃的食品,在夏季炎熱的天氣裏,很受人們的歡迎。如今,這種小吃已不只是姑娘們的專利,小夥子們也是愛吃的不得了。
釀皮是用面粉制作而成的。其做法是將面粉用涼水和成硬團,然後在清水中揉搓,這樣可以使面粉中的蛋白質和澱粉分離。澱粉沈澱後,倒去清水,加入食用堿,調成面漿,放入蒸籠蒸熟,冷卻後切成筷子微粗的長條即可。面粉中的蛋白質即是面精,則另外蒸熟,切成薄片,壹塊放入碗中。壹碗黃亮透明的釀皮子,加上油潑辣椒(辣椒也不是壹般的朝天椒,是蘭州土生土長的青辣椒曬紅後磨成辣椒面,自有壹種辣香)、精鹽、醬油、蒜泥、芥末、香醋、芝麻醬等調料,具有色艷味美、油濃汁足、涼爽利口、噴香解暑之特點。釀皮食法多樣,既可當主食,又可當菜看。如今蘭州各大飯店、餐廳都有這道菜。食之眾多嘛
油炒粉也是蘭州市著名的地方風味小吃。有賣釀皮的地方就必有賣油炒粉。
油炒粉是用涼粉做成的,先在平底鐵鍋內燒開鹵豬油,在把切成麻將牌大的方塊粉分次放入鍋內,加糖、蔥花、蒜苗,精鹽,醬油,不斷翻炒,直至金黃燙熱,即可盛碗備食。依各人口味,調以辣椒油、麻醬、陳醋、蒜汁、精鹽,即可食用。
怎麽樣,讒了沒有?
3.羊肉泡饃
蘭州的吃法跟西安的吃法不太壹樣
除了羊湯以外,牛燙泡饃也是香的不得了,又解餓又能體現西北特色
牛羊肉泡饃的傳說故事: 牛羊肉泡饃,是獨具西安方邦特色的著名小吃,西安老孫家飯莊從壹八九八年開始經營,迄今已有百年歷史。傳說,牛羊肉泡是在公元前11世紀古代“牛羊羹”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西周時曾將“牛羊羹”列為國王、諸侯的“禮饌”。據《宋書》記載,南北朝時,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獻上牛羊羹這壹絕味,武帝競封為太官史,後又升為尚書光祿大夫。還有壹段風趣的傳說,大宋皇帝趙匡胤稱帝前受困於長安,終日過著忍饑挨餓的生活,壹日來到壹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鋪前,掌櫃見其可憐,遂讓其把自帶的幹饃掰碎,然後給他澆了壹勺滾熱肉湯放在火上煮透。趙匡胤狼吞虎咽地吞食,感到其味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後來,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皇帝,壹日,路過長安,仍不忘當年在這裏吃過的牛羊肉煮饃,同文武大臣專門找到這家飯鋪吃了牛羊肉泡饃,仍感鮮美無比,勝過山珍海味,並重賞了這家店鋪的掌櫃。皇上吃泡饃的故事壹經傳開,牛羊肉泡饃成了長安街上的著名小吃。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贊美詩句。
羊肉泡饃在過去是進貢皇上的飲食而發明的,古時稱“羊羹”,宋代詩人就有詩:“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而羊羹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那時也被列為國王、諸侯的禮饌。
蘭州與西安的羊肉泡饃是大不相同的。蘭州的羊肉泡饃是將煮好的羊肉切成大片,放上粉絲,蒜苗、香菜,澆上羊湯,即可食用,原汁原味。還有饃,西安是死面(沒有發酵的面)餅,而蘭州的是當地壹種發面餅,保持了面粉的原始香味,任何佐料不放時都很可口。做法也不壹樣,西安泡饃需自己掰碎然後回鍋再做,而蘭州泡饃只管做好湯、放好肉,然後給妳壹個大餅,妳就可以自便了。妳可以壹股腦將餅揪開丟進湯裏,享受羊湯泡饃的滋味。或壹口湯壹口餅,再夾大塊的羊肉慢慢咀嚼,吸溜兩口粉絲。大口的饃,大塊的肉,那感覺沒得說。
西安泡饃和蘭州泡饃無孰優孰劣,前者屬於細膩型,後者則屬於粗獷型。到了西北,妳可以自由自在,任妳馳騁。
4.灰豆子
灰豆子是用麻色豌豆煮成的粥狀食物。做法是先將麻豌豆洗凈,加水煮,加入食用堿,再用小火熬,適當時加入紅棗,當紅棗煮破時的香甜汁液流入湯內時,壹股濃香。吃的時候加入白糖,別具風味,備受大眾歡迎。在炎熱的夏季,灰豆子也是解暑佳品,冰鎮過的灰豆子味道猶佳,清涼解暑。
6 漿水面
這也是個大頭呀,;蘭州人民的夏天解暑極品。可能外地人會不習慣他的味道
漿水面 “朝鮮冷面”以其清爽解暑、營養豐富、味道獨特而聞名世界。然而,假如妳品嘗過甘肅的漿水面,其色、香、味、營養價值完全可與“朝鮮冷面”相媲美,有過之而無不及。壹碗誘人的漿水面,但見面細如絲,均勻細膩,蔥花香菜,嫩黃柳綠,紅油浮面;聞壹下,清香撲鼻,令人垂涎欲滴;嘗壹口,爽口清涼、酸辣適宜,質味絕佳。凡吃過漿水面的人,無人不翹大指拇,贊不絕口,可稱得上是西北壹道獨特的夏令食品。漿水面是甘肅蘭州、定西、天水、臨夏壹帶群眾最喜愛的壹種夏季大眾食品,幾乎家家會做,人人都吃。漿水面美味可口,而且制作簡單。面條的種類撈、壓、拉的均可,漚制漿水是做面的關鍵。制作漿水,即將新鮮芹菜、白菜等蔬菜的葉子在開水中燙過後,浸入盛有涼開水的罐中,加少量舊漿水作“引子”,封好罐口,壹周左右經乳酸菌的作用即有濃酸味,並有淡淡的清香,這時漿水即可取用。做面時,將漿水舀入鍋中,根據酸味的濃度酌量加入適量的清水,待煮沸後,放入蔥花、香菜、鹽、辣椒等調味品,若能放在冰箱中冷藏待涼,效果最佳。食用時,只需將煮熟的面條調入清涼的漿水即可。漿水面吃起來開胃去膩、清熱解暑,是盛夏絕好的風味小吃。漿水還可作為夏季飲料,清腸利尿,有助於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