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介紹陜西西安小吃300字

介紹陜西西安小吃300字

西安是壹座歷史悠久,聞名海內外的壹座古城,自古至今有十三個朝代建都於此,使得西安的文化歷史十分悠久,其中,西安小吃更為壹絕,

西安的小吃多種多樣,各有特色,有的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大都發源於唐代,因而有悠久的歷史。如水晶餅、柿子餅、油酥餅、臘汁肉等,其中最有名的,當推牛羊肉泡饃及柿子餅。

羊肉泡饃悠久,早在崇帆年間,西安就有了專營羊肉泡饃的“天錫樓”。傳統作法有三種“幹泡、口湯、水圍城,羊肉泡饃風味獨特,不僅為國人所喜愛,連外國人嘗過後也贊不絕口。它的特點在於肉料湯濃,香醇味美,粘綿韌滑,其以此而揚名海內外,當之無愧為西安名小吃。這裏有壹個關於羊肉泡的傳說故事: 牛羊肉泡饃,是獨具西安方邦特色的著名小吃,西安老孫家飯莊從壹八九八年開始經營,迄今已有百年歷史。傳說,牛羊肉泡是在公元前11世紀古代“牛羊羹”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西周時 曾將“牛羊羹”列為國王、諸侯的“禮饌”。據《宋書》記載, 南北朝時,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獻上牛羊羹這壹絕味,武帝競封為太官史,後又升為尚書光祿大夫。還有壹段風趣的傳說,大宋皇帝趙匡胤稱帝前受困於長安,終日過著忍饑挨餓的生活,壹日來到壹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鋪前,掌櫃見其可憐,遂讓其把自帶的幹饃掰碎,然後給他澆了壹勺滾熱肉湯放在火上煮透。趙匡胤狼吞虎咽地吞食,感到其味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後來,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皇帝,壹日,路過長安,仍不忘當年在這裏吃過的牛羊肉煮饃,同文武大臣專門找到這家飯鋪吃了牛羊肉泡饃,仍感鮮美無比,勝過山珍海味,並重賞了這家店鋪的掌櫃,皇上吃泡饃的故事壹經傳開,牛羊肉泡成了長安街上的著名小吃。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贊美詩句。

現在有外鄉客人來陜,西安人總要招待壹回引以為自豪的牛羊肉泡饃。若就休閑旅遊而言,這實在合適不過了。

因為泡饃從煮湯到掰饃都是壹個慢活,尤其是掰饃,更是別有壹層深意藏焉:

舊時食家講究掰出的饃要像蜜蜂頭,太大了五味不入;太小了又易煮糊,於是很多人早上是在家壹邊聽戲,甚至壹邊會客壹邊細細地掰饃,時候到了端到泡饃館就行。這泡饃的吃法也有講究,壹是"單走",饃與湯分端上桌,這饃(餅)最好是發面的,

掰到湯中吃;二是"幹泡",煮好碗中不見湯;三是"水圍城"和"口湯",前者湯多壹些將饃圍在中間;後者食後碗底余壹口湯。本地的吃家多愛要"幹泡",食後單喝壹碗鮮湯,曰“各是各的味。”

羊肉泡饃在面食之中有著極高地位,柿子餅則是糕點中的精品,其中以黃桂柿子餅最為著名,

相傳來李自成在西安建議大順政權,繼續北上,當時正值荒年,臨潼縣的老百姓便把當地盛產的火晶柿子與面粉拌在壹起烙成餅,犒勞義軍,義軍叠克從城,直下北京,推翻了明朝政權。為紀念這壹壯舉,臨潼縣民間每年秋天都要做大批柿子餅,後來此俗傳入西安。

西安最為著名者當推黃桂柿子餅。其原料主要是臨潼火晶柿子,配料有白面粉、

黃桂、玫瑰、青紅絲、豬板油丁,桃仁、白糖、菜籽油等。做法是先將柿子剝皮去蒂,與適量面粉攪和均勻,搓揉成稠糊後,再加面粉揉軟,揪成壹兩重面團,包以糖餡,做成圓球形,入鍋烘烤,待底面色黃時,壓成扁圓形,隨即翻轉,烤熟即成。

西安小吃品種繁多,在此便不壹壹介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