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後漢書袁張韓周列傳翻譯

後漢書袁張韓周列傳翻譯

袁張韓周傳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陽人。祖父袁良,通

曉《孟氏易》,平帝時被推舉為明經,任太子舍

人;建武初,官至成武令。

袁安少年時繼承袁良之學。為人嚴肅莊重有

威望,受到當地人尊敬。起初任縣功曹,攜帶著

檄文見從事,從事通過袁安送信給縣令。袁安

說:“公事有郵驛辦理,私下請求則不是功曹所

應做的。”推辭而沒有接受,從事因害怕而沒再

請求。後他被舉為孝廉,任命為陰平長、任城

令,所在之處吏及百姓都敬畏和愛戴他。

永乎十三年,楚王英陰謀叛亂,此事交由

郡審理。第二年,三府推舉袁安能處理繁雜事

務,拜為楚郡太守。此時因劉英所牽連並被逮捕

有數千人,顯宗十分憤怒,官府追查十分急迫,

因痛昔不堪而自我誣陷的人慘死許多。袁安到郡

後,不進宮府,先到監獄,審理那些沒有明確證

據的犯人,條理之後放出監獄。府中丞掾史都叩

頭爭辯,認為阿諛依附反叛之人,在法律上是同

罪,因而不同意他的做法。袁安說: “如果有不

符合實情的,太守應當受罰,不會牽連妳們。”

於是分別具體上奏。皇帝醒悟過來,立即回報同

意,因此有四百多家得以出獄。壹年多以後,征

召為河南尹。政策號令嚴明,然而未曾以貪財罪

名審訊人。他常常說:“凡是求官職的人,高則

希望當宰相,低則希望當牧守。在聖世禁錮人,

尹不忍心做造樣的事。”聽到這些話的人都感激

而自我勉勵。袁安在職十年,京城平安無事,他

在朝廷名望很高。建初八年,遷太仆。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雲上書:“北虜已經

和親,而南部又去掠奪,北單於說漢欺騙他,謀

劃想要侵犯邊境。應該歸還他們的人,以此來安

慰他們。”皇帝召百官在朝堂上商議。公卿都說

夷狄狡詐,貪心從不滿足,得到我們歸還的人之

後,又妄自誇大,因而不能同意。惟獨袁安說:

“北虜遣使奉獻和親,有得到邊境人口時,便把

他們交給漢,這是表明他們畏懼威嚴,而不是先

違反約定。孟雲作為大臣負責邊境,不應對戎狄

不守信義,還給他們足以顯示中原物資充足,而

使邊境之人得到安定,的確是便利的。”司徒桓

虞改變建議而順從袁安。太尉鄭弘、司空第五倫

都恨他們。鄭弘便用大話刺激桓虞說:“各位說

應當歸還人口的,都是不忠之人。”桓虞在朝廷

上斥責他,第五倫與大鴻臚韋彪都改變了臉色,

司隸校尉舉奏,袁安等人都上交印綬謝罪。肅宗

下詔回報說:“議而不決,各持己見。凡事議論,

凡政策都由眾人決定,表面上和氣從容遇事不置

可否,這不是朝廷的福氣。君何必自責而深表歉

意?還是請各位收回印綬吧。”皇帝最終聽從了

袁安的建議。第二年,代替第五倫為司空。章和

元年,代桓虞為司徒。

和帝即位,寶太後掌管朝政,太後兄車騎將

軍竇憲北擊匈奴,袁安與太尉宋由、司空任隗及

九卿到朝廷上書勸諫,認為匈奴不犯邊塞,而我

們卻興師遠途跋涉,浪費國家財用,到萬裏之外

去求取功勞,不是為國家考慮的上策。然而每次

上書都被扣住不發。宋由害怕,不敢再議,而後

各位漸漸停止。惟有袁安與任隗堅持,直至摘下

帽子在朝廷上堅決地爭論十幾次。太後不聽,眾

人都為他們感到危險恐懼,然而袁安神色自若。

竇憲出征之後,他的弟弟街尉竇篤、執金吾實景

各自專掌大權,公然在京師派門客攔路搶奪百姓

財物。寶景又擅自派人乘驛馬發檄文沿邊境各

郡,征發突騎及善於騎射而且有才能勇力的人,

漁陽、雁門、上谷三郡各派遣吏將送到實景的府

第。有司害怕,不敢上報。袁安便彈劾竇景擅自

調動邊境軍隊,官民不安,二千石不等待符信就

接受竇景的檄文,應當受到公開的處罰。又上奏

司隸校尉、河南尹阿諛依附貴戚,沒有堅持氣

節,請免去官職追查罪責。這與以前的奏章壹樣

被扣住沒有回音。實憲、竇景等曰益驕橫,在名

都大郡盡情樹立他們的黨羽,並都向吏人橫征暴

斂,然後相互賄賂,其余州郡,也都望風而學。

袁安與任隗舉奏諸位二千石官吏,另外所牽連被

貶職免宮的人達四十多人,竇氏十分憤恨。但袁

安、任隗平素行為高尚,因此也沒有什麽可用來

害他們的。

當時實憲又出外屯兵武威。第二年,北單於

被耿夔打敗,逃到烏孫,塞北地域空曠,北單於

的余部不知歸屬何處。竇憲日益誇耀自己的功

勞,想給予北虜恩惠,便上書立投降的左鹿蠡王

阿佟為北單於,設中郎將領護,如同南單子舊

制。皇帝將此事交給公卿討論,太尉宋由、太常

丁鴻、光祿勛耿秉等十人商議後認為可以同意。

袁安與任隗上奏,認為“光武招撫南虜,不是說

可以永遠安定內地,而是權宜之計,可以抵禦北

狄的緣故。如今北部大漠已被平定,應該讓南單

於返回北庭,壹同率眾投降,不該再立阿佟,以

此增加國家費用”。宗正劉方、大司農尹睦贊同

袁安的議論。事情上奏之後,沒有及時定下來。

袁安害怕竇憲的計謀得以實行,便單獨呈上秘密

書信說:

我聽說功業有時難以成就,預見很難;

有些事情容易判斷,明確無疑。我認為光武

皇帝之所以立南單於的原因,是想要安定南

部平定北部的計策,恩惠深厚,因此匈奴安

分,邊境安定。孝明皇帝尊奉先帝之意,不

敢怠慢,聲威盛大地命令軍將,討伐塞北。

到了章和初年,投降的人有十余萬,有人建

議要將他們安置在邊塞,東至遼東,太尉宋

由、光祿勛耿秉都認為這樣會失去南單於之

心,不可如此,先帝聽從了他們的意見。陛

下承襲大業,大量開辟疆域,大將軍出軍遠

方進行討伐,席卷北庭,這的確是宣明祖宗

的功業,尊崇樹立弘大勛業的行為。應該堅

持到底,以成就其初衷。試想南單於屯,他

的先父率眾歸順有德之明君,自從蒙受恩澤

以來,四十多年。三位先帝的***同積累,遺

留給陛下。陛下完全應該遵循繼續先帝的誌

向,完成他們的事業。何況屯首先倡議遠大

的謀略,征服北虜,半途而廢,另立新投降

的人為首領,用壹時之計,違背三世的規

矩,失信於匈奴,樹立沒有功勞的人。宋

由、耿秉實際上知道從前的商議,卻想背棄

先前的恩德。言行是君子的關鍵之處,賞罰

是治理國家的重要手段。《論語》說:“說話

講究忠信,行為講究篤敬,即使到了蠻貊可

以行得通。”如今如果對壹個屯失信,則百

蠻不敢再遵守誓言了。此外烏桓、鮮卑新近

殺死北單於,人的本性,大都是畏懼仇人,

如今立他的弟弟,那麽二虜就會心懷怨恨。

即使像兵與食這樣的國家大事可以廢,信義

不能不講。況且漢從前的舊例,每年供給南

單於費用壹億九十余萬,西域每年七千四百

八十萬。如今北庭更加遙遠,費用超過壹

倍,這是使天下財物耗盡,而不是建立謀策

的關鍵。

皇帝下詔讓群臣討論他的建議。袁安又同竇

憲相互指責。竇憲險惡急迫專權,言辭驕橫傷

人,甚至詆毀袁安,引用光武誅死韓歆、戴涉的

事情,但袁安卻始終不動搖。寶憲最終還是立匈

奴投降者右鹿蠡王於除韃為單於,後來他進行反

叛,最終還是像哀安策中所說的那樣。

袁安因天子年幼,外戚專權,因而每次朝會

晉見,以及與公卿談論國家大事,沒有不流淚

的。從天子到大臣都信賴他。四年春,薨,朝廷

感到十分痛惜。

數月之後,寶氏勢敗,帝開始親自理政,追

思從前參與討論的人的奸邪或正直,便除袁安子

袁賞為郎。下策書免去宋由官職,以尹睦為太

尉,劉方為司空。尹睦是河南人,卒於職位上。

劉方是平原人,後來受牽連而被免職回家,自殺

而亡。

起初,袁安父去世,母親派袁安去尋找埋葬

之處,路上遇到三個書生,問袁安去何處,袁安

向他們講了原因,書生便指著壹處,說“葬在遣

裹,妳們家可以世代當大官”。轉眼之間便不見

了,袁安很驚異。於是便將父親埋在書生所指之

地,因此好幾代都很興盛。袁安子袁京、袁敞最

為知名。

袁京字仲譽。他學習《孟氏易》,作《難記》

三十萬言。起初拜為郎中,逐漸遷為侍中,出外

任蜀郡太守。袁京子袁彭,字伯楚。年少時繼承

父親的學業,歷任廣漢、南陽太守。順帝初,任

光祿勛。行為十分清廉,擔任吏時穿粗衣吃粗

食,去世時任議郎。尚書胡廣等人追表他有清正

廉潔的美德,與前朝貢禹、第五倫相同。但沒有

蒙受到顯貴的封贈,當時的人都為之嘆息。

袁彭弟袁湯,字仲河,年少時繼承家學,諸

儒都稱贊他的節操,常擔任顯要的職位。桓帝初

他擔任司空,因參與商議定策被封為安國亭侯,

食邑五百戶。連續升遷為司徒、太尉,因有災異

被免官職。去世後,被謐為康侯。

袁湯長子袁成,任左中郎將。很早去世,次

子袁逢繼位。

袁逢字周陽,身為幾世三公的後代,寬厚誠

實正直,在當時很有名望。靈帝立,袁逢以太仆

身份參與商議,增封三百戶。後擔任司空,去世

時擔任執金吾。朝廷因袁逢曾是三老,因此特別

優待禮遇他,賜給他朱砂繪畫特詔棺木,飯含珠

玉二十六品,派五宮中郎將執節捧策,贈給他車

騎將軍印綬,加封號特別晉升,謐號為宣文侯。

子袁基繼位,官至太仆。

袁逢弟袁隗,年少時就擔任顯赫官職,比袁

逢先擔任三公。當時中常侍袁赦,是袁隗的宗

族,在宮中做事。因袁逢、袁隗家世代擔任宰

相,因此推崇他們作為外援。因而袁氏在當時顥

貴受寵,十分富貴奢侈,與其他公族不同。獻帝

初,袁隗為太傅。

袁成子袁紹,袁逢子袁術,他們各自有傳。

董卓忿恨袁紹、袁術背叛自己,於是便殺袁隗及

’..’..........t.............t...........‘.‘.......`..I...

袁術兄袁基等男女二十多人。

袁敞字叔平,用年少時學習的《易經》教授

他人,因父親的官職擔任太子舍人。和帝時,歷

任將軍、大夫、侍中,出任束郡太守,征拜太

仆、光祿勛。元初三年,代劉愷為司空。第二

年,因受到兒子與尚書郎張俊交往,泄漏宮中言

論,被策免。袁敞廉正剛強不阿諛權貴,不合鄧

氏心意,於是他便自殺。

張俊是蜀郡人,有才能,與兄張寵同為尚書

郎,年輕氣盛。郎朱濟、丁盛行為不端,張俊想

要舉奏他們,二人聽說後十分害怕,通過郎陳

重、雷義去請求張俊,張俊不聽,於是他們壹同

私下賄賂侍史,讓他們尋求張俊的短處,於是得

到他寫給袁敞子的私人書信,便封好上交朝廷,

因而被下獄,應被處死。張俊在獄中1:3授獄吏寫

信申辯,奏書呈上而張俊的判決也下來了。廷尉

帶著他將要出谷門,即將行刑,鄧太後派人騎馬

送來免死的詔書。張俊用假名上書感謝說: “臣

辜負恩義,自己陷入重刑之中,情意斷絕,沒有

再指望什麽。廷尉審訊遣送,刑刀在前,棺絮在

後,魂魄飛揚,形態容顏已經枯槁。陛下聖明恩

德,因臣曾任尚書郎,記得形狀相貌,傷害他們

的眼睛,留心不正直的心思,特地加以特殊的愛

護。喪車又返還,白骨又長出了肉,劈開棺槨,

又出來看見了太陽。天地父母能生臣張俊,但不

能使臣張俊本該死卻又復生。陛下功德超過天

地,恩情重於父母,的確不是臣粉身碎骨,全宗

族消亡,所能報答陛下萬分之壹功德的。臣張俊

是囚徒,不能上書;經受棄死就生,驚喜跳躍,

因此冒昧拜上奏章。”當時之人都哀傷他的文章。

朝廷因此減輕袁敞的罪過且傷痛他的去世,

用三公禮儀埋葬他,恢復他的官職。子袁盱。

袁盱後官至光祿勛。當時大將軍梁冀在朝廷

專權,朝廷內外沒有不奉承依附的,惟有袁盱與

廷尉邯鄲義剛正不阿。到桓帝誅除梁冀,派袁盱

持節收取梁冀的印綬,事已載《梁冀傳》中。

袁閎字夏甫,是袁彭的孫子。少時註意操

行,艱苦磨煉。父直賀,任莖球相。塞閨前去謁

見,改變姓名,徒步前去並沒有旅伴。到了府

門,壹連幾日吏不為他通報,正趕上阿母出來,

看見袁閎很驚訝,進府告訴了夫人,這才秘密被

招呼進去見面。不久便告辭離去,袁賀派車送

他,袁閎自稱暈車不肯坐,返回故裏,郡內竟無

人知曉。到袁賀在郡去世,袁閎兄弟去迎喪車,

不接受贈品,穿喪服扶靈柩,頂著寒風,容貌枯

損,手腳流血,看見他們這樣的人沒有不傷心

的。服喪之後,多次征召聘舉,都不接受。住在

陋室,以耕學為業。叔父袁逢、袁隗都顯貴隆

盛,多次饋贈他們,但從不接受。

袁閎見當時正險惡混亂,然而家族富足隆

盛,便經常對兄弟們感嘆說:“我們的先輩的福

運,後世之人不能憑德行守住它,卻競相驕橫奢

侈,在亂世中爭權奪利,造就是晉的三卻啊。”

延熹末年,黨爭之事將發生,袁閎於是披散頭發

與世隔絕,想隱居到深林中去。因母親年老不宜

遠走,於是便修築土室,在庭院的四周,不設

門,只是從窗戶接取飲食。早上在土室中朝東方

向母親行禮。母親想念袁閎,時常去探望他,母

親離去後便關門,兄弟妻子孩子都見不到他。到

母親去世,不穿喪服不設靈位,當時人沒人能叫

出他的名字,有人認為他是狂生。隱居十八年,

黃巾賊兵興起,攻陷郡縣,百姓受驚四散,塞邇

朗誦經書而無動於衷。賊相互約定不進入他住的

村莊,鄉人都到袁閎住的地方去避難,因此都得

以保全性命。他五十七歲時,在土室中去世。兩

個弟弟袁忠、袁弘,他們的節操都不如直墨。

袁忠字正甫。與同郡範滂是朋友,都因為黨

爭之事作證而被釋,事情記在《滂傳》中。扭堊

中。任沛相,乘坐葦車到官府,以清廉誠信受到

稱贊。到天下大亂時,塞盅棄官客居倉檀上廛。

他看到太守王朗只知修飾外表,心中十分不滿,

於是自稱有病主動絕交。後來玨笨攻破盒稽,盡

忠等人從海上向南投奔交Ql。獻帝在許建都,征

召他為衛尉,他在尚未到任之時,便去世了。

直叢字旦邁,他對自己的富貴之家感到羞

恥,就改變姓名,只往來於師門,不做官,後在

家中去世。

袁忠於袁秘,是郡門下議生。黃巾起義時,

塞叢跟從太守晝芰邀進擊他們,但軍隊失敗,塞叢

與功曹撾塑等七人用身體抵禦刀劍,都死在戰陣

之中,魚遜因此免去壹死。朝廷下詔封直叢等的

門閭號為“七賢”。

封觀是個有誌氣節操的人,本應推舉為孝

廉,但因兄名聲地位尚不顯貴,便恥於在兄之前

接受,於是聲稱中風,裝成不能說話的啞巴。封

觀家屋中起火,他慢慢走出去躲避。強忍住沒有

告訴他人。數年之後,兄長受到推舉,封觀遣才

說出受到損害而出來在郡中做事。

論曰:陳平陰謀多,他的後代必被廢棄;邴

吉有陰德,夏侯勝知道他會給子孫帶來封賞。墮

掌至死未被封侯,而邴昌接繼其國,雖然情況不

同,不可深究,但大致如此。袁公處實氏專權之

時,對朝廷竭盡全力,引導禮義正確匡正,可以

說是王臣之功業。到他處理楚案,沒有因經濟罪

逮捕審訊犯人,這種仁愛之心足以延續後代子

孫。子孫的興盛,不也是應該的嗎?

退醚字孟堡,這直三嶇人,三逞強邀的後

代。張敖子張壽,封捆陽的池陽鄉,後被廢,便

定居於此。

張醵年少時跟從祖父張充學習《尚書》,能

繼承他的學業。又跟從太常桓榮做事。他勤勞不

懈怠,聚集上百名門徒。丞堊九年,題塞為四姓

小侯在南宮開辦學堂,設置《五經》老師。強醚

教授《尚書》,多次在皇帝面前講解。因辯論符

合皇帝心意,除為郎,賜車馬衣裳,接著便命他

入宮為皇太子講授。

張脯為人質樸正直,遵守經義,每當侍講空

閑之時,曾多次進行勸諫匡正,因為嚴格而被敬

畏。到肅宗即位,提拔張醋為侍中、虎賁中郎

將。幾個月後,出任東郡太守。張輔白認為曾經

受到過皇帝的親近,卻沒有想到會被派出任職,

心中很不滿意,便上疏推辭說:“臣曾愚笨地用

經術在陛下左右侍奉,很少更換職位,不通曉文

書法律,承蒙不棄被授予宮職負責郡縣,在方圓

千裏之內頒布政令,肯定有辜負恩澤有辱職位的

罪過。臣私下考慮,實在不想離開京城,希望能

蒙受恩澤留下來,充任閑散官職,群臣不願擔任

的,陛下耳目可以聽到見到的,無論好壞都不敢

回避。”皇帝下韶回答說:“經上說:‘雖身在外,

但妳的心不離開王室。,掌管城池管理百姓,是

更好地報效朝廷。善惡都壹定上報,不在於遠

近。現在賜給妳三十萬行裝費用,還是盡快上任

去吧。”張脯雖然是儒生,但性情剛直果斷。到

任後提拔任用正義勇武之人,打擊豪強。長吏中

有人殺死盜竊之徒時,張脯便審查他們,認為令

長接受臟物,尚不至處死,盜賊之徒都是饑寒受

雇傭之人,哪裹值得對他們使用極刑呢!

郡吏王青,他的祖父王翁與前太守翟義起兵

進攻王莽,到翟義失敗,其余之人全部投降,而

王翁卻單獨堅守氣節力戰,王莽於是便點火燒

他。父王隆,建武初為都尉功曹,王青為小史。

他與父親壹同跟從都尉巡行縣中,路上遇到賊

人,王隆用身體護衛保全都尉,自己卻遇害;王

青也被箭刺穿咽喉,聲音嘶啞。前任郡守因王青

身上帶有傷,竟沒有推舉過他。張醋見到王青,

嘆息說:“豈有壹門忠義而不賞賜官爵?”於是提

拔為極右曹,並上疏推薦王青壹家三代不惜以死

守節,應該受到特殊的獎賞。皇帝將奏書交給三

公,由此王青被司空所征召任職。

自從張醐出京城後,皇帝每次見到諸王師

傅,常常說:“張醋以前入宮侍講,多次進行諫

正,忠正懇切,出自誠心,可以說是有史魚之

風。”元和二年,皇帝向東巡察,駕幸東郡,招

引張輔及門生郡縣掾史壹同會集在庭院之中。皇

帝先行弟子之禮,讓張輔講授《尚書》壹篇,然

後行君臣之禮。賞賜十分特殊,沒有享受不到

的。

張醋任職十五年,和帝初,遷為魏郡太守。

郡人鄭據當時為司隸校尉,上奏免去執金吾竇景

官職。後來寶景恢復官位,派遣掾夏猛私下謝張

醐說:“鄭據是個小人,我被他所侵害冤枉。聽

說他的兒子擔任吏,放縱得十分厲害。抓起這個

官吏的壹個兒子,足可以警戒百人。”張醋大怒,

當即把夏猛抓到獄中,送檄文到執金吾府,說懷

疑夏猛與鄭據子有矛盾,假藉卿意,以報私仇。

正趕上有贖罪令,夏猛這才得以出獄。不久,張

醋被征召為河南尹。寶景家人又打傷市卒,被吏

抓住,竇景大怒,派緹騎侯海等五百人打傷市

丞。張醵部吏楊章等人窮究不舍,將侯海治罪,

將他放逐到朔方。實景十分憤恨,便發文書征召

楊章等六人為執金吾吏,想藉機報復。楊章等人

很害怕,向張酗說明此事,情願承認有貪汙罪,

以此辭去竇景的召命。張輔立即上書講出具體情

況。竇太後回詔說:“從現在開始執金吾征召吏,

都不要派遣。”

到竇氏勢敗,張脯便上書說:“臣的確愚蠢,

不識大體,認為竇氏雖伏其罪,然而罪刑沒有公

開,後代不知其事,只聽說他們受處罰,這不是

用來傳示國典,留給將來的。應該交給司法之

官,讓天下之人論定他們的罪。當寶憲等人受寵

幸顯貴之時,群臣奉承依附惟恐不及,都說實憲

受先帝臨終之托命,胸懷伊、呂那樣的忠心,甚

至把鄧夫人與文母相比。如今嚴刑威令已經施

行,都說他們應被處死,不再看他們前後的表

現,考究他們的初衷。臣以為夏陽侯鑲常存忠

善之心,以前同臣談話,常有盡節之心,約束整

治賓客,未曾犯法。臣聽說王政骨肉之刑,可以

從寬處理三次,寧失之於寬而不失之於嚴。如今

議論者為鑲選擇嚴格有才能的相,怕他緊迫急

切,因而必定不會完全避免處罰,應該在裁決時

加以寬恕,以此表示尊崇仁厚有德之人。”和帝

受到張脯言語的感悟,因而僅僅調整他的封地,

讓他回封國而已。

永元五年,張醋升為太仆。幾個月之後,代

尹睦為太尉。他多次上疏請求因病退休,推薦魏

郡太守徐防代替自己。皇帝不同意,派中黃門探

問病情,加賜珍寶美食,賜錢三十萬。張醐於是

聲稱病重。當時張醋子張蕃以郎的身份侍講,帝

因此命小黃門敕令張蕃說: “陰陽不和,萬人流

離失所,朝廷指望公能考慮得失,與國同心,然

而公卻托病潔身自好,請求除去重任,誰該當與

我***同憂慮負責呢?不是對斷金之交有所希望。

司徒本來就有病,司空年老,公還是恭敬從命

吧,不要暴露所敕內容。”張醋惶恐地到朝廷謝

罪,回來後重又管理事物。張醵雖身處公位,然

而父親常居住鄉下故裏,張酬每次遷職,便到京

師來。張醋的父親曾來等候張醅,正趕上過節,

公卿罷朝,都到府上祝他的父親長壽,盡情歡樂

了壹天,眾人都慶賀羨慕他。到他父親去世。埋

葬之後,皇帝下詔派遣使者贈送牛酒為他換去喪

服。

張硝後來因有事與司隸校尉晏稱在朝堂相

見,張醜不慌不忙地對晏稱說:“三府召吏,多

數都不稱職。”晏稱回去後,馬上上奏令三府各

自考核掾史。張醅本來是私下談論,沒想到晏稱

上奏,十分怨恨。正好他們又***同下朝,張輔於

是責怪晏稱。晏稱言辭不謙遜,張酮大怒,於是

在朝廷上呵斥他,晏稱於是彈劾張輔有怨言。天

子因張酬是先帝老師,便下韶讓公卿、博士、朝

臣***同商議。司徒呂蓋上奏張醜位居三司,知道

朝廷有禮儀,不屏氣鞠躬以等待詔命,反而怒色

高聲,怨恨責怪使臣,不可垂示四方。於是皇帝

下策將他免職。

張脯回到故鄉,遣散諸門生,閉門不與賓客

交往。左中郎將何敞及論議事務的人常說起張醜

公正忠誠,皇帝也很敬重他。十六年,又拜為光

祿勛。幾個月後,代魯恭為司徒。壹個多月後去

世。皇帝乘車穿孝親臨吊唁,賞賜墓地,賞賜贈

送恩寵與其他相不同。張輔病危時,告誠他的兒

子說:“顯節陵掃地露天祭祀,是想為天下做出

勤儉的表率。我身為三公,既不能宣揚王化,使

吏人遵從制度,怎能不努力節儉約省呢?還是不

要修建祠堂,可以蓋草房,能夠進行祭祀就行

了。”

曾孫退遼,愛好儒學,塑遜中官至司空,因

病罷官。到去世時,靈壹因過去的恩德贈他車騎

將軍、關內侯印綬。當年,追思亟蘑侍講有功

勞,封子退擔為蔡陽鄉侯。

呈遞弟退直,扭堊中為司空。

韓棱字伯師,穎川舞陽人,弓高侯頹當的

後代。世代為當地大姓。父韓尋,建武中為隴西

太守。

韓棱四歲喪父,他供養母親弟弟以孝順友愛

著稱。成年之後,將父親留下的剩余財產數百萬

分給同族兄弟,鄉裏之人更加認為他高尚。起初

任郡功曹,太守葛興中風,有病不能管理政務,

韓棱暗中代替葛興管理事情,約有二年時間,政

令暢通無阻。葛興子曾發文告想設置署吏,韓棱

拒不聽從,於是葛興子讓恨韓棱的人上奏章給朝

廷。此事交給下署考察,吏因韓棱掩蓋葛興的

病,專權郡職,禁止做官。顯宗知他忠心,後來

特地下韶許他做官。從此被征召為官,五次遷升

官至尚書令,與仆射郅壽、尚書陳寵,同時都以

有才能著稱。肅宗曾賜給各位尚書劍,惟獨這三

人賞賜的是寶劍,並親自書寫他們的名字:“韓

棱楚龍淵,郅壽蜀漢文,陳寵濟南椎成。”當時

議論的人解釋說:因為韓棱深沈有謀略,因此得

龍淵劍;郅壽明智通達有文采,因此得漢文劍;

陳寵敦厚樸實,善良而不外露,因此得椎成劍。

和帝即位,侍中竇憲派人在上束門刺殺了齊

殤王子都鄉侯暢,有司害怕寶憲,都把疑難推卸

給暢的兄弟。朝廷下詔派遣侍禦史到齊考察此

事。韓棱上疏認為賊在京師,不應舍近求遠,恐

怕會被奸臣嘲笑。竇太後大怒,嚴厲地責備韓

棱,韓棱卻堅持自己的奏議。等到事情被揭露,

果然像他所說的那樣。竇憲惶恐不安,請求太後

允許他出兵攻打北匈奴以贖罪。韓棱又上疏勸

諫,太後不聽。等到實憲立功,回來後為大將

軍,威震天下,又出外屯兵在武威。正趕上皇帝

向西去墓地祭祀,詔命竇憲與車駕在長安會面。

到竇憲來時,尚書以下官員商議想要行拜禮,伏

地稱萬歲。韓棱嚴肅地說:“與上級交往不諂媚,

與下屬交往不傲慢,禮儀中沒有對大臣稱萬歲的

制度。”商議者都慚愧作罷。尚書左丞王龍私下

奏記送牛酒給竇憲,韓棱舉奏龍,被判處城旦之

刑。韓棱在朝多次舉薦良吏應順、呂章、周紆

等,他們在當時都很有名。到寶氏失敗,韓棱負

責審查此案,他細察黨羽,好幾個月不休息。帝

認為他為國忘家,賜給他布三百匹。

韓棱後遷為南陽太守,朝廷特地允許韓棱可

以從家鄉經過並上墳,鄉裏以他為榮。韓棱揭發

捉捕奸賊強盜,郡中震動,政令嚴厲公平。幾年

後,被朝廷任為太仆。九年冬,代張奮為司空。

第二年去世。

子韓輔,安帝時官至趙相。

韓棱孫韓演,順帝時為丹陽太守,享有才

名。桓帝時為司徒。大將軍梁冀被誅,韓演因屬

於阿諛寶氏之人而被判刑,後被免去死罪,遣送

回本郡。後又征拜為司隸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