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古地名,相信大多數中國人都聽說過雁門關的大名,作為重要的軍事隘口,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留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典故和傳說,極具歷史紀念和研究價值。
1、歷史介紹雁門關,位於中國山西省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裏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壹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雁門關從西周開始,***發生大小戰爭2000多次,如:穆天子西巡、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文姬歸漢、昭君出塞、隋陽帝北巡、宋徽(欽)宗虜北、漢高祖、漢武帝、唐高祖、唐太宗、李白、楊家將、徐達、薛仁貴、慈禧光緒南逃、毛澤東等都在雁門關留下了行經的足跡和歷史華章。雁門關入口處。和親亭。昭君出塞經過此處,和呼韓邪單於在此休息。
分道碑。清代晉商赴蒙、俄貿易經過雁門關時,經常發生車輛堵塞。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路旁再修壹條通道,在岔口立壹塊“分道碑”,規定車輛進出行走路線。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交通法規和標誌。
進入雁門關的石路。
觀音殿。雁門關路旁的觀音殿,最早建於明代,內有四面觀音石雕。古代晉商出入雁門關,必拜觀世音。
馬公殺虎處。古代雁門關經常有老虎出入傷人,當時馬公弟兄在此殺虎為民除害,弟死。百姓感激馬公弟兄,在此立碑。
2、景點介紹盤古石。雁門關最早文字記載《穆天子傳》出現在公元前960年,但這壹個石頭清晰有古繁體字“雁門關”三個字,定是盤古開天辟地時的鬼斧神工。
雁門關古道遺址。
千年磨損的石路。
古代運輸馬車。
天險門:雁門關主門。
“中華第壹關”,“雁門關樓”,天險門。
天險門,為關城主城門,門高12.5米。
門洞上方額匾“天險”二字,是武則天所題。
門洞青石板為明代原物。600多年車轍印向人們訴說著多彩而輝煌的過往。
偃公堂。供奉已知鎮守雁門關最早(前1022年)的大將軍,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姬幸(號偃)。因其鎮守雁門關有功,而建。
姬幸。
雁樓。位於天險門之上,建於明代。古代為兵丁巡察、_望之處。
雁門關樓。
險峻的山、城。
寬闊的城墻。
天險之關。
敵樓。
關塔。
歷代文人頌雁門關的碑林。
寧邊樓。位於地利門之上,又名六郎廟,為紀念北宋守關名將楊六郎所建。樓高12米,現為古代冷兵器軍事博物館。
3、交通指南1、公路
(1)北京方向:A:北京——大同——朔州——雁門關——代縣
B:北京——淶源——靈丘——代縣——雁門關
(2)河北方向:A:石家莊——太原——忻州——代縣(全程高速)——雁門關
B:阜平——五臺山——忻州——代縣(全程高速)——雁門關
(3)陜西方向:A:府谷——保德——五寨——原平——代縣——雁門關
B:府谷——保德——忻州(忻保高速)——代縣——雁門關
(4)河南方向:鄭焦晉高速——晉城——長治——太原——忻州——代縣——雁門關
2、鐵路
A:全國各地——太原——代縣,轉由公路到雁門關
B:北京——淶源——靈丘——代縣,轉由公路到雁門關
3、飛機
A:全國各地——太原武宿飛機場,轉由公路到雁門關
B:全國各地——五臺山飛機場(定襄縣宏道鎮),轉由公路到雁門關
景區內交通
(壹)由大運高速公路新廣武出口下高速,經208國道南行7公裏由關北進入景區;
(二)從代縣陽明堡鎮沿208國道北上30公裏,由關北進入景區;
(三)由大運高速公路代縣出口下高速,經高速路引道到代縣縣城,沿雁門關關南旅遊專線往北15公裏,由關南進入景區。
雁門關景區門票價格:/trip/84346.html
雁門關景區遊玩攻略:/tour/116346.html
雁門關景區附近美食推薦:/meishi/116343.html
雁門關景區附近住宿:/trip/116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