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莊鎮地下水儲量豐富,埋深較淺,水質良好,可直接作為生活用水和工業水源。根據徐州市和亦莊鎮的總體規劃,亦莊鎮居民用水來自鄉鎮自來水廠。水廠水源來自地下水,水廠規模為20萬立方米/日。輸水管道直徑為DN300。亦莊鎮用水量為0.88萬立方米/日。鄉鎮用水量每天4000立方米,農村用水量每天4800立方米。鎮村人均綜合用水量為400升/人·天,區域供水比例為70%,農村人均綜合用水量為150升/人·天。鎮區采用環狀供水管網,小區采用樹枝狀供水管網。規劃居民用水從鄉鎮供水管網引出,沿路敷設至各居民區,管徑DN 100-DN 150。偏遠小區可配置升壓站,規劃期內自來水普及率將達到100%。鎮北部規劃了壹座汙水處理廠,占地2.0公頃,規模為每天2萬立方米,並有擴建空間。汙水處理廠采用二級生化處理。汙水管網規劃至主次幹道,主要是主幹道。道路下汙水管的位置,結合鎮區管網現狀進行布置。居民區汙水排放前,應使用化糞池和沼氣池進行處理。村內使用地下溝渠和管道排放汙水,村外可以使用明溝。汙水管道沿城鎮和村莊的道路鋪設,壹般布置在道路的東側和南側。排水系統為雨汙分流系統。汙水排放量按生活用水的75%計算。禁止向河流中排放汙水。暴雨強度按徐州市暴雨強度標準計算,雨水利用應充分考慮地表徑流和溝渠泄流。亦莊鎮位於銅山區東南部,因此黃河從這裏穿過。亦莊鎮有93個丘陵,占總面積的60%以上,僅有4.8萬畝耕地和8.6萬畝宜林。如何利用現有資源發展果業,為農民搭建增收橋梁,始終是林業站技術人員最關心的話題。在區林業局的大力支持下,林業站本著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根據當地具體情況,搶抓呂梁風景區發展機遇,廣泛收集資料,與鎮政府共同制定了《亦莊鎮2007-2010現代林業發展規劃》。
規劃總體布局以呂梁山區生態林、幹果和玫瑰為主,圍繞崔河莊水庫和白塔山區形成1萬畝幹果和杏,在黃河故道1萬畝崔河莊水庫及周邊山區建立654.38+0.5萬平方公裏濕地保護區和速生林基地。亦莊鎮已形成三大林業生產基地:玫瑰生產基地、幹鮮杏、石榴和紅棗生產基地和速生用材林生產基地。按照長遠規劃,狠抓當前,以呂梁風景名勝區全面啟動和高效經濟林建設為中心,大規模開展造林綠化活動。完成春季造林765438+萬畝,其中呂梁風景區種植各類果樹2300畝、山地丘陵經濟林3000畝、月季園65438+萬畝、壹般造林800畝。亦莊林業站現有技術人員5人,其中工程師1人,助理農藝師3人。要做好各項林業工作,就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認真學習林果知識,努力提高專業技能和服務質量。根據果樹的生長習性和不同季節,及時開辦各類果樹技術培訓班,手把手、面對面向果農傳授整套栽培管理技術,及時做好病蟲害預測預報,並將精心編制的病蟲害預測預報免費發放給果農,已培訓“土壤專家”“土壤博士”60余名。為廣大果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技術服務,真正做到想果農所想、急果農所急,大大提高果農病蟲害防治能力。亦莊鎮的果樹基本實現了兩年、三年、四到五年豐產的良好預期。馬集村1.20萬畝幹鮮果種植5年,現已進入盛果期。畝均收入3000元以上,種植名優水果1萬畝,是名副其實的幹鮮果品專業村。亦莊鎮已成為銅山區水果高效生產示範鎮、蘇北幹鮮果品第壹鎮、徐州的“後花園”。亦莊鎮黨委註重新農村建設與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有機結合,重點抓好經濟薄弱村和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的黨建工作。壹是加強領導,建立黨委委員聯系點制度。9名黨委委員分別聯系壹個村,每月至少舉辦4次活動,推動經濟薄弱村和新農村建設示範村“雙強隊伍”建設。二是加強考核,建立百分比考核制度。我們將從內部管理、宣傳發動、組織實施、工作績效四個方面制定詳細的考核細則。通過查資料、看現場、訪群眾等方式進行量化考核,獎優罰劣,堅決做到“經濟薄弱村不改造、幫建工作不脫鉤。”堅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黨組織活動場所標準化,進壹步增強村級組織服務功能。三是突出重點,用新的思路和舉措選人育人。結合“四帶四到場”活動和“百千萬”援建工程,努力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幹部。並要求每位黨員致富能手幫扶1戶有壹定經濟基礎、有發展潛力、有致富願望的農戶,促進村級民營經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