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旗艦拍攝大體驗-13款旗艦手機拍照品鑒(下)

旗艦拍攝大體驗-13款旗艦手機拍照品鑒(下)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帶來了13款手機在室外場景主攝和主攝特寫部分的對比,本次將繼續講解主攝人像、室內色彩、自動模式夜景拍攝這幾個方面的拍攝對比。

人像特寫

人像拍攝也是近兩年來眾多旗艦機型的兵家必爭之地,更精確的人眼對焦、更智能的AI算法層出不窮。我們先後使用默認模式和人像模式進行拍攝,放大畫面細節來查看每款機型在該場景下的具體表現。

iPhone 13 Pro

整體圖對比

OPPO Find X5 Pro和壹加10 Pro

vivo X70 Pro+和vivo X80 Pro

華為P50 Pro和三星Galaxy S22 Ultra

努比亞Z40 Pro和中興Axon 40 Ultra

索尼Xperia 1 III和iQOO 9 Pro

小米11 Ultra和小米12 Pro

單純就畫面表現而言,旗艦機型們在用1x模式拍攝人物時,成像素質較為接近,擁有35mm焦距主攝的努比亞Z40 Pro和中興Axon 40 Ultra略微可以得到壹點點景深和虛化效果。其他機型想要獲得自然的虛化,則需要進壹步打開人像模式,利用AI處理來進行摳圖和虛化。而在這兩款使用相同主攝傳感器的機型對比中,努比亞Z40 Pro在美顏部分更加出彩,適當的增白和模糊遮住了模特面部的細微瑕疵;中興Axon 40 Ultra更靠近真實,臉部的細節和頸部的細紋都壹覽無余,就看妳喜歡哪壹種了。

臉部細節對比

iPhone 13 Pro

三星Galaxy S22 Ultra

小米11 Ultra

中興Axon 40 Ultra

努比亞Z40 Pro

小米12 Pro

在細節對比上也是如此,部分機型諸如三星Galaxy S22 Ultra、小米11 Ultra、中興Axon 40 Ultra都是走“真實風”,模特面部的細節在照片上更多被保留。而iPhone 13 Pro、OPPO Find X5 Pro、vivo X80 Pro、努比亞Z40 Pro、小米12 Pro則或多或少修飾了壹些。在上面的樣圖中,焦距更長的努比亞Z40 Pro拍出來的皮膚經過AI美顏更加粉嫩壹些,遮住了細微瑕疵,而小米系的兩款則面部細節更豐富,看上去偏自然風格。

人像模式對比

在開啟人像模式後,基本每款機型都能模擬專業相機的大光圈淺景深效果,通過算法對背景進行虛化處理,以此達到突出人像的效果。想得到深淺不壹的景深效果,部分機型可以進行實時光圈的調節,用戶在預覽窗口即可查看虛化效果。部分機型還可以在拍攝完成的照片中進行調節光圈大小,再次調整以得到最佳效果。絕大多數手機中的人像模式不同於大光圈專業相機,它是通過算法來實現虛化效果,這也導致在復雜場景中不能完美模擬淺景深效果,被攝主體和背景的交界處有時難以處理。

iQOO 9 Pro

OPPO Find X5 Pro

vivo X70 Pro+

vivo X80 Pro

華為P50 Pro

努比亞Z40 Pro

三星Galaxy S22 Ultra

索尼Xperia 1 III

小米11 Ultra

小米12 Pro

壹加10 Pro

從實測中我們也發現了該問題,例如iPhone 13 Pro可以較好地識別主體,模特背後虛化的燈牌與模特左肩對比明顯,但在模特右臂處,壹塊藍色的牌子並沒有被識別出,這讓它與左側已被虛化的牌子成為鮮明對比。不少機型都有類似的地方。所以在開啟人像模式時,最好避開太復雜的背景和與膚色接近的物體,不然就會出現不少的“識別誤差”,影響成像質量。

綜合來看,努比亞Z40 Pro的虛化效果更自然,整體畫面由近到遠的漸變也能感覺出來,觀感更好。但也有個小瑕疵,大家可以自己找壹找。

努比亞Z40 Pro

無論是主攝直拍帶來的光學景深效果還是開啟人像模式後的算法虛化處理,努比亞Z40 Pro都是第壹梯隊。從樣片來看,努比亞Z40 Pro在模特主體的修飾和焦外背景的處理上都相當幹凈和自然,照片給人壹種溫潤舒適的觀感。

前文我們向大家展示了這些手機的室外拍攝表現,現在就讓我們將目光移到室內,來看壹下這些機型在室內光照環境下表現如何吧。不同於光線充足的室外,室內的光線通常復雜多變,明暗不壹。室外曝光和白平衡以及色彩還原度較好的機型可能會在室內“折戟沈沙”。我們在壹家火鍋店中拍攝臺上的菜品,在拍攝後放大細節來對比成像質量和色彩還原度,讓我們壹起來看看哪款手機的表現更好吧。

iPhone 13 Pro

整體圖對比

iQOO 9 Pro

OPPO Find X5 Pro

vivo X70 Pro+

vivo X80 Pro

華為P50 Pro

努比亞Z40 Pro

三星Galaxy S22 Ultra

索尼Xperia 1 III

小米11 Ultra

小米12 Pro

壹加10 Pro

中興Axon 40 Ultra

從整體畫面來看,我們所測試的旗艦機型在曝光和白平衡方面都做得不錯,區別或許僅在於畫面的亮度和銳化處理。在第壹觀感上,OPPO Find X5 Pro、小米12 Pro和壹加10 Pro成像畫面亮度更高。iPhone 13 Pro、vivo X70 Pro+、vivo X80 Pro、索尼Xperia 1 Ⅲ、小米11 Ultra的畫面更接近實際,尤其是近端肉片顏色的處理上。iQOO 9 Pro、OPPO Find X5 Pro、小米12 Pro和壹加10 Pro則加重了畫面色彩,這與它們識別該場景為 美食 場景後做出的調整有關。

肉片紋理對比

iPhone 13 Pro

索尼Xperia 1 Ⅲ

iQOO 9 Pro

OPPO Find X5 Pro

壹加10 Pro

當我們將肉片放大後可以看到更清晰的對比。除了剛才我們提到的顏色區別外,不同機型在肉片的紋理表現上也不盡相同。iQOO 9 Pro、OPPO Find X5 Pro和壹加10 Pro感覺進行了銳化處理,肉片的紋理清晰可見, 美食 模式下的肉片色彩變得更加鮮艷。我們認為在該環節拍攝最真實的是索尼Xperia 1 Ⅲ,樣張中不僅色彩自然,並且肉片的紋理甚至盤邊的水珠都能壹壹還原,還原度相當不錯。

調料碗色彩對比

iPhone 13 Pro

索尼Xperia 1 Ⅲ

華為P50 Pro

小米11 Ultra

小米12 Pro

壹加10 Pro

面對蒜泥、芝麻、花生碎和小蔥這類細小物體,在“肉片環節”表現出眾的索尼Xperia 1 Ⅲ在“調料碗環節”則表現不佳,細節刻畫得不夠好,iPhone 13 Pro也出現了相同的問題。而OPPO Find X5 Pro和華為P50 Pro樣張中的黃豆、芝麻都被拍得粒粒分明,尤其是OPPO Find X5 Pro的畫面表現得令人更有食欲,或許這就是 美食 模式的魅力吧。

OPPO Find X5 Pro

在這個場景下,索尼Xperia 1 Ⅲ在肉片細節畫質中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從總體來看令人食欲更佳的OPPO Find X5 Pro更勝壹籌。當AI將該場景識別為 美食 模式後,OPPO Find X5 Pro提升了畫面飽和度並進行銳化處理,這帶來更好的觀感和更佳的細節表現。無論是菜品的紋理還是調料的細節,OPPO Find X5 Pro都能讓妳垂涎欲滴。

夜景樣張

最後,終於到了夜景樣張的對比環節,在這壹年中,我們在太多發布會上聽到了夜鷹、夜梟、夜X的算法,但到底它們的夜景表現如何呢,還是得實拍看壹下。我們選擇了重慶著名景點洪崖洞進行拍攝,這也是外地遊客到重慶必來的景點之壹。相較其他地方的夜景,復雜的木質建築和多樣的光線相當考驗壹款手機的拍照能力,接下來讓我們看看這些手機在洪崖洞的考驗下能夠取得怎樣的成績吧。

iPhone 13 Pro

整體圖對比

iQOO 9 Pro

OPPO Find X5 Pro

vivo X70 Pro+

vivo X80 Pro

華為P50 Pro

努比亞Z40 Pro

三星Galaxy S22 Ultra

索尼Xperia 1 III

小米11 Ultra

小米12 Pro

壹加10 Pro

中興Axon 40 Ultra

首先在自動模式中,不同機型的差異較為明顯,在此前場景中壹直表現穩定的iPhone 13 Pro在識別夜間場景後延長了曝光時間,導致原本漆黑的天空出現了光暈,另外在“洪崖洞”的頂部,還出現了本不該出現的“鬼影”;在該場景中,表現得最好的是華為P50 Pro和小米11 Ultra,兩者的畫面都較為純凈。尤其是華為P50 Pro,不僅白平衡準確,天空也沒有光汙染的出現,質感相當不錯。

暗部細節對比

iPhone 13 Pro

vivo X70 Pro+

vivo X80 Pro

小米11 Ultra

為了更好地對比夜間成像的畫質,我們截取了洪崖洞的暗部細節,放大之後能否看清欄桿和頂部的格柵。從樣張來看,大部分機型可以看清畫面左側的欄桿和頂部的格柵,甚至可以做到根根分明的表現。但是在右側欄桿上,不少機型卻出現“翻車”,亮度不夠,畫面也較為模糊。在暗部細節場景中,vivo X70 Pro+、vivo X80 Pro和小米11 Ultra都表現不錯。尤其是vivo X70 Pro+,雖然畫面亮度較X80 Pro稍暗壹點,但是在欄桿紋理上和噪點控制上要更勝壹籌。另外,小米11 Ultra則得益於更大的傳感器尺寸,帶來了更為精細的細節刻畫。

亮部對比

iPhone 13 Pro

iQOO 9 Pro

索尼Xperia 1 Ⅲ

vivo X80 Pro

OPPO Find X5 Pro

三星Galaxy S22 Ultra

看完了暗部對比,再來看看亮部對比。我們截取了壹塊高亮招牌,來看看各款機型的高光壓制表現。從實際成像來看,iQOO 9 Pro、OPPO Find X5 Pro和vivo X80 Pro表現更好,除了能看清頂部的“心心咖啡廳”外,底部的“重慶老字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基本能夠看清。而在國外品牌的樣張中,不僅底部的文字難以看清,頂部的“心心咖啡廳”也比較模糊。

華為P50 Pro

在暗部細節和亮部對比的環節中,華為P50 Pro的表現不算頂尖,欄桿的細節表現和高亮部分的高光壓制不如有些機型突出。但我們選擇P50 Pro的理由是該樣張的整體觀感最好,準確的白平衡、真實的色彩還原以及通透純凈的天空呈現出的質感都在其他機型上難以見到,樣張中也沒有鬼影和眩光等困擾,這給我們留下了極好的印象。在更多的細節比較中,比如頂部“洪崖洞”三字和底部磚墻的紋理,華為P50 Pro依舊保持了相當不錯的水準,能夠看出其夜拍表現的確非常出眾。

在上個場景開頭我們說過所有機型均采用自動模式進行拍攝,另外我們還專門使用夜景模式拍攝了樣張,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同壹部手機在兩種模式下成像有何區別吧。(只有iPhone 13 Pro並未設置專門的夜景模式,它在自動模式下會檢測場景並開啟夜景模式,也可以理解為上壹個場景中的iPhone 13 Pro樣張就是其夜景模式下的產物。)

vivo X70 Pro+

vivo X70 Pro+ 開啟夜景模式

小米11 Ultra

小米11 Ultra 開啟夜景模式

努比亞Z40 Pro

努比亞Z40 Pro 開啟夜景模式

壹加10 Pro

壹加10 Pro 開啟夜景模式

從對比樣張中能夠發現,諸如小米12 Pro和OPPO Find X5 Pro等不少機型在自動模式下的AI已經開啟了夜景模式,所以在自動模式下的成像與夜景模式下的成像幾乎壹模壹樣。但也有部分機型在兩種模式下的樣張不盡相同,我們單獨拿出來對比。

vivo X70 Pro+在開啟夜景模式後會提升畫面亮度,純凈的夜空背景也提升了亮度,開啟夜景模式後的vivo X70 Pro+細節表現要更好壹些,高光壓制得更好,欄桿紋理也更清晰。

華為P50 Pro開啟夜景模式後畫面亮度也同樣得到提升,但是頂部“洪崖洞”的霓虹燈已經讓光汙染投射到夜空中,破壞了原本純凈的畫面,我們甚至認為不開夜景模式的華為P50 Pro擁有更好觀感。

努比亞Z40 Pro在開啟夜景模式後的畫面有著不小提升,畫面顏色更真實且噪點更少,如果妳是努比亞Z40 Pro用戶的話,拍攝夜景請壹定開啟夜景模式。

小米11 Ultra在開啟夜景模式後明顯能更好地壓制高光,亮部文字變得更加清晰的同時畫面噪點也更少,畫面質感得到升級。

壹加10 Pro在開啟夜景模式後則有些奇怪,壹方面畫面的噪點變少,天空變純凈,但另壹方面建築的紋理又從清晰變得稍有模糊,這種情況的發生應該是延長曝光時間的同時減少了銳化效果,從而得到質感更好但細節表現稍弱的樣張。至於其他我們沒提到的機型,則是在開啟夜景模式前後畫面基本沒有變化,所以略過不提。

總的來看,夜景模式其實在多款機型中已經融入自動模式,當AI檢測到夜景場景時會自動延長曝光時間,成片與夜景模式下無異。至於妳手中的手機開啟夜景模式是否能提升畫面質量大家可以自行測試。

iPhone 13 Pro

優等生iPhone並未延續對Android陣營的統治力,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表現依舊優秀,畫面還原也較為真實,在多個場景中均有穩定表現。不過在個別場景中,模糊的細節表現和天空中的“鬼影”著實減分,並不匹配其高昂的售價。在國產Android機型日益崛起的當下,如果妳只想買壹臺“拍照好”的手機,iPhone 13 Pro或許不是妳的最佳選擇。

三星Galaxy S22 Ultra

或許是由於這代Ultra機型著力於融合此前的Note和S系列,忽視了影像方面的提升。但無論如何,我們希望能在下代S機型中看到更好的拍攝表現。

索尼Xperia 1 Ⅲ

開頭我們就提到過,索尼Xperia 1 Ⅲ以自動模式參與測試頗有些“不公平”,它搭配的“攝影大師”App擁有更高階的設定和更專業的設置,而在默認BASIC模式下有些“屈才”。另壹方面,此次參測的是索尼Xperia 1 Ⅲ而不是Xperia PRO-I,並未展現索尼Xperia的最強實力。

華為P50 Pro

在更換了傳感器並搭載XD Fusion Pro原色引擎後,華為P50 Pro展現出與上代完全不同的成像風格。在本次測試中華為P50 Pro在多個場景下有著不錯表現,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則是在夜景拍攝中呈現的通透質感和純凈畫面。

小米11 Ultra和小米12 Pro

從本次測試來看,小米11 Ultra和小米12 Pro誰的拍攝實力更好呢?作為小米陣營的頂級旗艦,這壹次拍攝中我們覺得小米11 Ultra擁有更勝壹籌的影像實力,在多個場景中表現出色。感覺它在這壹年之間也通過軟件更新進化了不少。超大的傳感器尺寸給予了11 Ultra充足的底氣,在幾乎每個場景中都能拍攝出清晰的細節,無論是背後的樓宇、漆黑的燈座還是夜景中的欄桿,11 Ultra都能盡收眼底。這也讓我們更期待即將到來的小米12s Ultra。

小米12 Pro可以說是更加平衡的優秀,細節的刻畫和面部的修飾等方面依舊表現突出。從拍攝樣張來看,小米12 Pro配得上影像旗艦的稱號。

OPPO Find X5 Pro

這或許是參測手機中傳感器面積最小的壹款機型,但這也代表了OPPO高超的調教技術。在不同場景下Find X5 Pro有不同的畫面策略,或自然、或鮮艷、或銳化……妳總能壹眼發現Find X5 Pro的照片。從成片效果和個性化表達來說,Find X5 Pro或許是妳最好的影像助手,它總能幫助妳拍出當下場景中更適宜的照片。

vivo X70 Pro+、vivo X80 Pro和iQOO9 Pro

可能誰也沒有想到,作為同系列的叠代產品,vivo X80 Pro和vivo X70 Pro+感覺各有勝場,也許這是因為vivo X80 Pro的成像色調風格不同帶來的差異。在很多場景中X70 Pro+的成像風格似乎更偏真實。

不過X80 Pro用戶也別擔心,在關閉AI模式或開啟蔡司色彩後,vivo X80 Pro的成像會更加真實,這壹定程度上取決於妳們的喜好方向。總的來說,這兩款機型在大部分場景中表現出眾,無論是白平衡、曝光、對焦、紋理和噪點控制方面,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為主打性能出身的iQOO,在當家機型iQOO9 Pro的影像表現可以說不錯,踏入了旗艦影像機型的門檻,在部分場景下也有亮眼表現,當然它還有提升空間。

努比亞Z40 Pro和中興Axon 40 Ultra

努比亞Z40 Pro和中興Axon 40 Ultra憑借獨有的焦距區別於其他影像旗艦,35mm焦距會拉近妳和人物的距離。最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人像拍攝中,擁有更長焦距主攝的努比亞Z40 Pro和中興Axon 40 Ultra可以營造虛化效果更好的照片。尤其是努比亞Z40 Pro,開啟人像模式後帶來了更加真實的焦外效果,相信會受到不少用戶的喜愛。

壹加10 Pro

壹加10 Pro是和哈蘇合作的第二款機型,在采用與壹加9 Pro相同傳感器下顯得更加成熟,極具個性的畫面基本能讓妳壹眼就能看到它的存在。

從本次多個場景實拍中其實不難看出,並沒有壹款手機能制霸全場,在全場景都獨占鰲頭。事實上,各款手機或多或少在不同場景都有亮眼表現,而在某些場景中也有不足。另外,自動模式下的各款機型表現顯然也不能完全體現它們的綜合實力,所以我們無意為每款手機打分,而是旨在通過普通人拍攝日常生活旅行中各個常見場景的過程,告訴大家如何在具體場景下去體驗各款手機的差異性。

總的來說,大部分用戶眼中的影像王者iPhone 13 Pro和三星Galaxy S22 Ultra在實測中並沒有達到我們預期的高度,反而是小米、vivo、OPPO、華為等國產旗艦表現出眾,它們通過定制CMOS和升級圖像引擎等方式不斷精進影像實力。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當我們再提起“拍照手機”等字眼時,妳腦海中浮現的不再是蘋果和三星,而是那些革除刻板印象、不斷積極進取的國產旗艦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