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新場村歷史

新場村歷史

1.新場古鎮的歷史文化

新場古鎮始建於東漢時期,始稱清源。直至宋明時為思安鄉地。場鎮興旺於明朝嘉靖年間,始稱扇子場(又稱半邊街)。清乾隆起為西義鄉地。後由於戰亂,場鎮雕敝,直至清朝康熙公元1661-1721年後,飽經戰亂後的四川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囿於壹隅的扇子街,遠不適應市場日益繁榮的需要,遂在沿出阝江而下的三裏許、水打廟附近開闊的地帶,以原有清源市零貨攤、歇客店為基礎,興置市場,街道店鋪逐步建成;再加上外省客商和遷移的同鄉戶,集資修建湖廣館、廣東館、陜西館、江西館等會館;相繼基督教傳教士,也來此修建天主堂和福音堂;寺廟建築有壁山寺、財神廟、張爺廟、玉皇廟、馬王廟。即此便構成壹條正街和河壩場等七條街巷的完整集鎮。遠近商賈陸續雲集,沿街商店、攤販林立,茶業商號已達數十余家。木材、煤炭、茶葉、大米和雜糧等五大市場的吞吐量極為壯觀,新場地區素有“五大市場”之稱,老百姓俗稱“母豬場”。人們稱這壹新建的市場叫“新場”,後又更名為清源市。數百年來,新場鎮就是客商雲集、商貿興旺的場鎮,是大邑縣的壹個重要集鎮,是邛大兩縣山區農副產品的重要集散地,素有“壹新(場),二唐(場),三灌口(場)”之說。大邑縣誌載,清朝光緒年間,雲南學政張錫榮拜靄出阝江鎮伍嵩生(字肇齡,翰林院編修,侍講學士,乃光緒皇帝蒙師),他夜宿清源市頭堰客棧,被清源市的自然風光及繁榮景象深深打動,連夜寫詩贊美清源市:花外斜陽晚,雲峰暗幾層。人聲三裏市,春夜壹街燈。竹屋容高枕,桃源夢武陵。床頭三盡劍,氣欲作龍騰。

民國初期推行區團制,改西鄉甲為西三區。清源市隸屬於四川省建昌道大邑縣西三區,區治不變。民國十五年,將區政職稱改為團總。清源市亦改置為團總,隸屬不變,其團總治,設於今新場鄉中心學校址。民國二十九年,國民 *** 軍事委員會復令整編保甲,廢聯保置鄉。清源市正式命名為清源鄉、鄉設鄉公所。民國三十二年,四川省大邑縣縣長吳國義,報稱“當前清源之匪患既誅”,“有當除舊布新”,命清源鄉改為新新場,亦稱新新鄉,沿用至新中國建立。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仍沿用“新新鄉”之名。1958年10月,新場鎮建制撤銷,其行政區域還屬新新鄉,同時成立清源人民公社。1968年11月,公社革命委員會成立,稱新場公社。同時新場鎮革命領導小組成立,隸屬公社革命委員會。1985年9月,新場鄉建制撤銷,其行政區域並入新場鎮。

2.新場鎮的歷史人物

朱國盛(明萬歷年間人),字敬韜,新場人。明萬歷三十八年(1601年)進士,歷官太常寺卿。畫山水得宋米南宮子朱友仁筆意,董文敏題其畫雲:“敬韜作朱虎兒墨戲不減高尚書,閱此欲焚吾硯。”期推許如此。為紀念其祖鏜父泗,於新場鎮建跨街石牌樓壹座,名曰“三世二品坊”。

葉有聲(明萬歷年間人)字君實,號震隱,新場人。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舉,順天鄉試第壹,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由候官令擢禮科給事中,條陳勤政、治體、言路、仕途四事。崇禎初,如授浙江副使,累遷河南按察使, *** 獄決無留獄。後遷江西右布政使,拜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副都禦使,召時,陳兵食利敝甚悉,為言者所中,免官。後復召拜兵部侍郎,不就,屏居村市,與兄有容、有成白首怡怡,卒年79歲。

葉映榴(1642-1688)號蒼巖,新場人。清順治十八年(1616年)進士,授庶吉士,歷任禮部郎中、陜西提學、湖北糧道。康熙南巡,親書“忠節”匾賜其家。

閔澤(清康熙年間人)字雨芬。清康熙三十壹年(1692年)大旱,眾人議論開閘港,澤認為申請往返需時日,緩慢不及,不若開壹小港,節約而又迅速,眾人從之,禾苗果然得活。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大饑,澤設粥廠捐賑。

葉鳳毛(清雍正年間人)字超宗,號恒齋,清雍正八年(1730年)授內閣中書,轉任典籍,歷官十年。後因病奉母,回歸故裏,後患瘧疾,自寫墓誌而卒,年七十二。生性儉約,不謀私利,不論人長短,視生死窮達都壹樣,修葺南屏詩屋自撰記壹篇。平生嗜古力學,考證詳核,詩境淵遠,文效歐曾,工行草書。著有《重建閘港橋碑記》《說學齋經誌》《內閣小誌》等。

3.新場古鎮的古鎮名稱由來

新場建鎮約在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至今有800余年的歷史,得名源於下沙鹽場之南遷形成新的鹽場,故名“新場”,元代初年,即有兩浙鹽運司署松江分司遷衙於此,是壹座因鹽而成、因鹽而興的江南古鎮。

隨著鹽業的不斷發展,商人鹽販紛紛聚集到這裏,於是新場人口急劇增加。當時鎮區歌樓酒肆,商賈雲集,其繁華程度曾壹度超過上海縣城,有“新場古鎮賽蘇州”之譽,是當時浦東平原上的第壹大鎮。後來因鹽場變遷以及戰亂等變化,曾幾經興衰,但新場鎮仍是壹個很有文化氣息的江南水鄉古鎮。新場古鎮上穿鎮而過的狹窄河道,雕刻精致的壹座座石拱橋,傍水而築的民居,高壘的石駁岸,沿河人家的壹座座馬鞍形的水橋,這與周莊、朱家角等地的小鎮非常相似。

新場鎮文化教育歷來發達。早在宋元年間,即有瞿士彥在這裏創辦義學。在南匯縣誌中曾有新場鎮“科第兩朝稱盛”的記載,“南屏書屋”之類吟詩潑墨的場所有20多處。光緒28年已有女子學堂,30年代,鎮上中小學已俱備。解放後,文化教育事業進壹步發展。80年代,全國第壹個聯合創辦的“社鎮文化中心”在新場鎮成立,有“小鎮大世界”的美稱。曾多次受到國家文化部的表彰,是全國著名的農村文化中心先進集體之壹。

4.求新場鎮橋的歷史與介紹

新場古鎮素有“十三牌樓九環龍,小小新場賽蘇州”之譽,牌坊和拱橋是當地的兩大驕傲。

在新場,幾乎每走壹段,都可以邂逅老牌坊或是古拱橋。其中,“三世二品”牌坊是在新場人心目中意義不壹般的牌坊,雖然這塊牌坊是新修繕的,但它的原型卻來自於明朝萬歷年間,這塊巨大的牌坊記錄了新場在歷史上的顯赫歷史,還沒進古鎮之前就可以看到了。

拱橋也是新場隨處可見的景致,蜿蜒的河水靜靜地流過,小橋、流水勾勒出壹派水鄉風情。新場人把這些古石拱橋稱為環龍橋,歷史上最有名的就是“九環龍”,不過,如今在新場,雖然也可以見到壹些由元、明、清三個朝代留下來的環龍橋遺跡,但大多經歷歲月的洗禮,空留些許印記而已。

小巷夾著青青的小河。河上每隔10米就橫出壹座小橋,樣式各異,最有名的壹座叫千秋橋。河靠岸的壹側有雕花的石欄,石欄邊植著年代久遠的香樟樹,陽光灑下來的時候,被地上的樹影剪成壹塊塊支離破碎的光斑。

5.新場鄉的行政區劃

新場歷史悠久,於民國30年以雷氏為首新建故名。1951年與土門分鄉後、成立新場鄉人民 *** ,隸屬於南充縣李渡區。1992年9月撤區擴鎮,新場合並入李渡鎮設立辦事處。1993年9月區劃調整,劃歸嘉陵區管轄,1997年5月單列。

新場鄉位於嘉陵區南部、嘉陵江左岸,東與石圭、土門毗鄰。南與臨江隔江相望,西與李渡隔江對峙,北與羊口、河西、溪頭臨界。嘉陵江由北向南,流經竹林灣、郭村壩、鬥蓬寨、關聖寨、長溝、羊呼壩、經家橋等7個村,鄉內流長13公裏,全鄉***有客渡船21艘,占嘉陵區客船的近1/3。距嘉陵區城約37公裏,幅員面積21.5平方公裏,轄竹林灣、郭村壩、鬥蓬寨、風火墻、柏樹坪、關聖寨、長溝、羊呼壩、經家橋、柏樹灣等10個行政村,87個社,農業戶數3667戶,農業人口13259人,耕地總面積8348.39畝,其中水田4340畝,旱地4008.39畝。

6.新場古鎮的地理環境

大邑縣新場鎮位於成都平原西部與邛崍山脈的山丘壩交匯處,新場東達縣城至成都58千米,西經臨邛古蜀道可通康、藏; 南由水路直達新津、嘉洲,北連出阝江、天宮廟、花水灣和西嶺雪山,《大邑縣誌》記載:以縣城為中心出西門,經黃土橋、燈籠場、清源市、扇子街,過出江,入邛崍的西禪寺、土地埡、三壩場等,再回大邑興隆場,雙河場,越橫山崗,通天全縣。新場鎮原名清源市,清代雍正年間因逐漸取代了明嘉靖以來新場鎮頭堰村的扇子街集市,興場設市,故人稱 “新場”。新場鎮是臨近農產品的集散地。至今在新場鎮的民間還保留有古時“壹新、二唐、三灌口”的說法,意思是在大邑的場鎮中規模最 大、經濟最繁榮的首數新場鎮。同時還有“石人對石虎,銀子萬萬五”的民謠,意為新場的石虎與邛崍市茶園鄉西禪寺前的石人之間的某處壹個寶藏,藏有大量的金銀。還有壹個民謠是 “大水沖出三千貫”,至今距石虎廟約壹華裏處還以壹個“三仙觀” (三千貫)的小奄。從這些世代流傳的口頭俗語中,足以看出古時新場鎮商品經濟的繁榮。

四川大邑縣新場鎮興起於明朝嘉慶年間,清康熙年間,陸續有外省客商雲集,由於地處山丘與平原交界處,地理位置有利,水陸便通,新場鎮在明清時期外省會館、商賈雲集,成為遠近聞名的商貿繁榮集鎮。如今,會館雖已不在,但古街上昔日大戶商賈古色古香的建築仍大量保存完好,境內文物古跡如佛子巖、川王宮、虎跳出河第壹溪等仍然保存完好。走在新場古鎮老街上,壹片片保存完好的清朝川西民居建築群,青磚青瓦木柱木樓,整個街道布局成二縱二橫井字型,建築多為鎮樓形式,大部分都保護得較為完好 。

新場古鎮是茶馬古道上的歷史文化名鎮之壹。古鎮建築面積達數十萬平方米,是四川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西蜀水鄉古鎮,房屋大都為清朝、民國時期建築;有保存完好的儒、釋、道三教合壹的明代建築川王宮、石刻佛子巖等。古鎮有保存完好的清朝川西民居建築,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古建築的雕梁畫棟十分古樸美觀,鱗次櫛比的封火墻群保存完好,街道布局呈船字形,出阝江河依鎮而伴,二堰河貫穿整個古鎮。2008年新場古鎮被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躋身“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之列。

2012年9月底,新場古鎮通過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驗收。

新場古鎮位於成都平原西部,是大邑西部最早的建制鎮,屬山丘壩兼有的地區,交通便利,東到縣城10千米,距成都58千米,成溫邛高速王泗、新場出口距新場古鎮4.5千米, 新場古鎮始建於東漢時期,興起於明朝嘉靖年間,西與邛崍接壤,南連王泗鎮,北通出江鎮、花水灣和西嶺雪山,是茶馬古道上歷史文化名鎮之壹,有著豐富多彩民俗文化和農耕文化。2008年12月23日被中華人民***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古鎮有西嶺雪山豐富而充足的出江河水經頭堰河、二堰河、三堰河穿鎮而過,將新場古鎮環繞。08年開始打造古鎮的時候,我們又在主要街道上全部引入了活水,將來時機成熟時,走在新場古鎮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聽到渙渙的流水聲,這就是新場古鎮被稱為“天府水鄉”的原因。

從新場古鎮四個字,我們就會感覺到這是壹個非常特殊的古鎮,那麽這個古鎮最大的特色用四個字來形容就在於它的“亦古亦新”。

古,是指新場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它始建於東漢末年,距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新場,位於山區、丘陵和平壩的交融地帶,古稱思安寨,因其東距成都,西鄰邛崍,南有水路通新津,北可達西嶺雪山,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的關口要地和客商雲集的商貿重鎮。數百年來,這裏的木材、煤炭、茶葉、大米和雜糧等物資的吞吐量極為壯觀,素有“五大市場”之稱,是茶馬古道和南方絲綢之路的重鎮之壹。直到現在,新場仍然保留著傳統的趕集習俗,每逢2、4、7、10,附近山區的農民和百姓都會挑著籮筐、背著背簍來這裏趕集,所以也有人稱新場是壹場“南方絲綢之路上千年不散的集市”。

清朝光緒年間,雲南學政張錫榮拜靄出江鎮伍嵩生(字肇齡,翰林院編修,侍講學士,乃光緒皇帝蒙師),經新場古鎮(舊稱清源市),被清源市的自然風光及繁華景象深深打動而寫詩贊美:“花外斜陽晚,雲峰暗幾層。人聲三裏市,春夜壹街燈。竹屋容高枕,桃源夢武陵。床頭三尺劍,氣欲作龍騰。”

文人陳鳳鳴用了壹副對聯描述當時的清源市:清氣接霧山,霞蔚雲蒸,人文煥發;源頭來出水,地傑人靈,明哲挺生。

7.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冬鄉鎮秧田村歷史人物有哪些

會的報表昨年都出來老附表1四川省重點水源工程近期建設規劃項目涉及的行政區域序號市州縣級行政區工程名稱1成都市龍泉驛區大橋溝水庫、兩河口水庫、鄭家水庫金堂縣東風水庫擴建、紅旗水庫引水工程、東風-羊毛溝水庫、連通工程、上良水庫擴建新津縣王家灣水庫、石馬堰引水工程2自貢市沿灘區貍狐洞水庫、黑坑沱水庫、天宮氹水庫擴建榮縣雙龍橋水庫、巴壁沱水庫、李子壩水庫、柏林坳水庫、付家山水庫富順縣高峒水庫擴建、鵝項頸水庫3攀枝花仁和區觀音巖引水工程、大竹河水庫、躍進水庫引水工程、石窩鋪水庫米易縣馬鞍山水庫、觀音橋水庫、麻隴至晃橋引水工程、前進渠鹽邊縣藤橋河引水工程、彪水巖水庫、小河溝水庫4瀘州市江陽區雙河水庫擴建、松溪水庫擴建、金河水庫納溪區黃桷壩水庫、渣口巖水庫、河壩水庫、四方碑水庫擴建瀘縣三星橋水庫、虎耳巖水庫擴建、嘉明引水工程、慶豐水庫、河溪子水庫擴建合江縣鎖口水庫、農會橋水庫擴建、堯房水庫、天星橋水庫、五明水庫擴建敘永縣倒流河引水工程、木瓦房引水工程、雙鳳引水工程、高木頂水庫、夜珠塘水庫、玉龍水庫、巖腔灣水庫擴建古藺縣觀文水庫、二郎引水工。

會的報表昨年都出來老附表1四川省重點水源工程近期建設規劃項目涉及的行政區域序號市州縣級行政區工程名稱1成都市龍泉驛區大橋溝水庫、兩河口水庫、鄭家水庫金堂縣東風水庫擴建、紅旗水庫引水工程、東風-羊毛溝水庫、連通工程、上良水庫擴建新津縣王家灣水庫、石馬堰引水工程2自貢市沿灘區貍狐洞水庫、黑坑沱水庫、天宮氹水庫擴建榮縣雙龍橋水庫、巴壁沱水庫、李子壩水庫、柏林坳水庫、付家山水庫富順縣高峒水庫擴建、鵝項頸水庫3攀枝花仁和區觀音巖引水工程、大竹河水庫、躍進水庫引水工程、石窩鋪水庫米易縣馬鞍山水庫、觀音橋水庫、麻隴至晃橋引水工程、前進渠鹽邊縣藤橋河引水工程、彪水巖水庫、小河溝水庫4瀘州市江陽區雙河水庫擴建、松溪水庫擴建、金河水庫納溪區黃桷壩水庫、渣口巖水庫、河壩水庫、四方碑水庫擴建瀘縣三星橋水庫、虎耳巖水庫擴建、嘉明引水工程、慶豐水庫、河溪子水庫擴建合江縣鎖口水庫、農會橋水庫擴建、堯房水庫、天星橋水庫、五明水庫擴建敘永縣倒流河引水工程、木瓦房引水工程、雙鳳引水工程、高木頂水庫、夜珠塘水庫、玉龍水庫、巖腔灣水庫擴建古藺縣觀文水庫、二郎引水工程、鹽井河提灌站、香樟水庫、劉家水庫、躍進-火馬水庫連通工程、懷場水庫5德陽市旌陽區德陽市城市供水工程中江縣石泉水庫、凱江湖水庫、南華引水工程羅江縣 秀水河引水工程、凱江河引水工程6綿陽市涪城區雙勝水庫、通江水庫*遊仙區 勝利水庫補水工程、前進水庫擴建三臺縣祠堂灣水、張家溝水庫、肖家灣水庫擴建、太平溝水庫擴建鹽亭縣梅花水庫、紅旗水庫、龍門水庫安縣草溪河水庫梓潼縣 鳳凰水庫、建新水庫、高板橋水庫北川縣 南豐村人飲工程、沙壩供水工程平武縣南壩場鎮供水隧道工程、縣城供水工程、平通場鎮供水工程、水晶場鎮供水工程江油市 中興水庫擴建、宮樁水庫7廣元市元壩區梅嶺關水庫、紫雲水庫連通工程、工農新華水庫連通工程、自力水庫連通工程、高峰八壹水庫連通工程、雷家河水庫朝天區 雙峽湖水庫、協議水庫、源溪水庫旺蒼縣小王溝水庫、三合水庫、龍家河水庫、班竹林水庫青川縣東陽水庫、喬莊河連通工程、清江河連通工程劍閣縣亭子口龍水泵站、柳場河水庫、下寺水廠引水工程、劍門水庫蒼溪縣樂園水庫、柴閑溝水庫、洞子溝水庫、伏家溝水庫擴建、罐子壩水庫*8遂寧市船山區 陡坡子水庫擴建、三江橋水庫安居區 三仙湖水庫、蘿蔔園水庫蓬溪縣鯉魚巖水庫、板板橋水庫、三五水庫擴建、高升壹水庫擴建、李子園水庫射洪縣上遊水庫擴建、群英水庫擴建、武引-大龍山水庫補水工程大英縣祥鳳寨水庫、寸塘口水庫擴建、彎灘河-星花補水工程、寸塘口-五五補水工程、寸塘口-四五補水工程9內江市東興區聯合水庫、五星水庫擴建、閃電沖水庫、雷家廟水庫威遠縣 象鼻咀水庫、大石包水庫隆昌縣黑水氹水庫、隆柏引水工程、長橋水庫、古堰水庫10樂山市犍為縣月咡壩水庫擴建井研縣 大佛-高家寺、戰鬥等水庫連通工程、黑龍灘南幹渠至研經鎮引水工程、井研至三教鄉引水工程、大佛水庫至研城鎮引水工程沐川縣金王寺水庫11南充市順慶區銅鼓溝水庫、老鷹寺水庫、大埡口水庫、學平水庫高坪區長樂磨爾灘引水工程、東觀響水灘引水工程、勝觀磨爾灘引水工程、玄武湖水庫、雙叉河水庫、李子溝水庫、會龍聚龍水庫提水工程、嘉陵江青居提水工程嘉陵區文家溝水庫、大石巖水庫、玄祖廟水庫、嘉陵區打井工程21處南部縣上遊水庫縣城供水工程、小嶺水庫、福德水庫、花林宮水庫、四面山水庫、九道灣水庫、葫蘆灣水庫、南天洞水庫營山縣鵝項頸提水站(幸福水庫補水工程)、蘭家坪水庫、雙河口水庫、明德水庫、長灘河水庫蓬安縣三元水庫擴建、九龍水庫、田家溝水庫擴建、幸福溝水庫引水工程、新河水庫引水工程儀隴縣油房溝水庫、七壹水庫、前進水庫、相靈水庫、王家河水庫、雙河水庫、團包水庫、羅家灣水庫、插旗水庫、解放水庫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