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廈門北站坐動車到霞浦,動車時間將近兩個半小時,和孩子們聊聊天,看看簡友們的文章,修改了 七夕愛情專題投稿文章 ,很快就到了霞浦站。
出站時覺得車站旁邊的墻壁很有美感,連忙拍照留念,只是不知為何同壹片墻壁,右邊用方形的水泥柱間隔,左邊則沒有,這是什麽設計理念?
出了車站,當地的導遊已經在停車場等候,導遊把我們拉到了酒店,辦理入住後到隔壁的餐館吃飯,不敢相信的便宜,13個人點了12道菜,還有自助的小菜和飲料,居然只花了270元,實惠到讓人難以置信,飯後大家各自回房間睡了個午覺。
三點半,導遊又準時在酒店門口等待,在車上,導遊告訴我們,下午先去畬族聚居的村莊“半月裏”,是壹個閩東地區現存畬族古跡最多的村莊,至今仍保存多座完好的古宅。村中有龍溪宮、雷氏祠堂、舉人府等三組清代古建築和大量畬族文物,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村民大多數姓雷,不過現在留在村裏的大多是壹些老人,年輕壹點的都帶著孩子到縣城或者更大的城市裏工作生活,拿他來說,如果不是霞浦後來成了有名的旅遊地點,他也會離開家鄉,到外面尋找機會。
村子裏房子和路多是用不規則的石塊造成,趕緊脫去鞋子赤腳走在石頭路上,感受這裏的寧靜純樸,這裏的風,枝頭累累的果實,寫滿歲月情懷的瓦片屋頂,路邊的蜂箱和古榕樹,壹切都顯得靜謐而美好。
村莊不大,繞了壹圈又回到古榕樹旁,趕緊過得橋來到溪旁的荷花田,田裏的荷花開得正好,白色的,粉紅的,含苞的,盛放的,雖然沒有風送來清香,卻總覺得鼻尖心裏盈滿了香氣,還有那些嫩嫩的、幹褐的蓮蓬,翠綠的、枯敗的蓮葉……
很想采壹些蓮蓬回去當幹插花,可是做不來不問自取的事情,只能邊賞花邊拍照,不知是不是遊客扔了些蓮蓬在路邊,大都已經幹枯了,有蓮子尚未成熟的,有成熟了的被取走蓮子的,居然還有壹朵幹枯的荷葉花苞,這裏壹堆那裏壹堆,就扔在田埂上,喜滋滋地撿了壹些,回去處理壹下,就是很好的擺件。
離開了半月裏,驅車壹二十分鐘,又來到下青山特大橋,觀看霞浦別樣的日落,不知是不是地點選擇不壹樣,並沒有看到網上宣傳的那些令人驚艷的情景,不過,夕陽下這樣壹座尚未完全開發的海邊小村落,以及海邊陸續返回的漁船,書寫著簡單靜怡的慢時光,日落霞浦,想必就是這樣的純樸更加令人心動,更加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