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四年( 1878 ),湖州菜販丁蓮芳以鮮豬肉、千張為原料,裹成長枕形千張包子,配細絲粉,名曰千張包子絲粉頭,肩挑叫賣。後聽取顧客意見,在肉餡中添進筍衣、開洋,並改為五厘米見方的三角形包子,細絲粉改用以綠豆為原料的粗絲粉,切成 4-5 厘米,使外形、餡料和輔料等方面均有別於家常色彩而獨具壹格。光緒八年( 1882 ),在湖州黃沙路(今紅旗路)愛山街口設店經營。後又聽取顧客意見,不斷創新改進,成為湖州名點。此名點以用料講究、烹調有術、味道鮮美而聞名遐邇。包子所用的千張和絲粉都是特制的,千張薄而韌,包得密不透氣,香濃汁鮮;絲粉白而粗,久煮不糊,柔軟入味。
湖州丁蓮芳千張包子店是壹爿具有歷史的名牌點心店,所產千張包子以制作精細、用料名貴、味道鮮美而聞名遐邇。
提起丁蓮芳,無論是七八十歲老人,還是壹二十歲青少年,都對她贊賞不已。那些湖籍旅外人士總是念念不忘家鄉名點,壹旦回湖或是路過,總要嘗嘗為快,有時還要帶回去與親友***饗。
由於丁蓮芳千張包子歷史悠久,膾炙人口,這幾年來香港《大公報》、《浙江經濟生活報》等都作了專題報導,浙江電視臺也曾來錄像,《中國烹飪》作了專題介紹。
周生記餛飩
由商人周濟相於 1940 年創制,流傳至今。因煮熟後白嫩細膩,光潤晶瑩,以其形狀遂被譽為“水晶元寶”和“雙羽鳥”。又因做工精細,選料精良,色、香、味、形俱佳,成為“江南壹品”而馳名大江南北。周生記餛飩制作原料以豬前腿為主料,筍衣、芝麻為輔料,加入麻油、酒、糖、鹽等調味品拌勻成餡,並自行加工具有薄、韌、滑特點的皮子。煮成後撒以蔥花、蛋皮絲,配以自制醬油。口味鮮香爽嫩,頗受消費者贊賞。後增炒餛飩壹種,香脆可口,風味獨特,尤令人喜愛。 1989 年,又推出以海參、海蝦仁、鮮豬肉為餡料的海鮮大餛飩,以草魚、鮮豬肉為餡料的魚肉大餛飩和以鮮貝、鮮豬肉為餡料的鮮貝大餛飩等新品種。
諸老大粽子
滿清末年,在古城湖州的大街小巷上,無論白天黑夜,不管嚴寒酷署,經常有壹個身材高大手挎提出桶的紹興人,喊著清亮悠揚的調兒在叫賣:“火肉粽子……豬油夾沙粽子……”音來身至,粽香撲鼻。人們在饑腸轆轆的時候,特別在在寒冬的夜晚,吃幾只糯香適口,沸勢發燙的粽子,會格外感到舒服?>枚?彌退?聶兆右殉晌?鋇厝嗣巧?鈈枰?牟糠鄭瞎懦竊鎏砹伺ㄓ艫南緄靨厴?
他,就是“諸粽”的創始人諸老大。
諸老大原名諸光潮,小名景川,壹八六五年生於紹興城裏壹個貧苦家庭裏,父親原是錫箔店倌,早年亡故,留下他們弟兄三人,由母親幫傭拉扯長大。由於家計貧寒,不久小弟夭折,胞兄諸光華經人介紹,未成年就來到湖州,進入茶食行業學藝。壹八七八年,諸光潮十四歲上,母親患病癱瘓在床,生計日趨艱難,遂偕母離紹興來到湖州投奔胞兄,尋覓生路。
來到湖州後,經在“震遠”(即今震遠同)茶食店當師傅的胞兄?<觶?敫玫甑毖?健K?煨源匣郟?詵芎醚В?旰筧?怕?ΑR蛭?竟υ?擔?咚曄倍砸話愕牟枋掣獾闃譜骷家站?蜒С桑凰曄保?緣豆Υ蟆⒛訊雀叩幕ㄉ?破?狻⒔費翁移?⑺痔塹認傅楞寄芏懶⒉僮鰲@習迤聘襠?劍?晌?枋承幸登嗄曄Ω抵械? 佼佼者。
兩年後,他棄職賣粽。因生得身材高大,在挎桶叫賣時頗顯眼,人們不知其姓甚名誰,就管他叫“老大”(大小兒的意思)。後來慢慢熟悉了,知道他姓諸,見了面就叫他“諸老大”表示親昵。隨著生意的逐漸擴大,粽子名聲的日益提高,“諸老大”這個名稱也就從綽號演變成了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