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雞屎藤
看著還算小清新的草,為什麽就叫了雞屎了?難道是因為味道像雞屎?在廣東,這個植物壹般是用來做餅的,就是這種東西:
雞屎藤餅,又稱烏芹藤餅。漢族傳統節日食俗,味道清香可口,是廣東,特別是鬥門地區清明節必備的過節小吃。雞屎藤餅有不可貌相的美味。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草語·藤》載:“有皆治藤,蔓延墻壁野樹間,長丈余,葉似泥藤,中暑者以根葉作粉食之,虛損者雜豬胃煮服。”
02臭屁醋
這就是傳說中的“液體榴蓮”!這表面的壹層白黴到底是什麽鬼……
所謂的臭屁醋就是米醋,用粘米、糯米放入陶埕裏,盛上清水封蓋浸泡約100天左右,制作過程發酵產生乳酸菌發出壹種怪“臭”味。醋有開胃、散瘀、解毒、通氣、瀉肝火的作用,由於食用時候壹般都會放腌菜去增加酸度,吃完以後,通體舒泰,人就容易放屁,大家就笑稱為“臭屁醋”。
03沙蟲
這個……這是腸子嗎?好惡心!真的要吃這個嗎?
湛江的海特產之壹沙蟲,沒吃過的人也許會感覺恐怖,吃過的說是人間美味。沙蟲又叫沙腸蟲,學名方格星蟲,它的形狀很像壹根腸子,呈長筒形。方格星蟲雖然沒有海參、魚翅、鮑魚的名貴,但味道鮮美脆嫩,為海參、魚翅所不及。沙蟲具有健脾滋陰的食療功效,它們只能於無汙染的環境下才能生長,食用的沙蟲限選雌性,因其味鮮、口感脆身。
做成菜以後沒有那麽兇殘了,但是我知道妳的原型,我是不會吃妳的。
04龍虱
這個不是蟑螂嗎?這種東西真的可以吃嗎?真的不會死嗎?
龍虱屬水生昆蟲,有殼有翼,因為個樣好似甴曱,所以民間又叫“水蟑螂”或“水曱甴 ”,被譽為“水中人參”。
龍虱食法好多,其中最出名“和味龍虱”,就是用熱水將龍虱焯壹下加點油鹽腌壹會兒,再隔水蒸熟即可上碟。食龍虱的方法也很講究,如果是“和味”,就先剝開它的翅膀,之後就吃他的頭,最後就吃掉身體,如果是油炸,就整只放進嘴——蔔蔔脆,正!
05蠶蛹
終於看見壹個比較常見的了。小時候粑粑在家裏做過這個,但是不過小編我就是不敢吃!
蠶蛹享有“蛋白質之王”的美譽,是舊時佛山人的美食和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民間至今還廣為流傳著“七個蠶蛹壹個蛋”的說法。如今炒蠶蛹的菜式已越來越少見,不過做法有了更多的創新。除了簡單的韭菜炒蠶蛹,還出現核桃蠶蛹、蠶蛹釀百花,麻辣蠶蛹、紅燒蠶蛹、蠶蛹炒蛋、三鮮蠶蛹、水晶蠶蛹等,更有人編寫出《蠶寶宴》壹書,評述了幾十種蠶蛹美點的烹飪工藝。
06禾蟲
這特麽是什麽!!這玩意能吃嗎?!!
這是蛆嗎?!
禾蟲只生長在珠三角水田裏。佛山的農田以種植水稻為主,故成為禾蟲棲身的天堂。禾蟲,其色金黃帶紅雜綠,蟲身豐腴,含漿飽滿,行動緩慢,樣子可怕。
07鴨母撚
壹聽到這名字,是鴨都哪個部位做都美食?
鴨母撚是潮汕地區有名的特色傳統小吃之壹,節日食俗。壹種有餡的糯米粉制湯圓。鴨母撚傳統制作要求嚴格。取其形似母鴨在水上遊蕩浮沈而撰名。本為元宵節的小吃,故俗稱元宵。
08龜苓膏
龜苓又是龜的哪個部位?額,黑黑的又是啥?別說,龜苓膏還真的跟龜有關。
龜苓膏原料主要是:龜(去內臟)、地黃、土茯苓、綿茵陳、金銀花、甘草、火麻仁。美味零食原來是中藥。主要功效是滋陰潤燥,降火除煩,清利濕熱,涼血解毒。
這些就已經接受不了了嗎?下面可能有點限制級哦!
09雞子
這個長得也不像是內臟啊,雞內臟我都吃過的,這是什麽鬼?
這個圓圓的叫做雞子,是公雞的睪丸。雞子,俗稱雞腰子,指雞的睪丸,是雄雞的壹種器官內臟,屬於生殖器官的壹部分,主要作用是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睪酮。大小如板栗,色澤微紅稍黃。雞子雖然鮮美但幾乎沒有營養。雞腎的營養物質大部分為蛋白質和脂肪吃多了會導致身體肥胖。所以不要貪嘴吃過多哦。
10麒麟脫胎
“麒麟”即乳狗,“胎”即豬肚。豬肚內包乳狗,吃的時候切開豬肚, “麒麟”就“脫胎”了。漢族客家名菜,為長汀清代官席中之上乘珍品。相傳是早以前長汀司前街有個鄭姓富戶,其家婦女為求多子,常在豬肚內逐層填入小狗和烏雞媛、白鴿、麻雀、野山參等清蒸服用。此後做為壹種飲食療法,壹直在富戶中流傳。清朝末年汀郡總鎮肖芝美興辦慶壽筵宴時,曾把“麒麟脫胎”列為首菜。
11蠍子湯
用上好的蛇肉和雞肉為輔料,加入蠍子,再加入胡椒熬制,湯色乳白。此物大補,喝完臉紅身子熱,絕對壯陽佳品,雄起良藥。撈湯料不時能撈出兩只巨型蠍子,場面震撼。
妳敢試壹下嗎?吃了之後可能真的根本停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