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屬"百越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發兵平南越,設南海郡,蕉嶺地屬南海郡龍川縣。
漢高後呂雉五年〈公元前183年),分龍川縣為龍川、揭陽兩縣,蕉嶺地屬揭陽縣。
三國吳〈222壹280),蕉嶺地屬東官郡,仍屬揭陽縣.
晉太康元年〈280〉,改東官郡為義安郡,仍屬揭陽縣。
東晉鹹和六年〈331〉,蕉嶺地屬義安郡之海陽縣。
南朝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分海陽縣為海陽、程鄉兩縣,蕉嶺地屬程鄉縣。
南朝陳武帝永定元年〈557〉,設潮州,以程鄉、海陽、潮陽屬之。
五代南漢乾和三年〈94〉,置敬州,領程鄉縣。
宋太祖開寶四年〈970〉,改敬州為梅州,蕉嶺地屬梅州。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升梅州為梅州路。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廢梅州路,復稱程鄉縣,隸屬潮州府。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0〉,析程鄉之義化、長田、石窟、石正等都,興寧割大信壹裏, 附義田都,合設平遠縣,隸潮州。
蕉嶺之置城地址古懷仁及其最富庶之石窟河平原,均屬平遠縣地。
明崇禎六年(1633),本縣鄉賢賴其肖上書明朝當局,請置鎮平縣。
兩廣總督熊文燦采納呈文,作《建城疏》,奏準析平遠之石窟都和程鄉之松源、龜漿二都,設置鎮平縣, 隸屬潮州。
清雍正十壹年〈1733〉,升程鄉為嘉應州,領平遠、鎮平、興寧、長樂四縣,壹州領四縣之嘉應五屬始告產生。
清嘉慶十二年〈1807〉,大吏奏申嘉應州為嘉應府。
十七年〈1812〉,仍改為州,是為嘉應州鎮平縣。
民國元年〈1912〉,中華民國成立後,廢嘉應州,鎮平縣隸屬廣東省直轄。
民國3年〈1914〉因河南省已先有“鎮平縣”,廣東之鎮平縣易名為蕉嶺縣。
1949年5月14日,蕉嶺縣解放。
6月,蕉嶺縣兒民民主 *** 成立,隸屬興梅專區。
1952年,撤銷興梅專區,蕉嶺縣隸屬粵東行政公署。
1952年8月,蕉嶺與平遠合縣,稱蕉平縣。
1954年3月,蕉平分縣,仍稱蕉嶺縣。
1956年2月,成立汕頭專署,撤銷粵東行署。
蕉嶺縣改隸屬汕頭專區。
1958年12月,蕉嶺與梅縣合並,稱梅縣。
1961年3月,蕉梅分縣,恢復蕉嶺縣建置。
1965年7月1日,梅縣專區從汕頭專區分出,成立梅縣地區,蕉嶺縣隸屬於梅縣地區。
1988年春,撤銷梅縣地區,成立梅州市,蕉嶺縣隸屬梅州市管轄
出處:蕉嶺 *** 網://jiaoling.g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