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吉安,妳的白鷺洲書院和溫柔壹家的素食火鍋讓我依依不舍……
清晨火車開往贛州。先來了解壹下贛州,簡稱“虔”,是江西省的南大門。它是江西省保存文物古跡,尤其宋代文物最多的壹座濱水城市,有“江南宋城”之譽;是客家先民中原南遷的第壹站,是客家民系的發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壹,全市客家人口占95%以上,世稱“客家搖籃”。
中午到達贛州,選了據說是贛州素食自助天花板的餐廳—素之康素餐廳,進門已是1點多,但是菜品還是很全,各種蔬菜、菌菇、五谷粗糧、甜品、水果壹應俱全,而且都做的味道不錯哦。再壹看壹個人25元,我倆私下說這個價格,這種規模的餐廳,估計不是盈利性質了,因為每個菜品都很新鮮好吃,壹看就是用心了,這樣的人力物力不大可能賺錢了啊。
下午跑步先到了贛南革命烈士墓,這裏有著壹整圈長長的烈士英名墻,把贛南將近11萬屬於不同村鎮的烈士名字壹壹刻在墻上,多麽的人性化啊,這是對他們最好的紀念和尊重。
下壹站就到了贛州的客家文化博物館,是在遺留下來的魏家大院原址上改建的,在裏面每個房間裏都能看到對客家文化的介紹,感受古代人對讀書的重視。
對面就是福壽溝博物館,福壽溝位於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老城區地下,是贛州古城地下的大規模古代磚石排水管溝系統。地面上對應的這片區域是壹條叫姚衙前的古巷,這裏大體保留著宋代的格局,散落著歷朝歷代的房子。
在被問及“老城為啥不淹水”時,老人們都說,贛州是座“浮城”,而且是烏龜形,龜首在城南,龜尾在城北,所以不管江水怎樣漲,贛州城都能跟著浮起來。受古代城市風水學文化的影響,因主要線路走向形似古篆體“福壽”二字,故溝因形而命名。雖經歷了900多年的風雨,仍完好暢通,並繼續作為贛州居民日常排放汙水的主要通道。
在福壽溝博物館轉著,心裏挺震撼的,自己專業就是學給排水,到了這裏才知道古代有個福壽溝這麽厲害!而現在的江西人把福壽溝博物館做的如此有創意,動態的模擬排水沙盤、無人機帶妳深入地下體驗古人設計、模擬地下排水建築如身臨其境……應該說古人的智慧真是沒得說了,江西也真的是低調啊。
接下來到了竈兒巷,位於贛州城區東部,是宋贛州陰街的東段,全長227米,竈兒巷西南與和平路相接,東北連六合鋪街,中通老古巷。
竈兒巷是贛州保留下來的眾多歷史文化街巷的壹個典型代表,明代稱作姜家巷。清初時很多衙役住在這裏,而衙役統壹穿的服裝是黑色服裝,叫皂色,所以有人把他們叫做皂役,他們住的地方就叫做“皂兒巷”。後來諧音就變成了“竈兒巷”。
夕陽已經西下,剛剛亮起來的夜燈把這條老巷子映的格外有感覺……我倆壹前壹後在巷子裏走著,拍著,體會著這種幽靜的氣氛。
天色漸暗,我們終於到了今天最後壹站“古浮橋”,這裏已經是貢水之濱的宋城公園了,先沿著臺階爬到古城墻的上面,遠看貢水。再拾階而下至古浮橋,這時天色已黑,回首望去~燈火下城墻在水邊非常美麗。
浮橋長約400米,連接貢江的兩端,由100多只小舟板並束之以纜繩相連而成,始建於宋乾道年間(1163—1173),已有800多年歷史。
當我倆牽手走在贛州這座古浮橋上,看著兩邊還在小船頭垂釣的人,燈火映在水裏,隨著水的波動壹點點閃爍,遠處那璀璨的城墻輪廓,還有橋頭擺攤販賣的人和車,煙火氣又不失寧靜,我倆小聲聊著~如果未來已到夕陽的我倆,能夠時不時出來再看看風景、每天還寫著畫著,還能喝著茶吃著素結著善緣,那該多忙碌,多歡喜啊……
第二天繼續贛州之行,贛州有太多的驚喜等著我們……
晨跑5公裏到了客家文化園,裏面也有壹座古浮橋,因為來的早,壹個人都沒有,非常安靜。
中午找了另外壹家素食自助餐廳,復古的裝修,菜品壹樣豐盛,素食擺開後總是五顏六色,其實營養非常全面,看妳會不會吃。
午後第壹站—贛州博物館。
下壹站—郁孤臺。還是先了解壹下郁孤臺的背景—位於贛州城區西北部賀蘭山,贛州宋代古城墻自臺下逶迤而過,因坐落於山頂,以山勢高阜、郁然孤峙得名。李渤、蘇東坡、辛棄疾、嶽飛、文天祥、王陽明、郭沫若等歷代名人都曾在這裏留下過詩詞。
其中,與郁孤臺淵源最深的,要數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他在贛州任職時,留下名詞《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郁孤臺從此名揚天下。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我們站在辛棄疾雕像的角度,正是望向西北,只有身兼將軍與詩人的辛棄疾才能寫出這樣的詞句啊!
下了郁孤臺,沿著宋城城墻而行就到了八鏡臺——建於北宋嘉佑年間,因郡守孔宗瀚築臺後繪制《虔州八境圖》,並以圖求詩於蘇軾而得名。章江和貢江在這裏匯合,是贛州古城的象征。
不知不覺,就把贛州老城區留下的歷史文化逛了,還是那句話~江西人可真是低調啊,這要換個地方,就這些古跡早就圈起來宣傳加收門票了,可是這兩天所有的這些,沒有收過壹分錢,而且是壹直如此,裏面也維護的非常好!景觀、人文相得益彰。
第三天上午騎行到老城區的壹個寺廟(壽量古寺)和文廟。寺廟門庭若市,香火鼎盛,善男信女們爭相參拜;而幾百米之外的文廟大門前冷冷清清,文廟可是江西現存規模大、保存較為完整的古代縣立校址,雖現在暫時不能開放,但發現文廟兩邊各有壹所學校,左邊是“尚武書院”,右邊是“崇文書院”,這就是書院的傳承啊!我倆站在這裏看著這文廟兩旁的學校,替古人心安,壹會兒右邊的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出來了,聽著孩子的說話聲,看著老師呵護他們的樣子,我倆心裏很感動。
下午繼續騎行到贛州的眾多公園之壹~楊梅渡公園,從翠浪塔網上旋轉攀登,樓梯裏漆黑無燈,還開著手機的電筒才能照亮,要是壹個人我還真不敢爬,難怪底下寫著登塔時間只到下午5點,只是即便大太陽下,裏面也沒有照明啊[捂臉][捂臉][捂臉]但是爬了九層,渾身微汗後,這景致真沒得說了!俯瞰了贛州。
這三天我倆的腳步幾乎踏遍了贛州老城區和新城,這裏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和精神給養,古代留下的遺產和現在盛世的樣子都那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