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邊紅心月牙蹄”,是淮南市的傳統名肴。選料精細,加工考究,在色香味形上博采眾長,風味獨特。相傳晉“竹林七賢”遍嘗滿桌佳肴,唯對此蹄倍加青睞。借酒助興,舉杯行今。金邊紅心月牙蹄,形似月牙,色澤棗紅,肉質細嫩,醇香可口。
酥糊裏脊
酥糊裏脊,是蚌埠、懷遠壹帶流傳已久的壹道名菜。蚌埠飯店的老師傅聶元忠,幼年曾在懷遠學徒,學得此菜的制作技術,為他人所不及。他用雞蛋清、濕澱粉、芝麻香油混合而成的酥糊,像著了魔壹般,入油即發,使人贊嘆不已!到蚌埠飯店就餐的客人,大都要點“酥糊裏脊”,以飽口福。
杏仁雞餅
杏仁雞餅,是壹道享有盛譽的傳統名菜,其味十分鮮美,為安徽菜系中的佼佼者,已載入《中國菜譜》中。建國以來,歷次烹飪技術大賽或名菜展覽,均被入選參賽、展覽。現在是蕪湖各大餐館高檔酒宴上的常備佳肴。杏仁雞餅采用純雞肉制成。 蕪湖耿福興、同慶樓菜館的名廚師制作此菜更為考究,受到國內外賓客壹致贊賞。
雪淋雞
雪淋雞,是蕪湖傳統名肴,歷史悠久,名播遠近。雞又名“燭夜”,為美食佳肴的上品。雞網味甘性溫,《隨息居飲食譜》謂:雞肉補虛暖胃,強筋骨。清代袁枚說:“雞功最巨,諸菜賴之”。由此可見,雞的營養價值之高。皖南地區歷年來對雞的食用頗有研究,隨著烹調技藝的發展,雞的制作工藝更趨精細,品種繁多,其中雪淋雞就是較為突出的上等佳肴。現在各大餐館的高檔宴席上,雪淋雞倍受歡迎。
鹽燜荷葉雞
鹽燜荷葉雞,是阜陽名廚盧其林制作的壹種具有地方特色的佳肴。歷史悠久,風味獨特,在阜陽久享盛譽。說起鹽燜荷葉雞,還有壹段趣聞: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第壹戰區副司令長官湯恩伯去臨泉縣郭寨巡視,路過界首縣,當地汪軍徐司令聞訊,立即安排接待。他為了討好湯恩伯,便指派專人四處尋找名廚備筵款待,終於請來廚師盧其林。備菜期間,盧其林買來20斤大鹽,被徐司令發覺,不問情由,大罵其壹通。盧其林這時是“秀才遇到兵,有禮講不清”也不分辨,只顧幹活。只見他手持壹只宰殺好的雞,抹醬油,淋料酒,又在雞膛內放進各種調料,用鮮荷葉包好,放進熱鹽堆裏熏燜。宴會將臨結束時,湯恩伯正想離席,突然聞妻到壹股荷葉清香,又見服務員端上壹道別致的荷包雞,湯恩伯食後大加贊賞。徐司令品嘗後,也眉開眼笑。湯恩伯尋問菜名,主廚盧其林答道:“鹽燜荷葉雞”。湯恩伯聽後,到處宣揚,這道菜由是傳揚開來。
八寶雞
八寶雞,又名“八寶全雞”。是蕪湖筵席上的壹道傳統名菜,色、香、味、形俱佳。八寶有葷八寶、素八寶兩種和甜八寶、鹹八寶兩味。主要是采用8種材料配制而成。其中同特點是選料考究,做工精細,造型美觀,滋味鮮美。何謂八寶?傳說是由民間流傳的“八仙過海”故事演變而來。壹次,八仙在山東蓬萊閣趁著酒興,各自拋出寶物,漂過海去。廚師們別出心裁,則把菜肴八種配料喻為“八仙”所使用的八種寶物,招徠顧客。
阜陽板雞
阜陽板雞,是潁州的傳統佳肴,經四代相傳,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由於配料齊全,芳香濃郁,湯鮮肉嫩,風味獨特,深受群眾喜愛。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阜陽李某,因家境貧困,以賣鹵雞謀生。起初因經營方法不善,僅把雞宰殺洗凈,放入鍋內加佐料煮熟整賣,因而無人問津。李某非常納悶,來了壹位老人,執意要買壹只雞腿,李某本不想賣,後來被纏得無可奈何才賣給他。但他從這件事中得到啟發,決定把雞分塊出售,即把雞按部位分成大小不同的雞塊,擺放木板盤裏,定為幾等價格。這樣鹵雞很快賣光。由於經營方法靈活,顧客花錢不多,每天索購者盈門,供不應求。這種鹵雞本沒的名稱,因是放在木板上銷售,所以當地人稱它為“板雞”。後經世代流傳,又稱為“阜陽板雞”,遠近聞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