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皮克斯的《玩具總動員》開啟了屬於3D動畫電影的新時代,那麽夢工廠動畫的《史瑞克》則開啟了整個動畫電影的新時代。多年來,兩家動畫公司壹個走伊甸園路線,壹個走邪典路線。皮克斯如履薄冰,夢工廠步步緊逼。兩家公司旗下影片選題頻繁“撞衫”,讓人感覺既精彩,又蹊蹺。這看似陰差陽錯,實則與兩家公司鮮為人知的恩怨情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十年後,兩家片廠扛鼎之作的續集終於遭遇了……
談及兩家公司的恩怨,還要從頭說起。說到皮克斯與夢工廠動畫公司的恩怨,必須提到的壹個公司就是迪士尼公司。迪士尼公司是開啟這只魔盒的始作俑者。
1980年代,迪士尼的經典動畫歷經幾十年已經很難再有新的突破帶給觀眾。當時電腦技術剛剛盛行,迪士尼高層看到了未來的前景。1982年,迪士尼推出了基於電腦技術的《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不幸的是,當時的技術還處於摸索階段。片子的技術意義遠大於可看性。盡管這部雄心勃勃的技術大片票房慘敗,卻激發了許多技術狂人對未來的展望。其中包括壹個叫約翰·拉塞特的年輕畫師。
1983年,拉塞特被迪士尼解雇了。這對盧卡斯電影公司來說實在是個重大利好的消息。盧卡斯電影公司正缺乏可以把動畫和電腦技術相結合的動畫師。來到盧卡斯電影公司後,拉塞特在電腦動畫部門如魚得水。他很快開始了對電腦動畫實驗動畫短片的摸索和制作。拉塞特所在的盧卡斯電影公司動畫部門誕生於1970年代。在軟硬件的研發中,這個電腦動畫部門壹直處於領先地位。這既是它的長處,也是其日後發展的絆腳石。並不十分明確的定位讓這家公司歷盡周折。
盧卡斯並不指望這個電腦動畫部門能夠盈利。他只把這個部門看作他下部電影的高科技實驗室。很快,對盧卡斯來說,這個部門成了性價比不高的燒錢雞肋。
1986年,史蒂夫·喬布斯以5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皮克斯。喬布斯仍舊在軟硬件開發應用上下足功夫。但皮克斯多年未能盈利。皮克斯曾制作出高端的計算機圖像和動畫軟件,並憑動畫短片《小錫兵》獲得了1988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隨後,皮克斯制作的壹連串動畫短片在業內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傳統動畫師對電腦技術充滿敬畏或敵意。拉塞特則不同,他將電腦技術與動畫完美結合在了壹起。很快,迪士尼向約翰·拉塞特拋出了優厚的橄欖枝。彼時的拉塞特已經結婚並有壹個繼子。他面臨很大的財務危機。但他有足夠的理由拒絕迪士尼。他不想搬去洛杉磯,也不想與獨斷專橫的迪士尼電影公司領導者傑弗裏·卡岑伯格***事。但有些事註定是躲不掉的。
卡岑伯格(中)和斯皮爾伯格合影
動畫電影成長的原罪
迪士尼開始對電腦動畫感興趣時,皮克斯已經成了電腦動畫的領跑者。1990年,迪士尼方面希望與這家公司來次合作。雙方的合作經過相當坎坷。
當時皮克斯的日子很不好過。皮克斯的技術也為其在廣告制作領域打開了市場。但直到史蒂夫·喬布斯買下皮克斯五年後,公司仍舊連年虧損。僅1990年壹年,皮克斯的經營業虧損額就超過了830萬美元。有人評價說,皮克斯的部分問題在於,它的軟件技術已經超越了目前可使用的硬件能力。筋疲力盡的喬布斯失去了耐心。喬布斯不甘心就此失敗。1991年,他低價收回了員工手中的股權,裁掉了72名員工中的30名。
卡岑伯格的微觀管理“暴君”聲譽逼跑了不少迪士尼旗下年輕動畫師。這些走出迪士尼的動畫師們來到皮克斯後,發現還要跟迪士尼合作,主觀非常排斥。卡岑伯格則壹方面擔心把整部影片完全交給皮克斯發揮的後果,另壹方面擔心迪士尼與沒有加入工會組織的皮克斯合作是否違反了工會契約。
盡管卡岑伯格在影片制作上要求苛刻,在經營上卻是個務實的人。他打破了壹些條條框框,以促成與皮克斯的這次合作。卡岑伯格決定,不用浪費人力物力讓皮克斯從制作電視節目中摸索經驗了。他同意由皮克斯提供劇本並全程制作。
談判到此為止看似順利,萬事已經具備,但壹切只是開始而已。迪士尼與皮克斯不光在收益分成上分歧較大,而且還要求皮克斯***享內部三維軟件“Menv”的技術。幾個月過去了,事情毫無進展。為給迪士尼施加壓力,皮克斯公司跟環球、派拉蒙和哥倫比亞等主流片廠都談了合作事宜。最終,在喬布斯的堅持下,卡岑伯格再次作出了讓步。
1991年3月,拉塞特給了卡岑伯格壹個名叫《玩具總動員》(Toy Story)的電影腳本。拉塞特給出的電影腳本比較簡單。故事講的是玩具泰尼被主人遺忘在了加油站。在那裏他遇到了布袋玩偶達米。最終他們成了幼兒園裏孩子們的玩具。卡岑伯格覺得故事存在壹些問題。兩個主要角色都是出於同樣的原因尋求同樣的東西。他讓拉塞特加大角色反差。經過修改,第二稿的故事除基調略顯陰暗外,主線已經跟最終的版本相當接近了。
盡管故事大綱已經敲定了下來,主要玩具角色仍然只是個名字,沒有確切形象。起初,泰尼是大兵G.I。喬的形象。隨後,他又成了太空人玩具馬特·梅森的樣子並被更名為登普斯。考慮到戲劇沖突和角色反差,拉塞特將布袋玩具設計成了牛仔形象並命名為伍迪。伍迪這個名字取自美國黑人演員伍迪·施羅德。施羅德出演過約翰·福特和塞吉奧·萊昂內的西部片。
1992年6月,拉塞特制作了壹個30秒的測試片段。片段中,伍迪為報復登普斯奪走了主人的愛,將他推了下去。這個片段盡管陰暗,卻展現了傳統手繪動畫無法呈現的技術。昏暗房間裏有百葉窗投下的陰影,主角伍迪穿了件格子襯衫。迪士尼高層看後非常欣賞這個片段。他們唯壹的意見是覺得布袋玩偶多在恐怖片中出現,希望皮克斯把這個角色的形象改變壹下。皮克斯方面則堅持不完全按迪士尼的傳統動畫風格來拍。他們不打算讓片中角色突然唱起歌來。
《玩具總動員》選擇銀幕配角的過程也極為艱苦。孩之寶等大牌玩具公司拒絕授權旗下玩具形象。土豆先生的造型是代表律師進行了無數次談判才拿到的。美泰玩具公司也拒絕授權芭比娃娃形象使用權。相反,大牌電影明星倒是對這部影片充滿興趣。剛演完《費城》的湯姆·漢克斯瘦骨嶙峋地出現在了錄音棚。大家都喜歡漢克斯的表演風格。他即便歇斯底裏,也沒人覺得他對社會基本無害。有了漢克斯,這部影片基本成功了壹半。
1993年11月19日,迪士尼主管看過故事影帶後意見出現分歧。施耐德覺得劇本存在很大問題,暫停了整個團隊的工作。幾個月後,皮克斯重新修改了故事細節,讓伍迪變得更富同情心。他不再是將巴斯光年推下去的壞人。巴斯光年是因伍迪失控的小計謀撞上跳跳燈陰差陽錯掉下去的。1994年2月,卡岑伯格認可了這個故事,同意皮克斯於4月重新開始制作。
《玩具總動員》的團隊規模得到了迅速擴充,從原先的24人擴大到了110人。迪士尼的預算只有1,750萬美元,並不足以吸引人才加盟。讓團隊新成員感興趣的是,他們將親身參與締造史上第壹部電腦動畫電影的全過程。
盡管皮克斯選擇玩具作為影片主要角色主要是出於技術可行性的考慮,但片中還是有著為數甚眾的技術難題需要克服。伍迪和巴斯光年身上都有著700個以上的活動部位。此外,整部影片的鏡頭足有1,561個之多,超越了皮克斯以往制作的任何壹個電腦動畫作品。但這些技術難度跟影片籌劃過程的困難相比實在不值壹提。
影片制作過程中,編導和動畫師們還在歷次“頭腦風暴”中為影片增加了許多有趣的細節和內容。當時未被采用的點子還包括壹只玩具熊和戴著墨鏡的塑料比薩條。
迪士尼強大的宣傳和發行優勢發揮了威力。《玩具總動員》在全美2,400多家影院上映。壹切可以進行廣告合作的產品上都有著影片中的人物角色。迪士尼趕制的影片周邊玩具也被洗劫壹空。《玩具總動員》成了首部周末三天進賬2,000萬美元的電影。
喬布斯始終堅持皮克斯與迪士尼的關系是平等合作,因而迪士尼也在不停制作自己的3D電影,希望可以不再過分依賴日益強大的皮克斯。然而,迪士尼距離起跑線實在太近了。更令迪士尼頭疼的是,很快會出現壹個足以與皮克斯相抗衡的強勁對手。
拉塞特和卡岑伯格的恩恩怨怨也推動著動畫電影的飛速發展
領頭人的個人恩怨
1984年,邁克爾·埃斯納成為迪士尼執行官後,卡岑伯格便繼續追隨埃斯納,成了迪士尼電影部門的主管。十年間,卡岑伯格獲得了“暴君”的綽號。同時,在他的領導下,迪士尼制作了《誰陷害了兔子羅傑》、《小美人魚》、《美女與野獸》、《阿拉丁》和《獅子王》等經典影片。他工作勤奮,業績顯赫,等待著埃斯納兌現給他提升的承諾。
1994年,埃斯納的左膀右臂弗蘭克·威爾斯在壹次直升機意外墜毀中遇難。卡岑伯格自告奮勇希望填補威爾斯留下的空缺。然而,他得到的是埃斯納的敷衍。當他把埃斯納逼到角落的時候,困獸空中發出了壹聲悶響:滾!
卡岑伯格經過幾天冷靜思考。他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麽。不單為了前途,他要復仇。他打了三個電話。第壹個打給了剛把自己名下唱片公司以7億美元價格賣給華納公司的大衛·格芬。第二個電話打給了事業如日中天的斯皮爾伯格。第三個電話打給了當時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七的保羅·艾倫。
三個娛樂工業的領軍人物和壹個承諾“妳們要多少錢,我就給多少錢”的大亨創建了夢工廠公司。這家公司啟動資金高達26億美元,誕生之時含了壹把碩大的金鑰匙。
卡岑伯格比從前工作得更加勤奮。他要拿壹家獨立片廠的業績羞辱老朽的迪士尼。他要讓埃斯納為錯誤的決定付出慘重代價。卡岑伯格後來起訴了迪士尼公司。他拿到了欠款和庭外和解費,***計2.8億美元。
夢工廠的定位不同於任何壹家主流片廠,也不同於任何壹家獨立片廠。夢工廠旗下影片的制作成本高於其他片廠兩倍。由於沒有強有力的發行渠道,夢工廠獲得的收益往往與成本不成正比。
卡岑伯格並不懼怕風險。他要憑實力說話,從影片質量上磕掉迪士尼。1996年3月,卡岑伯格看中了太平洋數碼影像公司(PDI)。PDI其實跟皮克斯是同時代誕生的公司。PDI與皮克斯的關系也十分友好。兩家公司同是這壹領域的領軍人物,業務過多時甚至還會彼此分享客戶。而皮克斯為制作《玩具總動員》期間從PDI挖墻角時,PDI的創始人也保持了風度。
夢工廠並購PDI後的第壹個項目是壹個關於螞蟻的電影。這個選題跟皮克斯公司醞釀多時的《蟲蟲危機》不幸撞衫。拉塞特和皮克斯公司的其他人是從報紙上得到這個消息的。拉塞特隨後給卡岑伯格打了電話提出抗議。“他開始講述迪士尼把他趕出去時所用的陰謀。他說他必須做些什麽。”拉塞特意識到,皮克斯公司將不幸成為復仇之火的受害者。皮克斯這顆小樹本身的問題在於,自己離那片林子太近了。
卡岑伯格給《小蟻雄兵》的制作團隊充裕的資金,條件就是盡快完成這部電影。他不斷施展攻心戰術,宣布要將影片上映日期從1999年3月提前至1998年。對皮克斯來說,這無異於晴天霹靂。《蟲蟲危機》裏的昆蟲角色運算量和角色數量遠高於《玩具總動員》。皮克斯的團隊們在影片質量和制作周期上頂著諸多壓力。面對窮兇極惡的卡岑伯格,有人評價說,“這似乎是場不顧壹切的戰爭。”
《小蟻雄兵》雖然先期上映,票房上還是輸給了《蟲蟲危機》。《蟲蟲危機》的全美票房是1.63億美元,幾乎是《小蟻雄兵》的壹倍。前者的全球票房也是後者的兩倍多。這場較量改變了很多:拉塞特不再視卡岑伯格為良師益友,皮克斯感受到了對手帶來的空前壓力,皮克斯在影片制作階段不再透露任何內容……
同題材的《海底總動員》和《鯊魚傳說》,是皮克斯和夢工廠激烈競爭最明顯的表現
題材針鋒相對
在對卡岑伯格咬牙切齒之余,皮克斯也嘗到了跟邁克爾·埃斯納打交道的惡果。《玩具總動員》上映後第二個月,邁克爾·埃斯納便利用喬布斯的野心和拉塞特的童真空手套白狼了壹部合同外的電影——《玩具總動員2》。
盡管當時皮克斯的大部分人員都被抽調過去支援《蟲蟲危機》,以跟《小蟻雄兵》對抗,但還是有少數精銳力量率領不少雇傭軍留了下來繼續制作《玩具總動員2》。這集故事雖然緊湊,影片長度卻略顯不足。以至於拉塞特不得不為空下的12分鐘添些什麽絞盡腦汁。盡管這是部制作縮水的續集電影,商業上卻取得了巨大成功。該片成為當年年度總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全美票房高達2.45億美元,全球票房為4.86億美元。這個成績比皮克斯前兩部電影的票房成績高出許多。《玩具總動員2》在當時是歷史上總票房僅次於《獅子王》的動畫片。
制作《蟲蟲危機》和《玩具總動員2》時,皮克斯便已經開始了雄心勃勃的《怪獸公司》計劃。通過這部影片,皮克斯可以進壹步提升毛發的制作水準,彰顯技術實力。可對皮克斯而言,這部影片的制作經歷如同噩夢。由於當時皮克斯缺乏保密措施,怪獸選題同樣外泄給了卡岑伯格。由於《怪獸公司》從創意到成型足足用了五年時間,夢工廠動畫有充裕時間作出反應。2001年5月,夢工廠動畫那部以怪物主角的《史瑞克》上映了。這只是噩夢的開始。
2001年10月,皮克斯同編年史出版社合作,出版了《<怪獸公司>設定集》。創作了許多兒童歌曲的羅莉·馬德裏發現,影片故事和自己創作的音樂劇有很多相似之處。她認為皮克斯公司抄襲了自己的作品,並將皮克斯告上了法庭。此時距離影片上映只有壹個月的時間。假如此時法庭《怪獸公司》發布預先禁止令,迪士尼之前的宣傳費用和影片因錯過檔期帶來的壹系列損失將無法估量。影片在全美3200家影院上映的前壹天,法官決定不頒發禁止令。這個官司壹直拖到次年6月才終結。法官最後判決,同樣的噩夢不算侵權。
《怪獸公司》上映時,夢工廠發行了《史瑞克》的DVD以分散公眾註意力。就在那個周末,《史瑞克》的DVD零售收入超過了《怪物公司》的票房收入。盡管後來《怪物公司》同樣獲得了壹致好評,並超越了《玩具總動員2》的總票房成績,卻在奧斯卡頒獎晚會上輸給了《史瑞克》。
2002年10月1日,《怪物公司》上映後不到壹年又發生了壹起版權糾紛。62歲的藝術家和插圖畫家斯坦利·米勒狀告這部電影抄襲了的手稿。這場官司直到2006年才算了結。皮克斯和其他被告於米勒達成了壹個不公開的協議。
內憂外患讓皮克斯公司的高層感到透不過氣。隨後的日子裏,皮克斯加強了保密工作。盡管如此,卡岑伯格仍會盡力打探皮克斯的項目內容,並在最短的時間制作出相同題材與皮克斯打擂臺。皮克斯做《海底總動員》,夢工廠做《鯊魚傳說》;皮克斯做《料理鼠王》,夢工廠做《鼠國流浪記》;皮克斯做《機器人總動員》,夢工廠做《怪物大戰外星人》……
盡管當年夢工廠的《埃及王子》獲得了壹致好評,卻因成本和發行問題血本無歸。此後迪士尼的《變身國王》《亞特蘭蒂斯》和《星銀島》等片表現令人失望。傳統動畫在電腦3D動畫面前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卡岑伯格也將工作重心轉向了同皮克斯的死磕。
2010年,壹部《馴龍記》炸開初夏市場後,夢工廠又推出了《史瑞克4》同皮克斯的《玩具總動員3》進行對磕。兩個老對手的看家之作終於正面交鋒了。這場戰役誰勝誰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還將死磕下去,壹如既往。
附錄:皮克斯和夢工廠的動畫電影爭霸戰
皮克斯 夢工廠
1995 《玩具總動員》
1996
1997
1998 《蟲蟲危機》 《小蟻雄兵》、《埃及王子》
1999 《玩具總動員2》
2000
2001 《怪物公司》(11月) 《史瑞克》(5月)
2002 (《小馬王》)
2003 《海底總動員》 (《辛巴達》)
2004 《超人特攻隊》 《史瑞克2》、《鯊魚傳說》
2005 《馬達加斯加》
2006 《汽車總動員》 《籬笆墻外》、《鼠國流浪記》
2007 《美食總動員》 《史瑞克3》、《蜜蜂電影》
2008 《機器人總動員》 《功夫熊貓》、《馬達加斯加2》
2009 《飛屋環遊記》 《怪物大戰外星人》
2010 《玩具總動員3》 《馴龍記》、《史瑞克4》、《超級大壞蛋》
2011 《功夫熊貓2》、《靴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