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行色匆匆║逛吃八市

行色匆匆║逛吃八市

外省人到福建大概率是奔著廈門去的,而廈門最出名的壹定是鼓浪嶼,要說鼓浪嶼的天時地利確有獨到之處,又與對面的寶島隔海相望,壹直是熱門的旅遊景點,人流如織,喧囂異常,於我而言,沒有多大的吸引力。

曾經也跟團去過兩次,沒有留下太深的印象,能回憶起來的大概只有鬧哄哄的鼓浪嶼,香煙裊裊的南普陀和鄉間突兀的土樓群,還有廈大校園裏的瞎逛,試圖尋找逝去的清純時光,更想某種神秘的艷遇,可惜是晚間時分,烏漆嘛黑的,也未能欣賞到廈大的美。

戊戌年十壹月,內子賦閑在家,想出去散散心,於是陪她再壹次來到廈門,因為內子做作了功課,安排好了壹切行程,我也樂的做甩手掌櫃,跟著壹起打卡取關,由於避開了國慶長假的高峰期,景區裏安靜了不少,但我還是提不起多大的興趣,倒是八市讓我驚喜連連。

內子做攻略時就反復提到八市,我以為是什麽景點,其實是個菜市場,這到很適合我的胃口,因為曾經工作的原因,每到壹地我都會去菜場逛逛,看看最有代表的土特產,嘗嘗最最地道的小吃美食,瞧瞧最原生態的民俗風情,當然也會問問菜價行情,體味壹下當地老百姓的消費水平。

八市的全稱廈門市第八菜市場,發端於民國年間,因為歷史久遠,集中了廈門各式各樣的傳統特色小吃,最能感受老廈門的味道,又因為緊靠海邊,出口正對著鼓浪嶼,歷來是廈門最新鮮、最便宜的海鮮集散地,不僅是本地人的必選之地,很多外地遊客也趨之若鶩。

到達廈門的當天已是晚間,酒店出門就是熱鬧的中山路,店鋪林立,吆喝聲此起彼伏,進進出出的大都是外地遊客,因為外出遊玩被忽悠怕了,兩個人雖然饑腸轆轆,還是耐著性子沿街搜索,看到稀奇的,也只是淺嘗輒止,問問行情而已。

為了避免上當挨宰,兩人拐進了巷子,走了不遠,瞄見更深處的巷口,烏泱泱的排隊長龍,內子十分興奮,掏出手機壹查,固然是網紅打卡地——“局口拌面”,壹丈多寬的弄堂裏擠滿了人,靠墻的壹側是海鮮攤位,擺著各式各樣的海鮮,只見大家指指點點,就算完事了,不用問斤兩、燒法。

好不容易輪到我們時,也不知道什麽好吃,依葫蘆畫瓢點了幾樣,就拿了號去占位置,除了弄堂裏的桌椅,兩側還有大大小小好幾間屋子,楞是找不到壹個空位,只能站著看人家吃,而每個人的桌上都是壹碗拌面和壹碗白煮的海鮮湯,拌面紅不拉幾的顏色,讓我有點反胃,心裏也開始忐忑不安起來。

弄堂裏不斷傳來叫號聲和應答聲,幾個大媽端著湯湯水水在人群中穿梭,沒有絲毫的手忙腳亂,等我們壹坐下,拌面就扔到了我的面前,因為手法太快,碗還在桌上漂移了壹下,和其他拌面不同的是,血紅色的醬料是鋪在碗底的,拿筷子壹拌,飄出壹股花生的清香,很快熱氣騰騰的現煮海鮮也端了上來,因為是太餓的原因,兩個人只顧埋頭饕餮,竟然忘了是啥滋味了。

有了這樣好的開頭,對八市有了莫大的期待,以至於次日的園博園、集美大學和文創園,都興趣寡然,回來時,兩人直接去了八市,下車不遠就是明月蝦面,壹個不大的沿街鋪子,各人要了壹碗招牌面,好就好在面湯,是用剁碎的蝦殼、蝦頭和豬大骨熬出來了,加上冰糖提鮮,難怪受人追捧,據說店裏人氣最旺的是蝦仁叉燒炒飯,只能隔天再去了。

兩個人按圖索驥拐進了八市,所謂的市場就是沿路擺設的攤位,街道連著胡同連成了壹片,在裏面轉了老半天,也不知哪是哪。原來,八市包括兩個菜市場,壹個是從開禾路口延伸到開元路口的開禾市場,另壹個是常被稱作內場的十字形的營平市場,外來遊客往往都是身在其中,不知八市所蹤。

裏面的海鮮攤位比比皆是,因為是第壹次嘗鮮,兩個人挑選了幾樣熟悉的海鮮,找了家網友推薦的加工店,每斤烹飪費才八元,兩條清蒸鯛魚,五斤水煮皮皮蝦,兩只清炒大青蟹,就著路上買的海蠣餅,直接放開肚子吃到撐,並決定每晚都來打卡宵夜,吃遍八市網紅店。

第三天去了鼓浪嶼,回來不遠就是八市,街口有人叫賣土筍凍,是壹種形似蚯蚓的海蟲做成的凍狀物,號稱閩南第壹小吃,不僅貴,而且看上去有點惡心,但吃起來十分的爽滑,因為是冷藏的東西,正適合玩了壹天的我們,後來又吃了兩回,就沒有了最初的感覺。

離市場不遠,連著兩個打卡點,壹家的特色是小籠豬心湯,另壹家是亞本麥奶,巧的是兩家都沒有招牌,但絕對是廈門本地老字號。前者只供應小籠包和豬心湯,尤以豬心湯最為獨到,豬心切塊,配以姜片、枸杞,燉罐隔水蒸煮,鮮美甘甜,絕無腥味。

亞本麥奶的門店更小,純手工炒熟的麥子,磨成粉熬成的麥奶,味濃料足,配食的糖膏圓是沒有包餡的湯圓,加入用紅糖熬制的糖漿,再滾上花生粒,真是絕配,左鄰右裏壹吃就是幾十年,這個味、這個吃法壹直沒有變,這是廈門的古早味吃法。

盡管有了這兩家小吃打底,兩個人還是義無反顧地進了市場,挑選了幾樣不知名的海鮮,囑咐老板按當地的做法烹調,無非也是蒸煮煎炸,調料也是極其簡單,充分保留了海鮮原有的味道,又是壹頓胡吃海塞,心滿意足回了酒店。

因為需要預約的緣故,第四天才去了廈大,之前順便逛了下南普陀寺,壹路過來,也就是廈大的隧道塗鴉有點意思,但是走了不少的路,出了壹身的汗,出了隧道正好有家八婆婆燒仙草,壹杯冰冰涼涼的燒仙草,將五臟六腑洗的幹幹凈凈,整個人都神清氣爽起來。

最後的目的地還是八市,內子說網上流傳著這樣壹個段子:沒有壹只雞能活著走出八市。還真想不出來是什麽鬼,壹問才知這裏的手撕雞很出名,來八市的雞不是給朱家撕了,就是給鐘家撕了,最後都到了大家的肚子裏。

叫買手撕雞的也是路邊攤,不同的是由三輪車馱著,隨時可以撤的那種,誰要買雞,當場開撕,既快又狠,三下五除二,壹只雞就成了壹條壹條的,兌上各自祖傳的醬料,拌上花生香菜,吃起來爽口彈牙,嫩滑鮮香,味道十足。兩個人要了壹份,又選了幾樣沒吃過的海鮮,美美地啜了壹頓,感覺壹天下來,最需要進補的還是自己的胃。

第五天沿著海濱大道走了壹大圈,又去曾厝垵逛了逛,鬧哄哄的都是人,好在特色小吃不少,但總覺得不是這個味,於是兩人又去了八市,考慮到假期即將告罄,準備來個殲滅戰,下車就是明月蝦面店,還是忍不住誘惑,先吃了份魚丸湯。

接下來是某某沙茶面店,可惜料太足,面煮的時間有點長,感覺有點膩歪,順道又去喝了碗豬心湯,清清腸,買了點土筍凍,降降火;繞了幾個彎去買了兩根阿傑五香,皮薄餡多,外酥裏嫩,十分瓷實,而陳星仔飲食店等等就只能路過了,最後出八市,又買了點麻餅,帶著回去的路上吃。

八市就是這樣壹個接地氣、有煙火氣的神奇之地,去廈門壹定要去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