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過中秋節的習俗壹、賞月拜月吃月餅
中秋節各地都有賞月和吃月餅的習俗。關於中秋吃月餅相傳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壹是傳說唐太宗在征邊勝利後將月餅分給百官品嘗的故事。另壹是說在元朝末期,中原人不堪忍受元朝統治者的殘酷統治紛紛抗議,但朝廷官兵戒備森嚴,消息傳遞十分困難,他們便把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於月餅中,各路義軍見字即揭竿起義。潮汕的中秋吃月餅主要是源於此說。
不過,潮汕地區的中秋習俗,還有著獨特的地方特色。有俗諺說:?男不圓月,女不祭竈?,就在女人?拜月娘?時,男人們便約上幾位好友,到陽臺上或登上高處,擺上工夫茶具,煮水沖茶,壹邊品茗,壹邊賞月,壹邊品嘗月餅。
潮汕地區的中秋節,不僅有吃月餅之俗,還有相互饋贈月餅之舉,這就促進了潮汕_餅制作工藝的發展,由最初的家庭制作發展到專門作坊制作,潮汕_餅更被稱為潮式月餅而著稱於世;而意溪_餅、蘇南_餅和貴嶼_餅等早已聞名遐邇,與京式月餅、廣式月餅、蘇式月餅和津式月餅並列,成為五種全國聞名的月餅之壹。
中秋節自古就有拜月的習俗。《禮記》中載的?秋暮夕月?,即是拜月神,潮汕人稱為?拜月娘?。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雖未得寵,但在某年的八月十五賞月時,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便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潮汕地區的拜月則源於?嫦娥奔月?和月中有?破柴翁?的傳說。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待字閨中的女子拜月則企盼能嫁得個好夫婿;特別是過去的潮汕華僑眾多,有不少婦人與丈夫遠隔重洋,多年難見壹面,思念之情更切,於是借拜月寄意。
在中秋節將到來的時候,各家各戶的主婦便忙著用糯米碾成粉末兒,然後摻上白糖漿攪勻,再用壹個個木饃子,把它們壓在鏤凹進去的部分裏面。壓結實了,磕出來,便成了壹塊塊形狀各異、大小不同的?月糕?。?月糕?花紋漂亮潔白如雪,壹些動物形壯的月糕更令孩子們愛不釋手。還有用潔白的糯米_或是加了?艷米?的紅艷艷的_加花生再做成鐮刀,飯勺,收稻桶,稻穗,等模樣的_品,都是寓意著豐收的美味。此外,還有壹種用花生炒熟了加麥芽糖捏成桃形的?地豆桃?,尤其香脆無比。
當三五之夜到來、玉兔東升時,人們就將大方桌擺在庭院、埕口或陽臺,然後,拿兩根甘蔗在方桌上紮壹個拱門,稱為月宮門。祭月時,常讓小孩供上新買的文具?筆、課本和書包等,祈求?月娘?保佑孩子讀書聰明,成績優秀,將來出人頭地。並撮壹點香灰,慎重地包在紅紙上,然後用?井心?(剛從井裏打上來的水,打水時水桶不能碰到井沿)送服,說這是?月娘?恩賜的?仙丹?,喝了能使人變得聰明、健康。年輕小姑娘們也會把自
己做的手工藝品擺來拜月,以祈求自己心靈手巧。婦女們還會把新買的化妝品擺上來拜月娘,祈望自己能像?月娘?壹樣美貌出眾。
就在女人們張羅祭拜時,男人們則約三五好友,登高望月,在陽臺上擺上潮汕工夫茶具,生上爐火,品茗茗賞月,樂哉悠哉。
《澄海縣誌》載:中秋這壹天,壹切人家都相贈月餅。賞月的宴會必吃熟芋,剝去芋皮,叫做?剝鬼皮?。人們還以這晚天氣晴朗或陰暗來預蔔上元節的陰晴。諺語說:?雲掩中秋月,雨灑元宵燈。?
二、芋頭祭祖,吃芋頭
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壹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迫害。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三、燒瓦塔
中秋夜燒瓦窯(即?燒瓦塔?)是潮汕的另壹習俗。瓦窯高1至3米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瓦窯要用磚塊砌到壹定的高度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瓦窯的下方要留壹個窯門口,以供投放燃料。近年來,壹些地方砌的瓦窯,則全部用磚條砌成,瓦窯的高也超出了3米,有兩三層樓之高,更是吸引了四方的人前來觀看。
砌瓦窯和燒瓦窯,主要是男人和小孩的事,女人壹般是不會參加的。燒瓦窯壹般都在中秋節的晚上,燃料有柴、竹、稻草、谷殼等;當瓦窯燃燒到火旺時,便可潑入松香粉、鹽等引焰助威。
潮汕中秋美食壹是糕餅類,潮汕各地月餅,甜的、鹹的、葷的、什料的、多味的各式各樣種類繁多。還有面餅、軟糕、雲片糕均為中秋節糕餅,為潮人送親戚之佳品,可說潮人送月餅是睦親的習俗;中秋月餅是潮汕人壹年壹度的傳統食品,潮汕的傳統月餅有壹個***同的特點,即正圓形的占絕大多數,意為好兆頭,在次日,沒有壹個潮汕人無不品嘗壹下月餅的滋味的。
二是潮地中秋節季,天高氣爽正是水果成熟之時,柚、柿、楊桃、菠蘿、石榴、橄欖、香蕉等也是潮人中秋的另壹類美食;
三是農產的芋頭、南瓜,潮人用其制作芋泥、瓜漿也是潮人喜歡的。其中,中秋月餅是潮人壹年壹度的傳統食品,過中秋節,沒有壹個潮汕人不品嘗壹下月餅的滋味的。雖然月餅可以有各種形制,潮汕各地也有自己的特色,但都有壹個***同的特點,即要求是正圓形。芋頭、糍粑等也是潮人中秋必吃的。家常的還有前面提到的拜月時的?在中秋節將到來的時候,各家各戶的主婦便忙著用糯米碾成粉末兒,然後摻上白糖漿攪勻,再用壹個個木饃子,把它們壓在鏤凹進去的部分裏面。壓結實了,磕出來,便成了壹塊塊形狀各異、大小不同的?月糕?。?月糕?花紋漂亮潔白如雪,壹些動物形壯的月糕更令孩子們愛不釋手。還有用潔白的糯米_或是加了?艷米?的紅艷艷的_加花生再做成鐮刀,飯勺,收稻桶,稻穗,等模樣的_品,都是寓意豐收的美味。此外,還有壹種用花生炒熟了加麥芽糖捏成桃形的?地豆桃?,尤其香脆無比。?等等。
潮汕_餅名店名品壹、意溪_餅
意溪是潮州東隅的壹個古鎮,清代便有?潮東雄鎮?的美稱。意溪_餅尤以範合盛大_餅聞名。範合盛是清末意溪鎮壹家餅鋪字號,至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現今範合盛大_餅的掌門人範朝進,60多歲,為範合盛第三代傳人,繼承了祖上制作_餅的好手藝。意溪大_餅最突出的特點是皮均勻,餡精細滑潤,入口香甜清爽,且涼喉適口。正是意溪大_餅這些突出的優點,使其聞名粵東及東南亞壹帶。意溪大_餅之所以有以上突出的風味特色,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壹是用料講究。主要原料豬油,壹定要用潮州本地豬的豬_來炸油,因為這樣的豬油味道才極為芳香。二是制作精細,意溪大_餅整個制作過程,都是以傳統手工操作而成,工序十分繁雜,但每道工序都十分考究、精細。過去在潮州地區,有?意溪_餅豆餡藏過年?的傳說,便是指意溪_餅的豆餡制成之後,必須裝入陶壇中,埋藏於泥土中數月,才挖出制作成餅。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意溪大_餅才有清爽涼喉的特點。
二、蘇南_餅
澄海蘇南_餅已確壹百多年的歷史。清同治光緒年間,蓮陽(即蘇南)鄉有壹家叫?堅裕?號的糕點店,在當地已小有名氣。主要生產_餅、軟糕等傳統產品。到了第三代傳人,已是清光緒年間,其店主人略有文化,愛動腦筋,喜歡創新。他想出了許多提高產品質量的點子和秘方,如決定大_餅是否好吃的關鍵是餅皮和餅餡,餅皮要脆,餅餡要甜而不膩,涼且無渣。他從釀酒工藝中得到啟示。好酒是需要窯藏的,窯藏彌久,其酒彌香。他認為餅餡也是這個道理,初磨制出來的餡火氣大,磨得再細也有顆粒,入口不涼爽,糖加得太多反而濃膩,糖太少了則淡而無味。他決定借鑒釀酒的窯藏方法,於是因地制宜,利用當地每年冬至前後都要將池塘車幹捕魚的機會,命工人先將大水缸放進車幹了的池塘裏,將磨制好的餅餡放進大水缸,然後密封、等到池塘重新放水,塘就成了他的天然冷庫,餅餡可以在較低溫的環境下存放。這樣在密封和低溫下不容易變質。堅裕號的餅餡最少要存放壹年以上,就是要等到第二年池塘再度車幹後才取出來加工制成大_餅。這樣,做出來的產品,不管是大_餅、小_餅,還是糯米軟糕或其它糕點制品,其口感比不窯藏於池塘的口感迥然不同,入口涼爽,潤滑無渣,柔軟而無火氣,甜淡恰到好處,深得顧客青睞。據說,堅裕號的餅餡有時存放時間長達二年!後來,蓮陽壹帶的糕點作坊都學習他的經驗,使蓮陽壹帶糕點餅食在潮汕地區獨樹壹幟。
猜妳喜歡:
1.潮汕元宵節習俗的作文
2.潮汕八中秋折紙鳳凰教程
3.潮汕清明節的6大習俗
4.潮州中秋節簡介
5.廣東人怎樣過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