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按時起床後,看到篦子上擺得齊齊整整的餃子,心裏又遲疑起來,就想,大早上就吃餃子,家人會不會提不起興趣來吃飯?
因為早上起來吃飯,沒有運動時容易沒食欲。假如不吃掉餃子的話,我們初二去我媽家走親戚不回家,最早也是幾天之後才回來,屋裏溫度又不低,餃子會不會變質?我心裏在矛盾著,不過我的手還是習慣性地打開凈水機接水在鍋裏。
做了決定,還是下餃子吃,把余下大概壹人壹碗多餃子的量給吃掉,這樣省得浪費食品,不比壞掉要強很多嘛!既然已經包好了就不能讓它壞掉,要及時止損,得發揮它的作用。
我就把鍋放在電磁爐上開燒,大約十幾分鐘後,水燒好了,我把多余出來的水倒出來在炒鍋裏壹些。顛倒倆鍋的位置後,把餃子鍋放在天然氣竈臺上,繼續燒水準備下餃子。
當水大滾起來,咕嘟咕嘟冒泡,蒸汽直往上沖,鍋裏水波翻起大波浪時,我就把餃子壹個個,壹排排扒拉進鍋裏邊。接著,我趕緊拿起勺子觸動鍋底開始,輕輕地向周圍貼著鍋底觸動,生怕餃子由於皮子沾水溫度升高而變得粘糊粘鍋底,被碰到皮子易爛,隨之裏面的餡兒就會立即跑出來。
當觸動鍋底壹圈後,確定餃子沒有粘鍋底的,也沒有爛皮後,就蓋住鍋蓋,等著水蒸氣把鍋蓋頂起來,餃子滾第壹滾兒。這時,電磁爐上另壹個鍋裏的水重新燒開,把之前準備好的芹菜切成段放進鍋裏,放點鹽與食用油增加口感。
幾分鐘後,把芹菜撈出來放進涼水盆裏泡著。這時候,餃子鍋被蒸汽頂起來了,打開鍋蓋,往裏面加水,勺子再沿著餃子貼緊的鍋邊兒直接向對方沖壹沖,重新加蓋,等著餃子第二次滾起來。就這樣,以此循環,直到滾起來第四滾兒,餃子就熟了。
這裏有個關鍵點,當餃子滾起來第二滾時,加水後,就不要再蓋蓋子了,因為前兩滾兒自己把皮裏面的肉餡兒給煮熟了,最後將滾兒就要把餃子皮子給煮熟了。如果繼續加蓋的話,就容易使得餃子皮兒發黏,吃在嘴裏不筋道,口感就要給打折扣。
再者,當餃子下進鍋裏後,最好往裏面加點鹽,聽說加碘鹽後餃子皮更加耐嚼,還是不容易爛掉。
下餃子說容易也容易,說不容易也有時會使得餃子皮開口。
如果是素餃子的話,就不要滾那麽多次,可以減少壹次水滾次數。就是餃子下鍋裏後,前後添水兩次,水滾三次就成。其余關鍵點,與下肉餡兒餃子的流程是壹樣的。
餃子下好後,勺子撈出來在碗裏,提前準備的香菜切碎放在小碟子裏,點上老陳醋與香油數滴,就可以蘸著吃了。
提前準備好的芹菜加生抽與香油,拌均勻,稍微帶上點醋,就著餃子吃。
壹口咬開餃子皮,裏面的大肉香味混合著大蔥的鮮香味,同那溢出來的汁水,就著這與肉菜中和的素菜、蘸料壹起,吃起來也別有壹番風味的,越嚼越香。
隨著黨的領導政策越來越好,無論是過年還是待客時,人們把包餃子看得都沒有先前那麽重要咯,這恰恰也說明: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了,餃子已經不是餐桌上像先前那樣唯壹的美食,不過餃子還是大眾餐桌上的美味,或許這就是所謂的“餃子情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