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為什麽要吃團子
客家“硬飯丸”也叫“立夏丸”,是我家鄉客家祖地福建寧化地區的壹種時令美食。每至農歷四月“立夏”時節,寧化的城市鄉村,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做“硬飯丸”,以此迎接夏天的到來,以祈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立夏”節氣,表示夏天的開始,氣候起了變化,晝長夜短,天氣漸熱,人易疲勞,四肢無力。為了蓄積補充體力,聰明節儉的客家先人,並沒有什麼高級營養品,便就地取材,利用自種的大米原料烹制出“硬飯丸”這種美食。靠它來補充營養,強身健體。特別是鄉村農民要早起晚歸,承擔繁重的體力勞動,夏季農忙開始,須加勁耕作,更要添添力氣,補補身子。因此,在家鄉流傳著︰“立夏不做丸,晦氣到明年”的農諺。
立夏團子怎麽做好吃
1、粳米用冷水浸泡2小時。
2、用勺子盛出米放攪拌機裏打成米漿。打米漿時,水應該剛剛沒過大米。
3、鍋內放少許水,燒開。
4、粳米粉槳倒入開水中,用勺子把米漿的沈澱攪散,中火慢慢攪拌燒開,壹定要不停攪拌,慢慢地,米漿逐漸變成了透明的粘糊。米漿在加熱的時候,會出現塊狀與水狀的分離,沒有關系,堅持攪拌,適當的用勺子把生漿揉壓,這樣基本上米漿能全部變色,能揉成粉團了。掌握不住火候的,可以在最後階段改小火,會有少部分的糊鍋,但不厲害。
5、放油炒,等米粉顏色微黃時,加入炒熟的芝麻、花生米和橘餅絲(正宗的立夏團子放切碎的油渣或瘦肉或五花肉),拌勻。
6、趁熱,用勺子把米漿糊使勁的壓揉成團。
7、手上滴壹滴油(粉團揉好以後是非常粘手的,所以在捏的時候,手上要抹油。)搓開,粉團揪成小劑子,在手裏捏成餃子皮狀,放入餡,收口,在手裏搓成圓形。立夏團子外皮是甜的話,餡選用肉餡。外皮若加了油渣或肉末的話,餡用紅糖。純素的就不用說了,呵呵。
8、把成型的立夏團子放鍋內或蒸或煮。
肉餡的制作方法
1、五花肉或瘦肉切小細丁,略剁,肉稍微比肉末粗壹點。
2、黑木耳、蒜苗、香菇、紅薯粉絲分別在熱水裏焯煮2分鐘後,過涼水,然後去水分,剁成碎末。剁壹片姜,成姜末。
3、鍋裏放油,八成熱,倒入姜末,肉末煸炒熟,盛出。
4、底油,小火,倒入香菇,木耳,蒜苗,肉末混合,加適量鹽,盛出。
5、加入紅薯粉絲,少許香油,少許胡椒粉,攪拌均勻,調成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