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兒食:從壹部熱播劇裏念起家鄉兒時的吃食

兒食:從壹部熱播劇裏念起家鄉兒時的吃食

要問前段時間最熱門的電視劇是什麽?恐怕“娘娘”孫儷主演的《那時花開月正圓》會當之無愧。

大多人是被劇中大女主孫儷飾演的周穎跌宕起伏的命運故事打動,這個歷史上確有其人的清末“陜西女首富”安吳寡婦本身異於常人的際遇在編劇和導演的創作下更加吸引人,長達74集的大體量沒有影響人們的觀看,網絡上,熒屏上很是熱火。

而我,作為壹個秦地關中的子嗣,除了關註劇情外,還更加留意劇中的另壹個特色。

那就是不時出現的陜西小吃。

故事發生地涇陽離我的老家富平僅僅五六十公裏的車程,此地的飲食自然和家鄉很是接近,大約是有意為之,劇中嵌入式植入諸多美食鏡頭。

從周瑩心心念念的“甑糕”,不顧大當家身份跑到集市上大快朵頤的“羊肉泡饃”,到沈星移吃的扯面,還有周老四帶著周瑩去小吃街時特寫鏡頭的肉夾饃、涼皮子,還有不時在鏡頭裏閃現的酥餅、油糕、臊子面、麻食……

印象中,我這是第壹次在全國熱播的電視劇裏看到這麽多秦地美食集中出場,像觀看《舌尖上的中國》壹樣,很多日子我守在電視屏幕前,沒有出息地咽著口水,想起了在故鄉的日子裏,小時候的那些吃食。

今起,寫壹組回憶兒時吃食的文字,獻給我貧瘠的故土鄉村,獻給我含辛茹苦的父親母親,和有類似經歷的妳壹起分享那些貧乏卻難忘的歲月,壹起回味那些普通的食材如何變成可口美食,如何在我們年輕的腸胃裏攀援生長,並且固執地紮根,成為壹生難以改變的習慣。

? 蔡立鵬

這次在《那年花開月正圓》裏看到“甑糕”之前,我最後壹次吃“甑糕”是在去年的八月,而在此之前,我至少有二十年沒有接觸過這種吃食了。

劇中,“寵妻狂魔”吳聘知道周瑩喜歡吃“甑糕”後,這種關中美食就頻頻在鏡頭裏出現,擺著熱鍋的攤點,端起來食用時的棗泥和糯米特寫,最後,還添加了“吳聘誤食投毒甑糕致死”的波折橋段。

看到這些畫面,我就想起了家鄉富平的甑糕。

? 劇中吳聘和周瑩吃甑糕

記得在很小的時候,我常愛去外婆家,除了那裏有壹群和我壹般大的小夥伴可以瘋玩以外,現在想來,那個賣油糕甑糕的老頭也是壹種巨大的吸引。

那時候家裏窮,父母根本舍不得給孩子買零食吃,況且,能夠購買的零食也極為有限。

而隔代的外婆就不壹樣了,她總是心疼每壹個孫子和外孫輩的孩子,把舅舅們孝敬她的零錢攢起來,悄悄給我們買好吃的。

外婆家住在山腳下壹個叫“北門外”的村子,村子的高崖臺下面住著壹兩戶人家,其中壹戶人家的老頭就是賣油糕甑糕的。

特別是在秋冬季節,忙完了地裏的農活,老頭就會做上壹大鍋的甑糕挑在擔子上走街串巷的叫賣。

美味的甑糕

“甑糕,熱甑糕”這叫賣聲有著神奇的魔力,只要壹響起,我們這些小孩肚子裏的千萬條饞蟲就瘋狂蠕動。

大家夥就會跑到巷道裏,圍上前去,老頭看到聚集的人差不多了,就落下擔子,倒不急於掀開蓋在特制的熱鍋上的厚棉布,而是慢條斯理的拿出銅煙袋鍋,從煙袋裏挖出旱煙裝上點著,吞雲吐霧起來,全然不顧我們這些留著鼻涕和哈喇子的小孩。

他知道,我們沒有錢買。

不壹會,就有忍不住誘惑的孩子叫來家裏的大人,舍得掏錢買的畢竟還是少數,大多孩子被呵斥著拖回院子,留下壹連串的鬼哭狼嚎。

有聰明的孩子從家裏的雞窩偷來幾個雞蛋,或者從蓋著厚重木板的陶甕裏裝點小麥悄悄前來,賣甑糕的老頭心知肚明,在布鞋幫上磕掉煙袋鍋裏的煙灰起身。

慢慢將蓋在鍋上的厚棉布掀開壹角,露出熱乎乎的紅棗和江米,拿出壹個專用的鏟子,從另壹側取出專用的碟子,鏟壹勺在碟子上刮壹下,壹般兩鏟子壹碟。

看著端著碟子不顧燙熱吃起來的小夥伴,最讓人難以忍受的是他砸吧嘴的聲音,還有彌漫出來的香味。

我們的肚子都不爭氣的咕嚕起來。

?

?

? 圖文無關

這時候,我總是會想起外婆,於是跑回家裏軟磨硬泡,拉著外婆的手出門。

外婆好像永遠不會生氣,她總是邁著小腳被我拽到甑糕攤前,從對襟大襖裏摸索出壹個手帕,拿出幾張薄薄的紙幣,遞給老頭。

老頭壹邊笑著說“又慣外孫呢”,壹邊麻利的鏟甑糕。

我端著甑糕碟子滿足的吃起來,盤子裏還剩壹口的時候,我看著站在我旁邊的外婆才想起來問“婆,妳吃木?”,外婆總是笑著說“婆牙不行,咬不動了,我娃吃”

在小夥伴艷羨的目光裏,享受著苦難歲月裏難得的小確幸。

很多年,我對那個賣甑糕的老頭都念念不忘,他的黑棉襖,他的旱煙鍋子,甚至他詭異的笑容。

直到後來,外婆永遠離開了我們,她埋在村後面的山坡上,與她為伴的是壹株壹株的花椒樹,以及擡頭就可以看到的村子。

而我,再也吃不到外婆買的甑糕了。

去年八月,我和母親以及弟弟妹妹再次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住在縣城的表哥好像知曉我的心思,壹大早帶我們到街上壹家冠名“劉氏鏡糕”的攤點,壹人鏟了壹碗熱乎乎的甑糕,我蹲在小商店的門口壹口氣吃完了甑糕。

然後,看著年邁的母親,突然,就想起了外婆。

? 商朝時做甑糕的青銅器

鏈接:

甑糕(甑,zèng。關中方音中為尖音字,讀作zìng,訛作jìng。)是西安和關中地區特有的傳統風味小吃,用糯米、紅棗或蜜棗、紅豆置鐵甑上蒸制而成。

甑糕小吃歷史悠久。甑,是中國古代壹種非常古老的蒸器,有陶制、銅制、木制、鐵制等,後經民間傳承,將鐵甑保留至今,而用之蒸制的粘糕也別有風味。甑糕是關中地區的風味小吃。陶甑蒸出來的質量最好。甑糕的原料是江米(傳統是無錫糯米)、大棗(以靈寶毛頭棗最好)其比例是每鍋江米10公斤,大棗3公斤泡米、裝甑、加水與火功等,都有嚴格要求。

甑糕,形色俱佳,軟硬適度,軟甜粘勁,味道醇厚,實為冬春早點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