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想去旅遊

想去旅遊

九寨溝好

九寨溝藏胞從古至今居住在高寒地區,形成了與其它兄弟民族迥然不同的飽含習慣。藏族人民對自己的傳統食品和食俗,猶如對待風俗壹樣,懷著渾厚的感情。遊人在貪圖這兒秀麗山川的同時,若是再吃壹口香甜的糌粑,品濃釅的酥油茶,喝壹杯醇香的青梨酒,嘗嘗地道的地方菜肴,定會另有壹番滋味在心頭,獲得從未有過的享受。

糌粑(“糌”讀Zhan 音)

糌粑是藏胞的主要食品,形似內地的炒面,可分為青稞、豌豆、燕麥糌粑等。藏胞無論下地勞動,上山放牧,出門旅行,都要隨身攜帶糌粑。吃時,往碗裏倒些糌粑,另少量的酥油,沖茶水食用。糌粑攜帶方便,又是熟食,在地廣人稀、燃料缺乏的地方,的確是壹種物美價廉實用方便的快餐食品。糌粑的做法是:選好青稞、豌豆或燕麥,淘洗凈,晾幹,炒熟,磨成面粉即可。吃時還可放入奶渣或白糖,用適量茶水或青稞酒調好,然後用中指按逆時針方向反復攪拌均勻,再用手捏成團狀,吃時也用手往嘴裏送。

酥油茶

在九寨溝藏胞家中,酥油茶壺從早到晚都煨在火塘上面,任何時候,都可以喝到又香又熱的酥油茶。

酥油茶營養豐富,香醇可口,並有提 神、滋補作用,深為藏族群眾所喜愛。其制法是:在濃茶中放入適量的酥油和食鹽(有奶汁、雞蛋、核桃更佳),置於特制木桶內反復攪拌融合而成。將打好的酥油茶倒入壺內加熱1分鐘即可飲用,切忌煮沸。

奶制品

九寨溝壹帶群眾習慣養奶牛,牛奶很豐富。從春至秋,鮮奶源源不斷流入牧民家的奶桶內,人們用它制作出多種多樣的奶制品,日常食用的主要有奶酪、奶渣、奶皮、酥油和酸奶。奶酪是用提取過酥油的奶水加熱、發酵,擠出水分制成的。把奶酪裝入毛布口袋裏,進壹眇擠壓去掉水分,攤幹曬幹,即為奶渣。將鮮奶盛在鍋裏,用文火慢慢地熬煮,奶的表面即可漸漸凝成味捍可口的奶皮。提取酥油的方法是:先將鮮牛奶稍微加熱,倒入壹個1米多高的木桶裏,桶裏有個像活塞壹樣與木桶內壁間的尺寸相等的木杵,可以在桶內上下滑動。鮮牛奶倒入酥油桶後,用力上下抽動木杵,邊疆上下抽打上千次後,牛奶就分離成奶油和奶水,黃色或白色脂肪質自動漂到表面,然後閽這些油脂撈出,揉成團狀,放入清水冷卻,就成了塊狀酥油。

酸奶的制法是:將牛奶煮沸,倒入木桶,加少量的舊酸奶作發酵劑,溫度在30攝氏度至40 氏度之間,使乳酸菌大量繁殖,將牛奶中的乳糖分解成乳酸。隨著乳酸酸度的不斷增加,牛奶中的酪蛋白開始沈澱,凝結成像嫩豆腐壹樣的塊狀,並產生壹種芳香的氣味,這就是酸奶。

酸菜

到藏胞家作客,評價壹般都要請妳吃酸菜湯。酸菜 了味道好,還可以調節口味,增大食欲,增加胃酸的分泌,起有條有理消化的作用。除此而外,吃酸菜還可以有條有理多排汗,有的人吃過便汗流浹背,可防治感冒。

酸菜的做法很簡單,把壹般的蔬菜葉煮到快熟時,取出冷卻,然後裝入壇子或木桶裏,再加壹點冷水,密封好放在陰涼處,大約壹星期左右就成酸菜了。藏胞們壹般在春暖花開時開始忙於做酸菜,夏秋季做得最多。

青稞酒

青稞酒色微黃,酸中帶甜,有“藏式啤酒”之稱,是藏事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也是歡度節日和招待客人的 上品。按照藏族習俗,客人來了,豪爽熱情的評價要端起青稞酒壺,邊斟三碗敬獻客人。前兩碗酒,客人按自己的酒量,可喝完,也可剩壹點,但不能壹點也不喝。第三碗斟滿後則要壹飲而盡,以示尊重評價。藏族同胞勸酒時,經常要唱酒歌,歌詞豐富多彩,曲調優美動人。

青稞酒的制作很簡單,先將青稞洗凈煮熟,待溫度稍微下降後,趁熱拌上酒曲裝入罐內或木桶裏,封閉起來,使其發酵。夏天只需兩三天,冬日經過六七天,註入涼水,將容器蓋好,再悶壹二天,青稞酒就釀成了。

@功~~夫~~@ 2008-08-05 22:25:30

寨溝,因溝內有九個寨子而得名。這九個寨子又稱為“何藥九寨”。這裏藏胞的語言、服飾和習俗,與四鄰的藏胞有著明顯的差異。 據考證,他們的祖先原來生活在甘肅省的瑪曲,屬阿尼卿山腳下的壹個強悍的部落,隨松贊幹布東征松州時留在了白水江畔。<<唐書吐蕃傳>>中記載了唐初葉蕃東征時,松贊幹布以勇悍善戰的河曲部為先鋒,壹舉占領松州,後部分人馬被留在了弓杠嶺下。他們將原河曲的俄洛女神山的傳說及部落出生傳說均帶到了九寨溝內。九寨溝的色嫫山名及蛾洛色莫的傳說都源於河曲。 九寨溝的藏族同胞有著值得子孫後代驕傲的歷史。

景區詳細介紹:

九寨溝,因溝內有九個寨子而得名。這九個寨子又稱為“何藥九寨”。這裏藏胞的語言、服飾和習俗,與四鄰的藏胞有著明顯的差異。 據考證,他們的祖先原來生活在甘肅省的瑪曲,屬阿尼卿山腳下的壹個強悍的部落,隨松贊幹布東征松州時留在了白水江畔。<<唐書吐蕃傳>>中記載了唐初葉蕃東征時,松贊幹布以勇悍善戰的河曲部為先鋒,壹舉占領松州,後部分人馬被留在了弓杠嶺下。他們將原河曲的俄洛女神山的傳說及部落出生傳說均帶到了九寨溝內。九寨溝的色嫫山名及蛾洛色莫的傳說都源於河曲。 九寨溝的藏族同胞有著值得子孫後代驕傲的歷史。

1841年8月,英軍力犯閩浙沿海,道光帝下令調遣兵勇,收復失地。奉調赴戰的川軍,有壹支是來自金川、松州羊峒58寨的藏族同胞。他們於1842年抵達江浙前線,先期到達預定地點,不料受到英軍伏擊。藏兵舍身殺敵,付出了重大犧牲。他們身上表現出的大無畏氣概,令英軍心驚膽寒。當時,英軍軍官賓漢曾評價這些藏兵“是壹些魁梧而健壯的人”,“他們曾決定不戰勝即戰死,他們具有壹種特別不普通的樣子”。 被譽為“童話世界”的九寨溝位於中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的九寨溝縣中南部,是長江水系嘉陵江白水河的壹條支流,因景區內有荷葉、樹正、則渣窪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遊覽區海拔2000米至3100米,氣候宜人,冬無寒風,夏季涼爽,四季美麗,是世界上旅遊環境最佳的景區之壹。九寨溝風景名勝區於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1997年被納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2000年評為中國首批AAAA級景區;2001年2月取得“綠色環球’21 ”證書;九寨溝風景區是全國優秀風景名勝區;中國風景名勝40佳;省級文明單位;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四川省三大旅遊精品之首。九寨溝集翠海、疊瀑、彩林、雪山和藏族民俗文化於壹體,原始和天然是她的個性和特征。在景區的樹正溝、日則溝和則渣窪溝“丫”字形溝內,分布著114個翠海、47眼泉水、17群瀑布、11段激流、5處鈣化灘流和9個藏寨。景區面積1320平方公裏,原始森林3萬公頃,原生物種2576種,有大熊貓、金絲猴、獨葉草等國家保護的動植物幾十種。

九寨溝的水是九寨溝的靈魂,因其清純潔凈、晶瑩剔透、色彩豐富、故有“九寨溝歸來不看水”之說。水、倒影、石磨、藏寨、經幡和藏羌歌舞等,構成了九寨溝獨特的旅遊文化。“綠色環球’21”證書的取得,證明了九寨溝正在走壹條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生態旅遊之路。在資源稀缺的今天,九寨溝立足綠色旅遊的觀念,服務設施日益完善成熟,現已成為世界旅遊的壹顆璀璨明珠。九寨溝,充滿夢幻與詩意的“童話世界”,是自然造化賜予人類最美麗的樂土,是我們回歸自然的精神家園,是自助旅遊的首選目的地。 九寨溝五絕: 翠海 水,是九寨溝的精靈,而九寨溝的海子(湖泊)更具特色,湖水終年碧藍澄澈,明麗見底,而且隨著光照變化、季節推移,呈現不同的色調與水韻。秀美的,玲瓏剔透;雄渾的,碧波不傾;平靜的,招人青睞,每當風平浪靜,藍天,白雲,遠山,近樹,倒映湖中。“魚遊雲端,鳥翔海底”的奇特景色層出不窮,水上水下,虛實難辯,夢裏夢外,如幻如真。彩池則是陽光,水藻和湖底沈積物的“合作成果”。

壹湖之中鵝黃,黛綠,赤褐,絳紅,翠碧等色彩組成不規則的幾何圖形,相互浸染,斑駁陸離,如同抖開的壹匹五色錦緞。視角移動,色彩亦變,壹步壹態,變幻無窮。有的湖泊,隨風泛波之時,微波細浪,陽光照射,璀燦成花。遠視儼如燃燒的海洋,有的湖泊,湖底靜伏著鈣化礁堤,朦朧中仿佛蛟龍流動。整個溝內,奇湖錯落,目不暇接。百余個湖泊,個個古樹環繞,奇花簇擁,宛若鑲上了美麗的花邊。湖泊都由激流的瀑布連接,猶如用銀鏈和白涓串連起來的壹塊塊翡翠,各具特色,變幻無窮。 疊瀑 瀑布是水流形式中的佼佼者,大自然之壹絕,九寨溝是水的世界。也是瀑布王國。這裏幾乎所有的瀑布全都從密林裏狂奔出來,就象壹臺臺綠色織布機永不停息地織造著各種規格的白色絲綢。這裏有寬度居全國之冠的諾日朗瀑布,它在高高的翠巖上急瀉傾掛,似巨幅品簾淩空飛落,雄渾壯麗。有的瀑布從山巖上騰越呼嘯,幾經跌宕,形成疊瀑,似壹群銀龍竟躍,聲若滾雪,激濺起無數小水珠,化作迷茫的水霧。朝陽照射,常常出現奇麗的彩虹,使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