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第12課寫作:風味小吃(1)

第12課寫作:風味小吃(1)

中國是世界著名的美食大國,在歷史悠久的古城中有各種各樣的小吃。在北京尤其如此。作為壹座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古都,這裏的風味小吃數不勝數!讓我們看看妳的妙筆能寫些什麽。

既然我們要寫風味小吃,自然要寫熟悉的小吃,或者以前不熟悉但已經了解細節的小吃。而且,要理解壹個概念,所謂的“風味小吃”不是“風味大餐”,也不是“快餐”,更不是“零食”。妳千萬不要寫北京烤鴨,田老師紅燒肉,或者肯德基麥當勞的蝦片,這會讓老師生氣的。

選擇風味小吃後,妳應該回憶壹下它的制作過程、味道以及妳喜歡它的原因——最好有壹個小故事在裏面。這個故事是為了讓妳的文章更有趣,更吸引讀者。

讓我們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則,想想生活中妳能接觸到哪些小吃。比如油條、煎餅、熱湯等等。如果妳接觸過穆斯林食物,妳也可以考慮羊雜湯、切糕、羊肉串等。說到零食,簡直太多了,但我們必須只選擇壹種來寫,因為寫多了會使文章很松散。

如果妳選擇了合適的材料,妳應該在紙上寫下妳所知道的小吃的特點。我們之所以寫生產特點而不是生產過程,是為了避免學生按部就班地寫生產的每個步驟,從而使文章變得枯燥和冗長。我們只需要詳細描述在選擇小吃時最具特色的壹個或幾個過程。

再往下,妳應該寫壹下這種小吃的味道。妳可以用寫壹道菜的方式從顏色、味道和想象力三個方面來寫,把妳的小吃的誘人味道寫得淋漓盡致。

最後,寫壹寫這種小吃的文化背景,或者它對妳的意義。不要寫得太深——壹根涼面絕對不可能包含世界和平和祖國的繁榮——主要是通過妳的情感敘述來表達妳對這種小吃的喜愛。

汪曾祺

妳沒喝過豆汁就沒來過北京。

小時候,我看過京劇《豆汁兒》(即《紅鸞禧》,又名《於今怒》和《打情人》)。我當時不知道“豆汁”是什麽,還以為是豆腐漿。

到了北京,北京的老同學請我吃烤鴨、燒烤、涮羊肉,問我:“妳敢喝豆汁嗎?”我是壹個“毛頭不吃撣子,腿不吃板凳,大肉不吃死人,小肉不吃蒼蠅”的人。喝豆汁有什麽不好?他帶我去了壹家小吃店,要了兩碗,並警告我:“如果妳不能喝,就不要喝。很多人喝了壹口就吐了。”我端起碗,幾口就吃完了。我同學問:“怎麽樣了?”我說:“再來壹碗。”

豆汁是做綠豆粉絲的下腳料。非常便宜。過去,賣生豆汁的人用手推車推著帶蓋子的木桶,串起後街和胡同。不需要“叫頭”(吸引顧客的喇叭),也不叫。因為每天,無論妳走到哪裏,總有準確的時間。當時,壹名女子帶了壹個集裝箱來購買。有了豆汁,這壹天吃窩窩頭就不用煮粥了。這是劣質食物。豆汁故事中金玉女的父親晉松是“扁擔上的”(叫花頭),所以家裏有剩豆汁,妳可以給莫紀生壹碗。

賣熟豆汁,在街邊擺攤。壹口銅鍋,鍋裏壹鍋豆汁,用小火煮開。妳只能用小火煮豆汁。火大的話,豆汁壹泡就“煨”了。豆汁攤上有切絲的熱泡菜——水疙瘩切成絲,澆上辣椒油、芝麻餅和inby——類似於油條,但它們被制成圓形,香脆可口。那些努力工作的人去小攤坐下,要幾套燒餅,inby,兩碗豆汁,只要壹點辛辣的鹹菜,這就是壹頓飯。

豆汁攤上的鹹菜不是錢。壹個保定老鄉坐下來,拿出兩個饅頭問:“豆汁多少錢壹碗?”賣家告訴他:“泡菜在哪裏?”——“腌菜不花錢。”——“那給我來壹盤鹹菜。”

經常喝豆汁會上癮。北京的窮人喝豆汁,壹些富人也喜歡。梅蘭芳壹家曾經每天下午在外面拿壹壺豆汁,全家大小,每人喝壹碗。豆汁是什麽味道?這個真的不好說。這東西是綠豆發酵的,有酸味。不愛喝酒的人,據說像泔水壹樣酸。喝酒的人說:別的東西不可能有這種味道——酸!這就像臭豆腐和思齊。有些人喜歡它,有些人不喜歡。

豆汁沈底,幹了,就是麻豆腐。用羊尾油炒豆腐,加幾顆青豆(剛發芽的青豆),很香。這家人那天炒了芝麻豆腐,做飯時還得多量壹碗米飯——每個人的胃口都被打開了。

8月16日

來自“人類植被”

這篇文章寫的是在北京很常見但很少有人敢吃的豆汁。妳最喜歡哪壹段?汪曾祺是如何從豆汁風味小吃中選料的?

寫作時請選擇壹種妳印象最深的地方小吃(不限於北京地方小吃),並寫壹篇作文(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