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如何生活

如何生活

到了壹定的年齡,人生所有的疑惑幾乎可以全部濃縮成壹個問題:應該如何生活?

那我們應該如何生活呢?我自己嘗嘗妳在思考這個問題,也被這個問題所困惑。

有的人渴求著改變,因為會有壹個新的開始;有的人尋求著安定,因為就想這樣安安靜靜地過完余生。

有壹位63歲的老奶奶,她壹直過著壹成不變,單壹無趣的生活,她每天準時起床,準時用餐,用特定的清潔劑清洗家裏,保證家裏的壹切整理壹塵不染,廚房的工具要按順序擺好,水杯要用杯墊等等,甚至她按照記錄好的清單壹壹幹活,以保證她的日子萬無壹失。因為她相信,只要什麽都不變,生活就能永遠持續下去。

然而,人生怎麽可能用壹紙清單來規劃呢?

在書籍《清單人生》中,就記錄了63歲的老奶奶布裏特-瑪麗,如何從這樣單壹、無趣的生活發生轉變,又遇到了哪些困難,最後又如何應對的生活的?

作者:弗雷德裏克·巴克曼,1981年出生於瑞典赫爾辛堡,以撰寫博客和專欄起家。處女作《壹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在全球創下驚人銷量記錄後,第二部小說《外婆的道歉信》再掀閱讀狂潮,巴克曼因此當選瑞典年度作家;中文版問世僅6個月就銷售超過50萬冊,令他在中國讀者中收獲極高人氣。

巴克曼的作品語言妙趣橫生,並且總是能敏銳地捕捉到日常中的細節,通過小動作和微表情讓每個角色都活起來。

01

她的清單式生活

布裏特-瑪麗她常常會做壹個備忘錄,備忘錄上記滿了她要做的事情,她就靠著這份清單記錄過了壹天又壹天。這是壹個患有潔癖外加強迫癥的女人,對世界形成了固定的看法,無人能夠改變她。

任何時候都要維持著看起來很得體的體面。就連血留在地板上,都會覺得太丟人,也不準眼淚滴到地板上,那樣會留下印子,會被認為是不禮貌。

她不希望改變,不願意出遠門去體驗不壹樣的生活,她的理想就是待在家裏,過壹成不變的日子,自己給自己鋪床,自己用小蘇打清理床鋪。

她總是在意別人的看法,比如早上六點還不打開廚房的燈,她會認為別人以為她會睡懶覺;如果回答別人她不討厭紅酒,她會認為別人就此認為她是個酒鬼。

妳瞧,她有這麽多的毛病。總是為別人而活。妳遇到過這樣的人嗎?刻板、固執、患有潔癖甚至強迫癥。

我遇到過,這真的很難讓人接受。因為妳怎麽做,他都不會滿意,能挑出刺來,記得那段時間,洗衣、做飯,幾乎所有的家務我全包了,結果最後他卻說我懶、不夠好......

02

突如其來的意外,生活的轉變

可是有壹天,這個63歲的老太婆沒有了丈夫肯特(丈夫外遇離婚),她不得不出去找工作,離開她熟悉的生活,第壹次為自己而活,來到博格小鎮。

這樣壹個破落的小城,壹群近似野蠻無禮的人,壹個酒氣熏天不得不在壹起工作的殘疾女人,壹群熱愛足球整天臟兮兮的小足球迷,生活就像那個突如其來的足球壹樣,當頭棒喝之後就強迫她去面對眼前的壹切。

從此,生活再也不是只有丈夫,壹群孩子、壹個坐著輪椅的女人、壹個瞎子又懂足球的女人、壹只老鼠走進了她的世界。

這壹切充滿未知的挑戰,壹切充滿不可思議,壹切就這麽發生了,生活就在她不願意改變的情況徹底改變了,在失控中獲得了新的選擇和新的期待。

所有的婚姻都有不好的壹面,因為所有人都有弱點。她還是會常常想念肯特,常常會拿遇到的人和肯特去做對比,她會想念肯特的壹些習慣,以及她和肯特生活在壹起的自己。有些時候,繼續生活下去還是比較容易的,妳甚至不需要知道自己是誰。

瑪麗的壹生盡顯為別人而活的風格。原來她之所以會成為今天的她,是因為在她童年時候姐姐早逝,被壹場車禍帶走了生命,父母心痛為什麽活下來不是姐姐而是她,壹個家庭開始破碎了,從小面對著冷漠的父母,孤零零壹個人,長大後嫁給壹個大男人主義的丈夫……所有的因素的疊加,造就如今的她。

生活在姐姐的陰影下,渴望得到媽媽的認可,她希望肯特能夠看到因為她而變得幹凈明亮的房間,他們從來都沒有說過感謝她,他們總是選擇了忽略。

在博格,她僅僅做了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她使娛樂城變得幹凈,改變了大家的壹些惡習,接受人們的生活習慣,也極力用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影響那裏的人,改變大家對這個落魄的小鎮的看法,使整個小鎮都看起來變得積極向上起來。

這是她的功勞,然而她對大家對她的認可感到震驚,人們能夠看到她的努力和付出,雖然她總是壹本正經的不以為然,但心裏的壹陣陣竊喜,喚醒了她對生命的認知。她終於開始關註到壹個終極問題:應該如何生活?

03

關註內心、審視自我

瑪麗在博格生活的這段經歷,它不是壹段插曲,而是突然擺在瑪麗面前的壹個關於生活的難題。她精疲力竭的從原來的生活來到這裏,竭盡所能的去面對,或許就是:人到了壹定的年齡,人生所有的疑問都可以濃縮成為有個問題:應該如何生活?

這壹個看起來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它關乎時間,關乎每壹個人對它不同的理解。“我年紀大了,不適合去巴黎了。"

“巴黎年紀多大?”面對這個問題,瑪麗開始關註到自己的內心,開始審視自我。在博格的每壹天,她都在與自己對話,無論是給壹只老鼠準備餐飯,還是與別人對話,還是默默地回憶過往生活,她其實是在與自己進行對話,在尋找自己。

最後,外遇的丈夫肯特返回來尋找瑪麗,樸實的斯文在默默地獻著他的傾心,瑪麗該做何選擇?

她既沒有回到丈夫的身邊,也沒有接受斯文的傾心,而是正視自己的內心,尊重自己的夢想,拋開壹切為自己活壹次。

布裏特-瑪麗,六十三歲,獨自駕駛,載著足夠多的汽油,出發去了她夢想的地方——巴黎。

如何生活,取決於妳的心態,而非年齡。有生之年,有勇氣拋開世俗的眼光,能夠努力去做妳想要做的事情,那真是壹件幸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