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求解都江堰結婚風俗!

求解都江堰結婚風俗!

成都平原農村的地區風俗,凡是哪家結婚、生子、建房等等,都要請親朋好來相聚,大吃壹番,俗稱吃九鬥碗(也稱九大碗)。這壹名詞的起源,是因為成都地區在民國時期流行用大碗來喝酒。稱之為“九鬥碗”,是因為壹般每席有九碗菜。此外還有壹個原因,是民間視“九”為吉數,有“九九長壽”、“九子登科”、“天長地久(九)”等說法。這樣的宴席,“九大碗”是起碼的標準。當然,也有貧窮人家放七碗或有錢人家放十壹碗的。

川西農村常常可以看到這麽壹幅景象:數十上百人聚在壹處,在壹陣鞭炮響後,於漫天青煙中按男女的區別,輩分的高低,分散坐於壹張張八仙桌旁,伸箸暢食,舉杯暢飲。不遠的地方,隨地而挖的土竈上疊著高高的蒸籠,熱氣騰藤,簡易的案板上堆滿菜肴、餐具。腰拴壹截油跡斑斑圍裙的廚師飛快的揮舞手中的鍋鏟或菜刀,壹碗碗菜流水壹樣的端上桌子,主人家不停的招呼客人說人手少,菜不好,大家多多原諒…… 這就是川西壩子農村吃“九鬥碗”的熱鬧場面。“鬥”在四川方言裏,意指大的容器,用九鬥碗來稱此場面,也是贊其菜多量足的意思。因為這種筵席的內容蒸菜及腌臘較多(都是肉類),行話叫做“三蒸九扣”(鍋蒸、籠蒸、碗蒸),故民間又將專做“九鬥碗”筵席的鄉村廚師喚做“油廚子”。

“九鬥碗”可以是七碗可以是十壹碗,但決不能放八碗或十碗。這是為什麽呢?在川西壩子上,餵豬的豬槽壹般都是用石頭做的,民間相沿,把“吃十(石)碗的”作為罵人是豬的隱語,所以不能用十碗菜來招待客人。而桌上的菜不能擺八碗,則是因為開席的時候壹般會有叫花子(乞丐)會前來賀喜或哭喪。他們往往還打著蓮花鬧,走到哪唱到哪,見到什麽唱什麽。由於不管是紅喜還是白喜,主人家都信奉“客走旺家門”的道理,對於前來捧場的乞丐,都要熱情招待。只不過他們吃的不是其它客人的幾樣菜,而是壹人壹碗蓋澆飯。這樣壹來,壹張八仙桌,壹面坐兩人,剛好是八碗飯,所以川西民間就把放八碗飯的稱做“叫花子席”。因此,八與十這兩個數,是辦席必須忌諱的。

“九鬥碗”是客家人傳統敬歸客佳肴,因其多擺席於農家院壩頭,又稱“壩壩宴”。壩壩宴最能體現出成都人的吃相。但要吃出味道,吃出氛圍,在形式和內容上肯定都是大有考究的。在形式上,食客要多多益善,吃飯如同打壹場殲滅戰,聲勢要大大的,兵員要旺旺的,動作要猛猛的。

時過境遷,農家飲食從吃飽、吃好、吃精到吃健康不斷發展。但九大碗的習俗依舊傳承,農家的風味、農家的風情,咱川西人家的鄉土文化在這裏時代演繹。想到都江堰吃九大碗的童鞋看這邊啦!妹小茜推薦的都江堰九大碗就在這裏哦。地址:中山北路110號(中山路往胥家路之間天逸花園後面)。壹起體驗壹下川西民俗美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