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美食在中國它有著重要的地位,它是56個民族的文化是56個民族的神遂。如:阿昌族、白族、保安族、布朗族、布依族、朝鮮族、達斡爾族、傣族、德昂族、侗族、東鄉族、獨龍族、鄂倫春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高山族、仡佬族、哈尼族 ...而它們都有著自己的美食文化和飲食習慣,特別是酒文化。品味民族美食,享受人生百味。
僾伲山莊
潤滇園
雲南人家
景頗人家
彜王宴餐廳
傣家竹樓餐廳
彜山樂風情園
老知青食館
在這裏,妳能感受到德宏人民的團結、友好、好客、上進的民族精神。
在這裏,妳可以品嘗到景頗族辣得叫好的鬼雞,傣家苦得清涼的撒撇,德昂族酸得開胃的山筍子,阿昌族非得過手才好吃的過手米線……
妳可以盡情地暢飲景頗人家的水酒,傣家的小鍋米線。
特別關照:景頗人男女老少都喜歡喝酒,出門時筒帕裏都放著壹個用竹子刻制而成的酒筒。熟人相見時不是遞煙,而是遞盛滿了酒的酒筒。當妳到景頗人家做客時,主人首先拿給妳喝的不是茶水,而是酒。但妳不能接過酒就喝,而是要先倒回壹點到酒筒裏才喝,這表示對主人尊敬,他將會特別高興。如果幾個人去做客,主人壹般不會親自給各位敬酒,而是把酒筒交給自己認為能代表自己的知心人。當這人接過酒筒後,要根據來客多少和酒筒裏的酒的數量,給每個人倒酒(包括主人在內)還要留點酒在酒筒裏做“酒種”,表示筒裏的酒永遠喝不完。大家都倒好酒後,主人自己先喝壹口。如果幾個人輪流喝壹杯酒時,每個人喝過酒後都用手指揩壹下自己喝過的地方,然後才遞給別人。有老人在場,要讓老人先喝。
二、滇味餐廳
早在氏族社會時期,雲南就生活著“羌、濮、越”三大族群,他們是雲南最早的先民,秦漢暑期總稱為“西南夷”。後經歷代的不斷遷徒、分化、演變、融合,到了明、清兩代,各族的分布和特點才趨於穩定。現在,雲南除漢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還要居著25個民族。伴隨著民族融合的漫長歷史,“滇味”形成了別具壹格的飲食文化特征:博采眾長,匯萃精華,融中國八大菜系於壹身--用料奇譎,精彩紛呈;風味濃而不烈,鹹而微甜,鮮而不膩,辣而不辛,南北鹹宜。從審美角度看,滇味又具有技藝美、奇譎美、色澤美、香味美、滋味美、造型美、器皿美、形式美、情趣美等獨特的美學特征和獨立的美學意義及審美價值。
滇情園
玉門檻
大宅院本土家常菜
京川酒樓
老家食府
金碧春酒樓
大觀滇味食府
江川三道菜
老家食府.jpg
下載 (16.73 KB)
2007-11-23 17:30
在生活節奏日益增快的現代都市中,天然、綠色、營養、健康的飲食概念逐漸成為人們所認可的營養標準,老家食府就是憑承這壹現代飲食概念,其主料來自山野老家。宜淡宜濃,品後久久回味。煲制流程中嚴格把握鮮活入煲之原則,盡可能減少營養成分在這壹系列加工中流失,以保持原汁原味。山姑人家連鎖推崇簡簡單單、返樸歸真、不事張揚的開店宗旨,因此那裏的田園特色老家菜,也別具壹番風味。
老家食府不僅有烤蕃薯、烤土豆、烤芋艿、烤香幹、烤毛豆、烤年糕、烤玉米、烤毛豆,大白菜烤年糕、幹菜烤網潮、香烤雜魚、老家油燜筍、黃豆豬蹄湯、蘭花香幹、臭冬瓜、芡菜管等等。還有稱之山之珍品的菌菇類菜,如群菇薈萃、海蟄伴菇、菌菇烤魷魚,同時兼有川廚掌勺蜀味留香的川菜系列。所有菜品都采用傳統健康的烹調手法,坐如其中,猶如身臨山野村舍,壹股清新淳樸氣息飄然而至。讓妳身在異地也可品享正品的山姑美味佳肴,原汁原味源於老家食府,不妨去那裏品味壹番老家菜的清淡,清鮮,清新,清雅,在健康中品評美味、回歸自然。"
三、野生菌餐廳
素有“植物王國”美譽的雲南,自然也是野生菌的王國。曾壹度為雲南人獨享的野生菌,也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省外人士所喜愛。醫學研究證明:野生菌菜含有豐富的人體所需的氨基酸、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具有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治療腫瘤細胞、益智健腦、美容減肥、營養保健等功效,是任何中西藥不可代替的“森林美食”。正是擁有這諸多的與生俱來的優點,雲南的野生菌菜系、宴席也是遍地開花,來到雲南,來到昆明,野生菌菜肴是您不可不嘗的美麗食品!追求健康美麗,請選擇雲南野生菌!
滇菌王
雲座珍味餐廳
野菌皇酒樓
滇菌園酒樓
琦峰野山菌酒樓
原林野山菌
菌子味道雖美,食之不慎卻容易中毒,火鍋食法無疑成為了美食家們食菌的較佳選擇,既可以避免中毒,又保持了菌的鮮香美味。野菌皇酒樓擁有研究野菌火鍋底料多年經驗的廚師隊伍,向賓客推出60余種野山菌、10余種鍋底,並提供多種川、滇特色小吃和粵式鹵水,其原料保持鮮嫩無汙染,口味的鮮香獨特。
四、昆明小吃
我國的面點小吃歷史悠久,風味各異,品種繁多。面點小吃的歷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當時已有石磨,可加工面粉,做成粉狀食品。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已出現油炸及蒸制的面點。如蜜餌、酏食、糝食等。此後,隨著炊具和竈具的改進,面點小吃的原料、制法、品種也日益豐富。出現許多大眾化風味小吃。如北方的餃子、面條、拉面、煎餅、湯圓等;南方的燒賣、春卷、粽子、元宵、油條等。此外,各地依其物產及民俗風情,出現了許多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北京的蜜麻花、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太原的刀削面、西安的羊肉泡饃、蘭州的拉面、四川的龍抄手、擔擔面;貴州的荷葉糍粑等。雲南呢?除了過橋米線,還有芝餌塊、破酥包子、豆花米線。
義興齋
官渡小吃
端仕小鍋
芝鳳燒餌塊
民生老牌涮菜館
橋香園過橋米線
德勝橋豆花米線
鎮峰園(雞蛋面館)
餌塊我名字只有雲南有了。查查字書,《急就篇》有“餅餌麥飯甘豆羹”,顏師古註了壹條:“溲米面蒸之則為餌”;五代徐鍇《說文解字系傳》中說“粉米蒸屑”,米是弄碎的。現在的做法是把米泡了蒸熟,上碓去舂,舂透就是餌,當然也可以用機器,但仍是米蒸為飯後做,與米先磨粉榨出的米線、蒸成的卷粉都不同。餌的原料是飯米為主,若是糯米做,是“糍粑”,糯米磨粉做,是年糕,都有別於餌。如今江浙壹事,這東西在農村仍是在過年時熱熱鬧鬧來做,不捏成各式花樣,在城市則制成每個寸把寬五寸長左右的小條在菜市出售,但名字就叫年糕,混於糯米制品,失了古意。
這餌塊可做成各種形狀,除長絲叫餌絲外,其余不論餅形、卷形、塊形都叫“餌”。這“塊”本地音讀如“快”,查字典就較難查到了,不過推音及義或推形及義似乎都可以猜這“塊”就是“塊”,吃的東西要和士分開,就尋這麽壹個“快”字出來。另外,昆明方言中多有把第三聲讀為第四聲的,也可以佐證。
昆明以前的“餌”都是壹兩斤的大“塊”占主導地位,且已有文考“餌”就是“餌塊”,這源流就基本算是清楚了。
餌塊在昆明民俗中是過年必吃的,平時也或炒或煮或燒無不宜,邊陲百姓如此熱衷於“餌食”,執傳統而不墮,已數千年。從前的昆明又是“子間”人的餌塊最受歡迎,年節時往往被搶購壹空。“子間”人是彜族的支系,看來這老的食品,是少數民族最得其真傳了,學者定可贊壹句“禮失求諸野”!
燒鉺塊用做成薄餅形的餌塊在無煙炭火上烤,到微焦黃時,在表面塗芝麻醬、辣醬、油辣椒等,還可夾入牛、羊肉冷片或油條,是美味的特色昆明小吃。
餌塊切成壹寸見方小薄片加雲腿絲、肉片、雞蛋、蔬菜等炒,就成了既可做主可以佐餐的炒餌塊,其中最出名的要稱“大救駕”。傳說永歷帝在被吳三桂追擊,壹路奔波到騰沖時,已數餐未進,騰沖的村老以餌塊加自己家中僅有的壹點好東西湊合在壹起炒壹炒,進獻永歷帝。哪知道這“急就章”因騰沖餌塊質地上佳而為永歷帝贊賞,說是“救了孤的大駕”,後這種炒餌塊就被叫做“大救駕”,如今昆明有售。
餌絲的吃法主要是如米線、面條般做成“湯”的,騰沖餌絲以氽肉為鮮湯,傾入餌絲中便成。這是由於騰沖餌絲用所謂“漿米”做成,質地既有“筋骨”又軟,湯壹燙便入口柔糯。巍山粑肉餌絲是用豬後腿燒後刮洗,再大塊不放鹽燉到極爛,瘦肉成纖維肥肉不感油膩,雲南人稱“粑”,粑肉做餌絲的“罩帽”,餌絲用當地有名的“黃皮谷”制成,潔白無瑕而柔韌不易斷,加肉、油辣子等,鮮香可口。
小鍋餌絲在昆明有盛名,用口徑五寸左右的小銅鍋分鍋加肉末、豆尖、甜醬油等作料,下少許高湯,亦燜亦炒,加青豌豆、紅辣油起鍋,味濃油亮,吃起來特別有“勁 ”。在大米產區,大米被加工為多種食品,米線(很多地方叫米粉)、卷粉(或叫河粉、粉條等),在南方很普遍,唯餌塊這種吃食,除江浙上海之“小年糕”與之差略相似外,雲南在吃法與品種上,似可目之為“獨尊”了。來雲南旅遊的朋友那是壹定要嘗嘗餌塊、餌塊拉。
五、火鍋
火鍋是由古時的“銅鼎”發展而來,唐朝稱為“暖鍋”,明代叫“便爐”。“浪湧晴江雪,風翻照晚霞”,火鍋已由古時的涮肉,到如今肉食蔬菜皆可。火鍋讓妳吃出安逸,吃出爽性,還吃出健康,讓妳在津津有味的大塊朵頤的享受中,體驗無數次從外到內、從內到外的熱血生活,吃的妳大汗淋漓,吃的妳鼻涕橫飛,生活也在火鍋中從此變得回味無窮。我國火鍋因地域差異而繽紛多彩,東北有白肉火鍋,北京有涮羊肉,蘇杭有菊花火鍋,四川的紅湯、清湯火鍋,重慶的鴛鴦、紅湯、清湯火鍋,雲南的滇味火鍋,貴州的酸湯火鍋,廣東的海鮮火鍋等。種類應有盡有,酸辣香美,回味無窮!
大紅袍
紅人居
鼎膳火鍋
光冠頭香辣蟹
重慶劉壹手火鍋
仟和骨頭王火鍋
貴州花溪清湯鵝
重慶小天鵝(西壩店)
六、休閑餐廳
當繁忙已成為人們不可避免的生活形態後,悠閑就成了人們心中的壹個夢。為了圓這樣的夢,咖啡屋和西餐廳於是順應而生。咖啡具有提振心神、滌清味覺等清新、活潑的特質,正是這樣的特質,滿足了人們想要忙裏偷閑,調節緊張神經的需要;西餐廳優美的人性化設計,高檔次的格調布局,時時都在引領著時尚方向的潮流,給顧客以尊貴的享受。當然,現在的咖啡廳和西餐廳不僅限於休閑場所,它更多扮演了人與人交流、溝通與抒情的場所。如果妳喜歡交際,如果妳嫌朋友不夠多,如果妳有追求時尚的細胞,那麽--咖啡廳和西餐廳無疑是妳無悔的選擇!
比薩比薩
唇香咖啡吧
名典咖啡語茶
多柏思蛋糕店
澳門大三巴葡萄牙餐廳
昆明小西門好利來蛋糕店
七、外埠風情
昆明是壹個開放的城市,無論來自任何壹個地方的美食都壹概接受,並將之發揚光大。
外埠美食是由地方萊、少數民族萊、宮廷菜、官府菜、寺院菜和各地名特小吃組成的。它們的具體烹調技術和菜點風味又各具特色,各擅勝場。正是這些多姿多來的地方菜,構成了風味獨特的中國菜。亦有“八大菜系”之說,即魯、川、粵、蘇、閩、浙、湘。或曰“十大菜系”,即魯、川、卑、閩、贛、徽、揚、京、滬、蘇。而各地美食它都是講求刀工精細,講究拼配,調味多變,註意火候,要求烹制出來的菜肴色、香、味、形俱佳。
老東粥皇
小金牛食府
鼎罄緣酒樓
聚賓川菜酒樓
鴻鑫清真風味城
新人人海鮮酒樓
這裏的人人也香雞色澤金黃油亮,肉質細嫩,也是道頗有來歷的菜品,由在廣東烹飪大賽上獲獎的號稱“雞王”的烹飪大師莫建勤研發,選用名為“走地雞”的放養嫩雞,加入鮮椰汁及10余調料配制的“雞王汁水”腌制數小時後烤成。
累死我了,不過不用客氣。上面提到的這些店都很特色,妳可以挑著妳喜歡的風味選擇,這些店在普加網站上都能搜索到,這個帖子也是我在普加聊齋上搜到的,不過沒法給妳添加鏈接,妳就只能自己去搜壹下了。
帖子來源:/viewthread.php?tid=21196&extra=page%253D8&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