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愛:自愛是自尊的基礎。盡管我們有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但我們總體上還是愛自己的,心中會有壹個聲音:我們值得被愛和被尊重。這種無條件的自愛不取決於我們的表現。這解釋了為什麽我們可以在經歷挫折和失敗後重新站起來。自愛把人從絕望中拯救出來。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我們對自己的看法以及我們對自己優點和缺點的主觀評價。如果壹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和期望是積極的,它就會成為壹種內在的力量,使人們忍受挫折和考驗,並敦促人們實現更高的目標。
自信:自信是自尊的第三大支柱。信心是與行動相對的。自信的人有能力在重要場合采取適當的行動。不過度害怕未知或挫折是高度自信的表現。
家長到底能做什麽?
要提高孩子的自尊心?
1.提供高質量的陪伴
每天或每周留出固定時間陪伴孩子,放下手機和工作,全心全意陪伴孩子。例如,晚飯後壹起玩壹個小遊戲,睡前壹起看書並分享,安排親子旅行時間,慶祝特殊的日子(生日、節日)等。,讓孩子感受到被愛和被重視,並給予他們足夠的溫暖和安全感。
2.在妳的能力範圍內分擔家務
讓孩子盡可能多地做家務,比如掃地、扔垃圾和洗碗,這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還可以建立他們的家庭責任感。教孩子做壹道菜或邀請他們壹起完成壹頓晚餐,始終認同他們,讓他們找到自我價值和成就感。
3.註重不同階段孩子必備能力的培養。
保持小規模的成功是建立自尊的有效方法之壹。當壹個人能夠有所成就時,他的自尊心往往會增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要關註並鼓勵孩子做與身心發展相匹配的事情,比如:孩子3歲時,學會自己吃飯;6歲時,學會獨立穿衣服;8歲時,我打掃房間等。
4.給孩子自主權
讓孩子們自己選擇興趣班、假期的服裝搭配、作業後的業余時間安排、周末或假期的旅行計劃等。只要安全,不給他人造成傷害和麻煩,就可以自己決定。
5.做好事後引導和教育工作
不要急著批評和責備孩子。妳不妨事後對他們進行教育,並在他們做事後進行引導,這不僅照顧了他們的面子,而且使他們能夠真正認識到問題,並在事後回歸理性時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珍惜和接納孩子的獨特性,真正尊重他們的獨立性,並用無條件的愛和有條件的教育方法幫助孩子找到安全感和歸屬感,同時找到價值感,建立良好的自尊水平並擁有健康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