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很多人不知汪曾祺,也許有很多人認為中國現代難見散文大家。這是壹種誤讀,更是壹種謬論。
《汪曾祺散文》是我01年時偶在市集中買到的,記得還是盜版書。當時對汪先生所知甚少(應式教育的後果),只知汪先生應該算得上是壹個著名作家。
閑暇之余,開始是以壹種慵懶的心情看《汪曾祺散文》的。哪知,壹讀之下竟不能放下。
讀《汪曾祺散文》,如同是聽壹位經歷抗戰、解放戰爭的歷史老人在向我們娓娓動聽地述說生活小事,而在傾聽之中,這種生活小事似乎更是壹種無形中的人文和歷史教育。
在《汪曾祺散文》中,我們看到曾經的西南聯大教授們的風采,我們讀到當時人們對於政治、文化的評判,我們如同讀壹位歷史老人的故事。
在《汪曾祺散文》中,我們讀到中國文人不屈的傲骨,看到中國學者在艱苦的環境中對思想與學術的孜孜追求……。
汪老以壹種充滿人文色彩的筆調,向我們講述著曾經的往事,向我們傳來種種可供學習的精神與思想。
讀《汪曾祺散文》,如同在讀歷史,更如同在向眾多先賢和在世的思想老人學習為人處世!
讀汪老的書,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其實中國不缺乏文化大家和散文大家,我們只是缺乏學習和認知的機會。讀此書再說中國無散文大家,也許會是壹種笑話!
汪曾祺之書,不讀後悔,讀不遺憾!
汪曾祺散文 篇2暑假開始了,老師向我推薦了幾本書,《汪不祺讀本》壹聽它的名字我就喜歡。這本書寫的是關於他小時候在自己家的大花園所發生的趣事,如捉螞蚱、捉蜻蜓、捉蝴蝶,各種各樣的昆蟲,汪不祺先生總喜歡把它們放在小瓶子裏,開著蓋,讓這些小東西們自生自滅。
在日常生活中,也必定離不開五味:酸、甜、苦、辣、鹹,這些都是人們做菜時放的佐料,像汪不祺先生這位名副其實的“美食家”會把所有有關吃的學問原原本本、壹五壹十地全說出來,讓妳聽得直流口水,可他為了壹道菜而遺憾了六十多年。
我小時候也有壹個夢想,就是當壹名美食家,但是在媽媽的勸說下,我才放棄了,除了媽媽燒的菜之外,我最喜歡吃徽州的`毛豆腐了!它樣子不討人喜歡,可它經過油炸之後,簡直是舊貌換新顏,像壹塊金麥,可香了!
關於這個美味的豆腐,還有壹個傳說呢!很久以前,某州的大人愛吃壹位老人做的豆腐。可是,壹次突發的風寒,讓老人臥病在床。這位老人壹病病了好幾天,制好的豆腐放在紙箱裏,數日已過,老人已經病好了,發現豆腐已長毛,老人不舍得丟掉,就放在油鍋裏壹炸,嘗了之後景竟比鮮豆腐還好吃。於是老人就把這長毛的豆腐取名“毛豆腐”,傳給了後代從此就過世了。
所有好吃的我都愛,可我最愛“毛豆腐”。
汪曾祺散文 篇3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最打動人的是他的語言文風。他的文字質樸簡練,卻不會讓人覺得枯燥乏味,反而讓人感到壹種親切、壹種情調,含蓄雋永,極簡卻有灑脫詩意。他寫人的時候,妳能感覺到每壹個普通人的可愛;他寫景的時候,妳能感覺到他對每壹寸山河的熱愛;他寫美食的時候,妳仿佛也能感覺到那舌尖上的快樂。
他所寫的都是他所熟悉的生活——舊時代的高郵小城、西南邊城昆明、文化裏的故舊師友、西南聯大的師生等,他所描寫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山丹丹、枸杞、槐花、栗子、馬鈴薯等。可就是這些普通的事物,在他的筆下,也都變得活波、可愛、生動起來。
《我的家鄉》中有壹段描寫:“這些大船常有壹個舵樓,住著船老板的家眷。船老板娘子大都很年輕,壹邊扳舵,壹邊敞開懷奶孩子,態度悠然。舵樓大都伸出壹枝竹竿,晾曬著衣褲,風吹著啪啪作響。”看似平鋪直敘的白描,卻構成了壹幅極富動感的風景、風情和風俗畫面,栩栩如生。
正如汪曾祺所說:他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諧。質樸的語言,如話家常,讀來讓人十分放松。在這喧囂的城市裏,沈浸在他所描繪的悠然閑適的場景中,就像陽光明媚的午後,品壹茗新茶,聽壹位老朋友緩緩敘舊般,讓人放松。忙碌高壓的生活中,我們需要這樣壹種安慰,壹種來自文化層次的休息。偶爾停下來,欣賞這個世界的細微之美。
汪曾祺散文 篇4本周,我讀的書是《汪曾祺經典作品》。這本書分為小說和散文兩大類。小說有《異秉》、《受戒》、《歲寒三友》、《寂寞和溫暖》、《大淖記事》、《七裏茶坊》、《職業》、《陳小手》、《安樂居》、《陸判》等。散文有《花園》、《冬天》、《夏天》、《我的家鄉》、《北京的秋花》、《草木春秋》、《淡淡秋光》、《翠湖心影》、《泡茶館》、《昆明的雨》、《觀音寺》、《天山行色》、《湘行二記》、《皖南壹到》、《泰山片石》……全書***283頁。
這個小說集的第壹篇就是《異秉》。由於我忘看書,全書我也就只看這壹篇。
《異秉》的主人翁叫王二,很可能是王二小的爺爺。這個“王二小的爺爺”原先是擺壹個熏燒攤子的。這個熏燒攤子什麽都賣:鹵豆腐幹,牛肉,蒲包肉,豬頭肉,黑瓜子,白瓜子,鹽炒豌豆,油炸豌豆,蘭花豆,五香花生米,後來還添時令的“羊糕”,“五香兔肉”……
可是,經濟不景氣,周圍的攤子都漸漸敗落下來,不過,王二的攤子卻辦的越來越紅。接著,王二把他的攤子搬到壹家店鋪那裏。金銀財寶嘩嘩嘩的往王二家裏流。
王二富裕。他便去聽書,但我猜他啥也聽不懂。王二還愛賭博,書上說,王二輸的時候不多,這表示王二肯定是個大老千,還有壹種可能就是他太會算計……
文章的最後壹段寫出王二的“異秉”,先解小手,後解大手……真的是因為“異秉”使他發達的嗎?恐怕是因為他的勤勞和精明使他的生意紅火起來的吧。而且,價錢公道,有誠信也是他留住“老主顧”的主要原因吧。
這堆雞毛蒜皮的小事,作者也給說出來,可見作者特別啰嗦。可也正是他的寫作手法與眾不同之處。
汪曾祺散文 篇5“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氣很涼爽,草上還掛著露水(蜘蛛網上也掛著露水),寫大字壹張,讀古文壹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夏天》
如此平淡質樸,如話家常的文筆有幾人寫得如此愜意?惟恐只有汪曾祺能做到了。品讀汪曾祺的散文,雖然話語平常,但饒有趣味。如《葡萄月令》
“然後,請葡萄上架。把在土裏趴了壹冬的老藤扛起來,得費壹點勁。大的,得四五個人壹起來。“起!——起!”哎,它起來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條向三面伸開,像五個指頭壹樣的伸開,扇面似的伸開。然後,用馬筋在小棍上固定住。葡萄藤舒舒展展、涼涼快快地在上面呆著。
讀到這裏,我不由得笑了,繪聲繪色的描述讓我似乎看到了葡萄藤老爺般呆在架子上。
這便是汪曾祺的散文所帶來的感覺享受。讀汪曾祺的散文處處可見這樣的文筆,行文中透著淡泊寧靜,即使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能被他寫出不同的韻味。
如自1938年9月,日軍飛機瀕臨昆明進行空襲,狂轟亂炸,西南聯大教職員宿舍亦有被炸毀的,造成人員傷亡。汪曾祺正在西南聯大學習,當時師從沈從文,後來寫得小說受其影響,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西南聯大當時集中了北大、清華、南開三所大學的著名教授和專家學者,如對魏晉南北朝史和隋唐史頗有研究的陳寅恪,對中國哲學史研究卓有貢獻的馮友蘭,新文學運動的重要人物朱子清,以及各有專長的聞壹多、錢鐘書、沈從文、柳無忌、葉公超、吳晗、錢穆、錢端升、張奚若、費孝通、羅隆基、潘光旦、賀麟、陳岱孫、王力、吳宓、聞家駟等。在很多名人的回憶錄中,這段時間是慘淡動蕩的。然而在汪曾祺關於這段時間回
汪曾祺散文 篇6有誰曾料到,時隔兩月,我重拾經典,再次捧起汪老的這部《草木春秋》。
您可能會問:“汪老,咱今天吃啥山珍海味?”別著急,汪老這位“文壇美食家”向來喜愛吃喝、玩樂。咱今天就在這玩樂嘗人間百味,在美食中遊大好河山。
第壹站我們來到了山東名城——菏澤。說來慚愧,我作為壹名山東漢子,竟對荷澤知之甚少。莫慌,有汪老帶妳遊歷荷澤。壹進城,初日將進,楊柳春風,迎接遠道而來客人的是壹個千許畝牡丹,仿佛走進壹場花的盛宴,蜜的海洋,閱著甜香氣息,憂惚之間,有如夢回酒醒。汪老最喜那壹朵淺白色的牧丹。他本人,也如這素凈的白牡丹壹般,清澈淡雅。
賞完這菏澤牡丹,再當壹回綠林好漢——上梁山,在人們印象中,應該是不甚高大的。但梁山實則低矮而不雄偉,山勢也不險惡,就連花甲之年的汪老,都可以壹口氣山頂而不覺有什麽。汪老也發出了自己的質疑:這樣壹座山,能做出那樣大的壹番事業嗎?”這個問題,我們不再深究,因為眼前的這壹尾鱖魚對汪老更具研究價值,在菏澤的兩天多時間,我如和汪老壹行餐餐都有魚,梁山人對魚文化的研究,連江老都不禁贊嘆其“贊極精妙”。
說到魚,汪老又來勁了。關於鱖魚的種種吃法,汪老自然是如數家珍,最出名的不過松鼠鱖魚、臭鱖魚、清蒸、糖醋等他還誠心推薦了清湯鱖魚。汪老把自己貪吃的本性在字裏行間中顯露無遺,直言不諱。
宿梁山之第二日,我與汪老起身。欲離開,破曉時分,壹場傾盆大雨開始了獨奏。我看向身旁的汪老,他客光煥發,眼裏開始閃爍著壹些東西,“山東今年是個好年景。”他說道。
汪曾祺散文 篇7近日讀到汪曾祺先生的壹篇寫景散文《昆明的雨》,大概是感興趣於他所描寫的也是我正身處其中的城市吧,所以就多讀了幾遍。
文章以壹幅“右上角畫了壹片倒掛著的濃綠的仙人掌,末端開出壹朵金黃色的花;左下畫了幾朵青頭菌和牛肝菌。”的畫開篇,視角新穎,不落俗套,以素樸的寥寥數筆便清晰地勾畫出了昆明雨季的形象:明亮、豐滿、濃綠,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使人氣悶。接著作者寫昆明雨季中的菌子、楊梅、緬桂花,其中寫到“最多,也最便宜的牛肝菌”,提到“格調比牛肝菌高”的青頭菌,介紹到“菌中之王”雞樅“中吃不中看”的幹巴菌和“中看不中吃”雞油菌。昆明的楊梅很大,有壹個乒乓球那樣大,顏色黑紅黑紅的,叫做“火炭梅”。壹點都不酸!昆明的緬桂是大樹!作者不直接寫雨,看似與雨無關,實是與此作襯托,將昆明的雨季立體、現實地展示在讀者面前,我也能從字裏行間讀出作者作為壹個外鄉人在發現昆明雨季特點時滿心的驚奇、欣喜與自豪。篇末作者引用典故,直抒胸臆,深化了意境。“蓮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壹寸深。濁酒壹杯天過午,木香花濕雨沈沈。”
壹整篇看下來,自己只感到賞心悅目,但也有些感慨。即使壹些老昆明人的生活習俗,如“於門頭掛仙人掌壹片以辟邪”,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被逐漸淘汰,但例如蓮花池、“香得像蘭花”的緬桂花等自然景觀還是被完整的保留了下來。如果妳願意讓妳的節奏慢下來,如果妳有壹顆善於發現美的心,妳會發現身邊的現實世界很美,而不是經過別人的提醒,哪怕是名家的提醒,自己就是自己的精神導師!不要讓自己忙碌的腳步,遮住了雙眼,更不要荒蕪了自己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