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急求 國學拾遺 的簡介

急求 國學拾遺 的簡介

《國學拾遺》作者林語堂,福建龍溪(現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阪仔鎮)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筆名毛驢、宰予、豈青等,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早年留學國外,回國後在北京大學等著名大學任教,1966年定居臺灣,1955年創辦的《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1976年在香港逝世,壹生著述頗豐。

兩腳踏東西文化,壹心評宇宙文章的林語堂的確了得,儒釋道談得頭頭是道,外國作家也是如數家珍。文中講述古人想要使得美德顯明天下,首先要治理好他的國家;想要治理好自己國家的人,首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家庭的人,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想要提高自己道德修養的人,首先要使自己的心正;想使自己的心正,首先自己要誠實;要想做個誠實的人,首先要獲得真正的知識;而獲得知識的方法就是窮究事物的原理。壹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本書以通俗、生動的語言,以小品文的形式,為妳講述包括儒家、道家和佛家這三方面的國學知識。

《國學拾遺》包括儒家:仁者愛人、道家:大道無形和佛家:無生無滅三部分。“仁”,或真人性,在道德感的形式上,是以人的內心和外在的宇宙的道德相和諧為基礎。當這個“真義”實現時,便“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就是儒家的哲學基礎。道家哲學和儒家哲學的涵義,壹個代表消極的人生觀,壹個代表積極的人生觀,那麽,我相信這兩種哲學不僅是中國人有之,而也是人類天性所固有的東西。我們大家都是生就壹半道家主義,壹半儒家主義。道家與儒家,不過是中國人靈魂的兩面。壹種屬於活動的、有為的、相信的壹面;壹種是屬於靜觀的、懷疑的、驚異的,使生活籠罩著壹種如夢性質的壹面。這樣是很好的。佛教教導人生是壹個生死輪回的圓圈,我們現在為我們前生所做的接受懲罰,我們將來我們現在所做的接受懲罰。這個圓圈是痛苦的和壹個永不休止、應接不暇的幻影。人要逃脫這個圓圈才能獲得拯救。

從皇帝到老百姓,最根本的就是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要是這個基礎破壞了,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不可能的。沒有壹棵這樣的樹,其樹幹又細又小,而其頂部的樹枝長得繁茂。這就是事物之本的含義。不過在書的結尾有點宣傳宗教的味道。

(改了,看下吧,老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