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誠做我該做的
? 希望我的努力能被大家認可
歲月無痕,走過的路,去過的城市,可能是以後再也去不到的地方,看過的風景,吃過的美食可能只有在記憶的味蕾中尋找了,壹切的過往只有在記憶中回憶了。
首先,溫州的特產美食,鴨舌,松糕,粉幹,麥餅,魚丸,至於其他的太地方特色的具體的也不太清楚,每個地方的文化習俗,地方特色都有當地的風俗民情。
鴨舌
松糕
紅油雞爪
桂花糕,小時候的味道。
壹種不會講的童年零食
裹著白糖的麻花
糯米做的,吃起來很軟懦
我們小鎮上的美食,是屬於我們90後這代人的回憶。
1.粉幹
炒粉幹是很具有我們當地民俗特色的壹道美食,先將粉幹微泡水壹會,再下配菜,鮮蝦,香菇,雞蛋,豆芽,豬肉等,(當然配菜也可根據自己喜歡的菜下入),根據生熟程度依次下鍋翻炒,生抽,食鹽調味,可以說很有技術特點的壹道美食,火候控制不好容易炒焦,分享壹個技術特點,炒的過程中可以添加幾次熱油。
當然粉幹不僅可以炒,三鮮湯粉幹也是壹絕,三鮮三鮮,通常有三種海鮮,最具代表的是鮮蝦,蛤蜊,小黃魚,再加以青菜,雞蛋等等。
2.炒年糕
炒年糕和炒粉幹步驟基本類似,配菜也基本上差不多,年糕以放大蒜炒最具代表性,也最好吃,也可以放青菜,因口味而異。當然也可以湯年糕,個人覺得炒年糕會更香,更好吃。
3.糕頭
糕頭配豆腐幹,絕配,感覺豆腐幹可以配任何早餐。以糯米,黏米,***同翻打而成,然後揪出壹小團,揉搓成面餅狀,配以各類葷素菜,比如土豆絲,蘿蔔絲,鹹菜,茭白,豆芽,油條,等等紅燒肉肉是可加可不加的,然後將邊緣對捏,再澆上兩湯勺的紅燒油湯,使其與其他食材完美的融合在壹起,兩個字,絕了。
4.食餅筒
跟糕頭還有壹種類似做法的我們當地叫做錫餅,也有叫麥油煎的,類似於山東煎餅,面粉加水揉至濃稠面漿,醒面,然後放置壹專門的鐵盤上攤成薄薄的餅皮,也加於類似糕頭的菜即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我們就吃這個,還有只屬於我們當地小鎮的節日,五月十三廟會,基本上也會吃,反正從我記事起每年我爸都會攤錫餅。
5.大荊麥餅
溫州壹帶,麥餅當屬芙蓉麥餅最為出名,在我們這邊土話叫麥谷,大荊原先的麥餅也是煎的,後來慢慢發展成專用的麥餅機,家庭壹般放高壓鍋裏,但危險系數太高,我曾就被高壓鍋邊緣燙過。個人覺得這款美食難度系數很高,餡壹般有兩種:鹹菜和梅幹菜,反正我喜歡吃鹹菜的,從最開始的2元壹個吃到現在10元壹個。做法具體就不說了,因為真的很難,壹個吃下去真的可以吃撐的那種。
6.糯米飯
糯米飯,我們習慣叫炊飯,也是早餐常客,糯米蒸好後澆上湯頭,配上豆腐幹,壹個早上能量滿滿,壹碗好吃的糯米飯,澆頭很重要,就像臊子面,澆頭壹般有肉絲,香菇,再配上油條,還有放蔥的,個人不喜歡放。
比如 : 燈餅,冬米糖,花生糖,等等個人感覺都很有特色,味道都還不錯,還有我們耳熟的三角街,餛飩,豆腐幹,煎餃,鎮街三寶,還有油炸,雖然知道是垃圾食品,但真的很好吃。至於以上美食,以及沒有提到的美食,就不壹壹介紹了。
溫州,沿海城市,我的家鄉也算吧,靠海吃海嘛,盛產海鮮,關於海鮮的介紹有時間專門寫壹篇吧。
家鄉的美食差不多就告壹段落了。
高中畢業第壹站,烏魯木齊,壹個遙遠而又神秘的城市。關於新疆的美食,雖然吃過不多,但也會去了解,新疆的美食真的太多了,先說下新疆人餐桌上主要的原材料: 羊肉,牛肉,西紅柿,辣椒,土豆,胡蘿蔔,洋蔥(皮牙子)。
說起新疆,第壹就會想到新疆羊肉串。烤肉是當地少數民族必不可少的美食,羊肉用鐵簽串好後,用鐵簽的目的是為了裏外均勻受熱,調味品就是孜然,辣椒面,就是這種簡單的調味才保存了羊肉本來的味道,西北嘛,大塊吃肉,羊肉串也是很大串的,肥瘦相間,羊肉串配饢是當地少數民族最佳的飲食方式。
紅柳烤肉,是哈薩克民族的風情烤肉,用紅柳枝削尖後穿肉炭火慢烤。
說完烤肉,說壹下新疆的面食,那新疆拌面絕對是壹絕。勁道彈牙的手堿面,加上以西紅柿,牛肉,辣椒,為主炒成的澆頭,倒入面盤中,大口的滋溜聲並不是引起臨桌的反感,反而這是壹種習慣,不夠還可以加面,配以生蒜,別有壹番風味。
另外還有壹種比較有代表性的叫納仁面,壹般出現在大盤雞或者手抓羊肉中。大概兩公分左右寬,長度不等。
說起大盤雞,也是新疆美食的主角,大盤雞最早起源於沙灣縣,原先是小盤的辣子炒雞演變而來,後因不夠吃,換成大盤,大盤雞從而得名。主要原料:散養土雞,土豆,辣椒,最後加入納仁面,形成了壹種既有菜,又有肉,又有面的飯菜合壹的經典做法。
抓飯,是新疆各民族的主食之壹,主要是由紅,黃胡蘿蔔,皮牙子,羊肉,大米,最後加以葡萄幹作為點綴,因為不吃羊肉的我直對素抓飯還不那麽排斥。
烤包子和饢。
烤包子和饢選用的坑大小不壹,烤包子選用的坑相對來說小壹點,都是用堿土砌成,撣入大量的鹽水後,坑越燒越硬,保證在長時間使用後不會坍塌,烤包子的餡料也極為簡單,羊肉配皮牙子,加入適量的食鹽即可,羊肉的鮮美並不需要加入其他調味品,入坑前先撣入大量的鹽水,使其迅速降溫,再將做好的包子依次快速放入坑中,然後在撣入大量的鹽水,蓋上厚布,待餡料蒸熟後打開厚布,使其表面烤至金黃即可撈出。
饢坑相對來說比較大壹些,入坑跟烤包子相似,傳言唐玄奘去印度取經時經過絲綢之路時,路上帶的幹糧就是饢,喀什老城的老人們的壹天從壹碗茶,壹個饢開始。
新疆的美食還有很多很多,薄皮包子,羊腿面包,湯飯,烤全羊,烤雞蛋,瑪仁糖(切糕),手抓羊肉,面肺子,馬腸,等等,壹些只聞名字,並未吃過。
新疆由於日照時間充裕,晝夜溫差大,所以新疆的瓜果含糖量特別高,特別甜,吐魯番的葡萄,庫爾勒的香梨,哈蜜瓜,西瓜,葉城的石榴,無花果,杏,等等。另外幹果也非常出名,薄皮核桃,巴旦木,杏仁,杏幹,無花果幹,葡萄幹,和田大棗。
新疆的美食有機會再去探尋,匆匆別過後,下壹站,甘肅。
甘肅,中國最狹長的省份,黃河流經的省份,從東邊的天水市到西邊的嘉峪關市,全長1655公裏。
蘭州,甘肅的省會城市,給人的第壹印象就是蘭州拉面,其實,在蘭州沒有拉面,只有牛肉面,中國十大面條之壹,蘭州的早晨都是從壹碗牛肉面開始,大街小巷大大小小的牛肉面館,牛肉面不僅有這個城市的象征,還有特有的牛肉面文化,源於唐代,始於清朝,牛大骨熬制而成的湯底,配以白蘿蔔,紅油辣子,香菜,蔥,點綴。壹碗清湯牛肉面就制作好了,本地人壹般都加個雞蛋,點個小菜,記得我還在的時候是6塊錢壹碗。
蘭州感覺除了牛肉面,就只有羊肉了,臨夏回族自治區的手抓羊肉算得上美味,對於不吃羊肉的自己來說真的壹點興趣的都沒有,靖遠的羊羔肉,嫩而鮮,確實很不錯,此處就略帶而過吧。
蘭州正寧路夜市,應該來說是吃貨們必去的壹個地方,雖然沒有回民街這麽有名,但也只有那裏了。首先來壹碗牛奶雞蛋醪糟,先把牛奶燒開,加入醪糟,打上雞蛋,最後加入葡萄幹,芝麻等,奶香加上醪糟的好感,組成了記憶的味道。
除了牛奶雞蛋醪糟,正寧路基本上也沒有什麽吃的了,烤肉,烤魚,羊腿,羊肉,等等。
甘肅的美食可能了解到的也不多,定西土豆之鄉,當地人會把土豆做成各種小吃,比如洋芋鉸團,什麽壹些名字我都記不起來了,還有涼面也是特色,蘭州也是中國的百合之鄉。
歲月穿梭,時光荏苒,也曾短暫去過西安。
西安,西北最大的城市,以面食為最。岐山臊子面,羊肉泡沫,涼皮,肉夾饃,肉丸胡辣湯最有名的五大名小吃。
臊子面的臊子極為講究,壹碗好吃的臊子面從澆頭開始。
如果說蘭州人壹天從壹碗牛肉面開始,那麽西安人的早晨應該從壹碗胡辣湯開始。
既然來了西安,對於美食來說可以不去看鐘樓鼓樓,但回民街壹定要去。回民街,是由很多街道組成的統稱,西安本地人稱"回坊",壹般指北院門這條街。具體真的不記得回民街的特色小吃了,只依稀記得街口是從烤肉開始的。對了,還有鏡糕,應該是很多西安兒時的味道吧。
匆匆別過西安後,去到寧夏的壹個小縣城。在壹個小縣城,真的沒有特色美食,只有當地的傳統美食,可能是飲食差異的關系,吃不慣當地的食物。可能唯壹讓大家知道的是寧夏的枸杞。
壹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成都。
成都,天府之國,西南最大的城市,環球中心,亞洲最大的購物中心。大街小巷到處都是麻辣火鍋店,基本上不會點鴛鴦火鍋,沾料壹般只是壹碗香油,或加蒜末,毛肚,黃喉,鴨腸,鴨血,肥牛,這些都是火鍋必點食材。
串串是類似於火鍋的另壹種表現形式。將各類食材用竹簽穿好後放入鍋中。
還有壹種也是以竹簽形式,最早是以陶器缽盛放配以麻辣為主料,加上各種調料的去骨雞片做成的,叫做缽缽雞,樂山壹代最為出名,後慢慢演變成現在的多食材。
四川的每個家庭中都有自己的泡菜壇子,泡姜,泡蘿蔔,泡豇豆,感覺壹切素菜都可以放進壇子裏,而且壹些菜肴中都會加入泡菜,使其口感酸爽麻辣。川菜代表回鍋肉,麻婆豆腐都是經典。
蘭州有牛肉面作為代表,四川當然也以擔擔面最為出名,比起牛肉面的清湯,擔擔面講究的是佐料,麻辣口感跳動妳的味蕾,讓人壹天都充滿能量。
成都除了經典川菜,面食,還有很多名小吃,口水雞,龍抄手,鐘水餃,傷心涼粉,夫妻肺片,肥腸粉等等,還有很多因為了解不夠詳細,所以不能壹壹列出。
豆花飯,也是特色名吃之壹,超級下飯,只是過於麻口的海椒沾料,真心吃不來。
吃兔頭,食兔肉,在成都也是隨處可見,吃兔頭,很講究章法,鮮香味美,口感極佳,吃的就是壹個麻辣。兔肉,也是餐桌上的佳肴,泡椒,海椒,辣椒,姜絲,吃的是鮮,辣,邊吃邊擦汗的感覺。
對於美食來說,到成都妳可以不去天府廣場,可以不去春熙路,可以不去看大熊貓,但妳壹定要去寬窄巷子和錦裏。
寬窄巷子,作為成都的壹張名片,***分為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是成都美食的重要體驗地,講訴成都美食的起源和壯大,比如老媽兔頭,三大炮,冰粉,甜水面,等等都是象征。
錦裏,武侯祠的壹部分,錦裏不同於寬窄巷子,錦裏講究的是三國文化,西蜀重要的商業街,最有名的應該是張飛牛肉。
離開成都向南2000公裏,到達福建的壹個縣城,靠近潮汕,口味也都偏向潮汕口味。廣東嘛,腸粉是代表之壹,壹種用大米做成面漿,再通過器具蒸熟的壹種米膜,再配以生菜,豆芽,雞蛋,牛肉,淋上醬汁,灑上煸炒的蘿蔔幹,口感Q懦,湯汁鮮美。
牛肉粿條,壹種類似於河粉的面食,潮汕人稱為粿條,應該是用大米做成。粿條即可做成湯食,也可以炒著吃。
貓仔粥,放有海鮮,豬肝,肉丸,比較清淡,湯底非常鮮,也可以放面,粉絲。
砂鍋飯,應該不是當地特色小吃,但引入海鮮為主題,另壹種砂鍋粥也是放各種海鮮為原材料,吃的就是壹口鮮。
鴨肉飯,當地人喜食雞鴨鵝肉,大街小巷常見的雞,鴨肉飯,米飯配以炸過的蒜蓉,加壹碗蘿蔔清湯,鴨肉沾以沙茶醬入口甜美鮮嫩。
即便沒有到過潮汕,在緊靠的縣城,依舊可以吃到潮汕牛肉火鍋,只是沒有那麽正宗罷了,相比成都的麻辣火鍋不同的是潮汕牛肉火鍋,以清湯作為湯底,吃的就是壹個鮮,嫩,現切的新鮮牛肉,勁道彈牙的牛肉丸,無需多余的配料。
關於美食差不多就要告壹段落了,收集的不詳細,描述的也不夠客觀,但是壹直在致力於更好的文章。
故事的開始總是讓人猝不及防,結局往往錯綜復雜,失望曾經,向往過去,憧憬未來,如今都已煙消雲散,生活依舊繼續,美食繼續探尋,有機會可以去更多的地方,看看停停,不管以何種方式,記錄那最美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