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建築模板制造技術

建築模板制造技術

1、模板及支撐(拱)結構件進場後應進行驗收,符合相關標準後方可使用。

2、模板及其預埋件、預留孔洞應符合設計和工藝要求。

3、當設計要求或施工需要時,可在模板的轉角處增設三角肋。

4.支(拱)架結構的立面或平面應安裝牢固,以抵抗振動或意外沖擊,支(拱)架的立柱應在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固定。

5、使用木材制作架(拱)架應符合下列要求:

(1)承受彎矩或側向壓力的構件不應采用木材,構件之間的連接數量應減少。

(2)長鋼筋應減少連接接頭。

(3)壓桿的縱向連接應采用對接法連接,並用硬木或鋼膠合板固定。搭接法只能用於次要構件的連接。

(4)相鄰兩根立柱的連接接頭應位於不同的水平面上。

6.木構件的接頭可采用榫的形式連接,並應符合下列要求:

(1)撐(拱)接頭應使用鋼膠合板並用螺栓夾緊。

(2)當桿件的截面根據節點的承載面積確定時,宜使用鋼或硬木制成的支撐板進行夾緊。

(3)當木材承受剪切力時,不建議設置齒形連接。當需要齒形連接時,接頭長度不應小於30cm,並應考慮木材在幹燥過程中開裂的可能性。

(4)鋼鋸釘在不計算力的情況下只能用作臨時連接或加強連接件。

7、支撐(拱)架的支撐部分應安裝在可靠的地基和基礎上,並應符合下列要求:

(1)直接在地基(特別是濕陷性黃土)上安裝支座(拱)時,應有防水和排水措施。

(2)在凍脹性土的地基上,應保證施工過程中土體經受凍融循環時結構仍能保持設計位置。

8.支架(拱)預留施工預拱度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1)支座(拱)滿載時的彈性變形。

(2)靜活載和沖擊荷載引起的彈性變形。

(3)加載後由於構件接縫擠壓而產生的非彈性變形。

(4)地基沈降引起的非彈性變形。

9、(拱)架應設置千斤頂、楔子、沙管或其他易於松開支承構件的墊塊,並應符合下列要求:

(1)楔子應由刨光的硬木制成,其傾斜度不應大於1:2;兩個楔子接觸面上的壓力不應大於2MPa。

②砂管結構應由設計確定。施加在沙子上的壓力不應大於10兆帕;砂缸中應使用堅硬、潔凈並經過篩選的幹砂,其粒徑應為0.315mm ~ 0.630mm;使用前,砂筒應預加設計載荷(必要時可增加20% ~ 50%的安全裕度);砂缸上的縫隙要用不易開裂且有彈性的膩子填充。

(3)用於鋪墊的千斤頂應有自鎖裝置。

(4)跨度為10m或更大的拱或跨度為24m或更大的梁不得使用楔形墊。

10、後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的底模和側模應根據設計要求和實際拉力、混凝土彈性模量和拱度數據預設反拱和預留壓力。

11.為消除支架(拱)的非彈性變形,確定立模標高,現澆混凝土結構支架(拱)在正式使用前應進行預壓。

12、模板和支架(拱架)在使用過程中應定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