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辛子,壹位旅居日本的中國媽媽
不久前,我參加了女兒小學的“書院節”(日本校園類似於中國的“開放日”)。活動中,五年級的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制作了65,438+0,000份年糕,這讓我特別驚訝和感動:所有用於制作年糕的糯米都是今年春天五年級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自己播種、培育和收獲的!
原材料是自己生產的,年糕是由孩子們在老師和家長的帶領下制作的,他們是誌願者。全程參與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學習知識,還可以更完整地培養孩子珍惜和感謝食物的心。
在日本的學校或家庭中,有許多以“食物”為主題的活動(所謂的“食物教育”培訓)。這不僅僅指簡單的餐桌禮儀和食物的營養搭配:
▋鼓勵孩子吃得又快又好是不科學的。
日本學校非常重視孩子們的體育鍛煉。當談到食物時,孩子們需要確保均衡、正常和規律的飲食、食品安全以及細嚼慢咽的飲食習慣。
下圖是去年2月女兒日本小學的午餐菜單。為了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午餐的內容,日本幼兒園或學校“供餐中心”會提前1-2周向家長分發孩子未來壹個月的“午餐菜單”。這份“午餐菜單”包括這樣的內容:每月每天午餐的內容,這些午餐中所用食材的種類和數量,以及其中所含各種營養成分的數量,所有這些都有詳細的說明。
孩子們的母親拿到學校的午餐菜單後,可以以此為參考來決定孩子在家的早餐和晚餐菜單。根據學校“膳食中心”營養師的建議,要保持膳食的營養平衡,要求每天根據熱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的營養需求,至少攝入30個品種的食物。(回復“436”查看小商所微信文章《為什麽日本人如此重視孩子的早餐》)
對於中國的父母來說,最值得註意的壹句話是“細嚼慢咽”。我記得我女兒三歲左右,回中國上了半年幼兒園。那段時間,女兒回家吃飯像個強盜,生怕自己吃得不夠快。似乎只有吃得快才能被認為是個好孩子。其實這是非常不科學的。只是考慮到孩子吃飯太快,很容易吞下棗,食物在胃裏沒有充分咀嚼和吞咽,會給胃帶來負擔,引起消化不良。怎樣才能充分吸收營養?
▋的孩子們自己動手做,感受食物帶來的樂趣。
吃得好,玩得開心。日本媽媽經常擺弄菜單圖案,甚至是盛放蔬菜的器皿,偶爾改變用餐方式和地點,甚至在用餐時間播放壹些背景音樂,以創造壹個愉快的用餐環境。這壹切都源於日本的壹個信條——如果妳盡可能地取悅妳的嘴和胃,妳吃的食物就會被愉快地吸收並成為妳身體的壹部分。
吃得開心,更要珍惜。人與人之間的緣分難得,人與食物之間的緣分也難得。想想那壹粒米,要經過壹年的辛苦種植,才能最終進入妳的飯碗,而不是別人的飯碗。多麽值得珍惜和感激的事情啊!
培養孩子“快樂”和“珍惜”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孩子自己動手,自己體驗這個過程。就像文章開頭舉的例子壹樣,孩子們在實踐中學到了很多課文中學不到的東西:對自然界其他生物或植物的理解和熱愛;對食物的感恩;團隊和合作精神。等壹下。這壹切都是培養孩子豐富內心的過程。
▋課堂作業:去魚市場采訪員工。
說到“愛護環境”和“保護環境”,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不亂扔垃圾。事實上,僅僅“不亂扔垃圾”是不夠的。在日本兒童的“食物教育”培訓中,對環境的熱愛還包括“減少浪費”——不僅減少食物浪費,還減少能源浪費。
目前,日本學校的“供餐中心”為兒童在校午餐提出的壹個口號是“房地產銷售”。也就是說,我們提倡孩子們在學校午餐中使用當地原材料,這樣可以節省人力,降低食品成本,並確保食品的新鮮度。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減少循環過程中的能源浪費和廢氣排放——這些都是保護環境的壹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