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八都(Nianbadu)古鎮,位於浙江江山境內,江山是浙江衢州市下轄的壹個縣級市,地處浙閩贛三省交界, 歷史 上是邊區的重要集鎮。
要問廿八都名字的由來,還得從北宋年間說起。據說在北宋熙寧四年,也就是1071年,江山設都四十四,此地排行第廿八,因而得名廿八都,並由此沿用至今。
廿八都古鎮,與南潯、周莊、烏鎮、同裏等著名古鎮比起來,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甚至帶有幾分神秘,可以說目前它依然是藏在深山人未識,甚至還被學者稱為“壹個遺落在大山裏的夢”。
我也是經不住朋友的多次”誘惑“,終於在某年的元旦假期,買了高鐵票興沖沖地就去了。出發前,我還特地要朋友推薦當地 美食 ,朋友竟然隨口報出七八個菜名,廿八都燕皮餛飩、廿八都銅鑼糕、廿八都筍幹燉排骨、廿八都臘肉魚幹、廿八都楓溪魚等等,而這最後壹道壓軸的就是廿八都風爐豆腐。
我記得那天我們到的時候已經過了中午飯點了,在民宿放下包後,老板娘帶著我們從邊門進去,七拐八拐後,就到了楓溪老街,這才算正式開啟我們的廿八都豆腐尋味之旅!
楓溪老街是廿八都的主街,兩側排列著整齊的店鋪,跟江南古鎮的格局壹樣,壹般是前店後宅式的,林興友的豆腐坊便“藏”在這老街上。
林興友是廿八都豆腐的傳承人,他做豆腐已經有三十年多了,而這家豆腐坊的年歲卻還要更久壹些。豆腐坊原本是老支書王景春家的,據說王家祖上做豆腐已經有差不多百年的 歷史 了,但無奈王家後人不願意繼承祖業,而當時年輕憨厚的林興友經常來王家豆腐坊幫忙,於是老王書記就相中了林興友,想要把豆腐坊傳給他。
林興友從老支書手中接過豆腐坊後,這壹做就是三十多年,而且他還把豆腐坊的事業越做越興旺了,甚至還有日本的商客來到廿八都後,對林興友的手工做豆腐的技藝深深折服,對廿八都豆腐的味道更是贊不絕口。
在江山土話中,豆腐的讀音好似”頭福”,本地人過新年是壹定要吃豆腐、迎頭福的,而江山最好的豆腐就在廿八都。
走進楓溪老街,漫步在沈重而悠遠的青石板上,妳就能看到有幾個爐子和砂鍋擺在路邊,廿八都人在豆腐中加入了香菇、排骨、冬筍和各種香料壹起慢燉。遊客路過,花幾塊錢買上壹碗,或坐或站,壹邊看著這古街、老宅、樓閣,壹邊細細品嘗這傳承百年的老味道,好不愜意!
廿八都的豆腐之所以好吃,還得歸功於本地產的原材料。首先,田塍豆是江山特有的,不僅豆質新鮮,而且安全又營養豐富。另外,好的豆腐也少不了湯水的滋潤,只有本地的高山泉水才能煮出壹鍋地道風味的風爐豆腐。
有了好的材料,沒有好的技藝去支撐那也是徒勞的。想要制作出壹塊好豆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現在像林師傅壹樣耐得住性子的匠人更是少之又少。黃豆過篩、清洗、浸泡、磨豆,壹直到最後的做豆腐,每壹步都極其考究,容不得半點馬虎。
去廿八都玩,吃豆腐是必須的,尤其是在秋冬季節,廿八都野豬肉燉豆腐就是像我壹樣的遊客必點的壹道本地特色菜。
有人說“美器配 美食 ”,廿八都人吃豆腐卻很粗狂,店家會在店門口支壹口大鐵鍋,這也是老板的絕招,江山特有的豬肉在大鐵鍋裏燉得酥爛,豆腐外柔內嫩,出鍋時加壹大把青蒜,香氣瞬間撲鼻而來,讓路過的遊客饞涎欲滴,忍不住想要停下腳步壹飽口福再走!
廿八都是我國 歷史 文化名鎮,也被列入國家5A級 旅遊 景區,除了廿八都豆腐聞名遐邇,廿八都還有很多特色鮮明的文化標簽,比如“百家姓”、“四大家族”、“九種方言”、“山歌之鄉”等等,這些就等著大家自己去發現啦!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裏,下次去哪兒吃吃喝喝呢?
感謝閱讀,Bon Appetit!祝好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