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有哪些東西是小時候不愛吃,長大後突然就愛吃了?

有哪些東西是小時候不愛吃,長大後突然就愛吃了?

我們可能都有過,就是小時候非常討厭吃的蔬菜,比如苦瓜、香菜、胡蘿蔔、芹菜、洋蔥、青椒等;長大後卻發現沒有那麽反感了,甚至還喜歡上了這類蔬菜。或者是小時候不喜歡喝咖啡和茶,覺得特別苦,喜歡喝糖水和汽水之類的甜飲料;長大後正好相反,慢慢喜歡上了苦澀的咖啡和茶,摒棄了糖水。那麽這究竟是為什麽呢?是小時候我們太挑食?還是長大後的我們有意識地去改變了我們的飲食喜好?我們的飲食喜好又與什麽有關呢?

01

首先說壹下我個人的經驗吧,小的時候,我對香菜、胡蘿蔔、芹菜這類蔬菜簡直是“恨之入骨”,而且是異常敏感,尤其是香菜,只要放上壹點,我肯定能聞出來,整盤菜都不會吃上壹口的。慢慢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學了食品營養學之後,我意識到了這些蔬菜的營養價值,開始嘗試著去吃。到現在,我不僅不討厭這類蔬菜,反而是特別喜歡吃了。因為我知道此類的蔬菜往往營養價值更高,含有更多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所以說,這樣看來,這種對有異味的蔬菜感到討厭好像純粹是心理因素導致的。但是事實並非這麽簡單。

02

說壹下為什麽這些蔬菜會有異味(有人說香味,有人說臭味)吧。以香菜為例,香菜的揮發油成分比較復雜,我們吃的莖葉中的主要成分包括壬烷、癸烷 、苯 乙醛 、十壹烷 、癸醛 、環癸烷 、十壹醛 、十三 醛 、十四醛等。喜歡香菜的人會把它的味道形容為鮮香(比如我的父母),但是對於小時候的我來說,這種氣味真可以稱得上是奇臭無比。同壹種氣味,為什麽差別會這麽大呢?

03.說壹下影響人類味覺偏愛的因素吧。

影響人類味覺偏愛的因素大致可以分為遺傳和文化兩個方面。味覺(酸甜苦辣鹹鮮)的感知與舌頭、咽喉以及食道等結構都有關系。感知味道的受體分布在這些結構的表面,雖然呈區域性分布,不同的部位感受到的味道可能不同,但是也有穿插,只不過敏感度不同罷了。這些受體接受到來自食物味道的信號之後便迅速傳遞給大腦,由腦部相關部位進行分析和存儲味覺。已經有研究證明,這種對食物不同味道的偏好與特定的基因有關,也就是說受遺傳因素的影響。當然,這並不是說如果父母都喜歡某種味道孩子就會喜歡(比如我)。這其中也可能是因為遺傳變異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