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天的鹽攝入量應低於6克,相當於壹個啤酒瓶蓋的鹽量。寶寶每天的攝入量是多少?馬結合2016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給大家算了壹下。
不同年齡的寶寶每天攝入多少鹽?
根據2016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不同年齡寶寶每日鈉的推薦攝入量如下。
0-6個月:170毫克
7-12個月:350毫克
1-3歲:700毫克
4-6歲:900毫克
根據“1克鈉= 2.5克鹽”的公式,從上到下依次為0.4克、0.9克、1.8克、2.3克。親愛的孩子們,請根據寶寶的年齡坐下來計算寶寶每天的鹽攝入量。
1歲前無需加鹽。
食用鹽,也就是氯化鈉,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鈉。鈉的主要作用是調節人體的滲透壓平衡,保證人體的正常功能和運轉。
不同年齡的寶寶都需要鈉,但補充鈉並不意味著吃鹽。鈉廣泛存在於許多天然食物中。
0-6個月的寶寶主要是母乳或配方粉。母乳可以充分滿足寶寶對鈉的需求,而配方奶粉中的鈉含量更高,所以這個階段的寶寶只需要吃飽喝足即可。
7-12個月可以添加輔食的寶寶仍然不需要吃鹽。嬰兒米粉、嬰兒面條、雞肉、魚肉、雞蛋、水果和蔬菜都富含鈉,因此無需補充。如果添加過多,會增加腎臟的負擔。畢竟,寶寶的腎臟發育仍然不完善。
鈉不同於其他營養素。正常情況下,人體很少缺鈉。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會發生,比如高溫、吃得少、出汗過多或腹瀉。對於嬰兒來說,鈉缺乏癥更為罕見,所以親愛的孩子不必太擔心。如果身體真的缺乏鈉,也應該註意從食物中獲取鈉,而不是從鹽中獲取。
1-3歲可以加壹點鹽,前提是控制“隱形鹽”的攝入量。
如上所述,壹個1-3歲的嬰兒每天可以攝入700毫克鈉,相當於1.8克鹽。然而,媽媽咪認為鈉完全可以從食物中獲取,如牛奶、主食、肉類、綠葉蔬菜、水果等。所以咪媽總是不厭其煩地和身邊的媽媽說:他們都說1歲以內不要加鹽,但是3歲以內最好不要加鹽。
另壹個原因是,除了正常的飲食外,寶寶的零食中也含有大量的鹽。如果壹個人不小心吃了壹片面包或幾口番茄醬,這壹天的鈉攝入量就會超標!
米媽媽隨便搜了壹下,結果真的讓我震驚。原來我們每天給寶寶吃的東西,其實含有這麽多的鹽分。
如前所述,鈉廣泛存在於大量食物中,如魚、肉、海藻、菠菜、香蕉、芒果、橙子和鈉。此外,餅幹、全麥面包這些用來加餐的零食,其鈉含量也不低;至於海苔、果凍等零食就更不用說了。
除了食材,家裏常見的調味料,如醬油、味精、豆豉、蠔油、雞精、番茄醬、沙拉醬和花生醬等都是隱形鹽生活的地方。
最意想不到的是,甜食是隱形鹽的重災區。不要認為有甜味的東西不含鹽。比如米媽媽買了壹包話梅,每100克的鈉含量居然是13000毫克,當場嚇尿!吃100克李子相當於吃13克鹽!我這麽多年都不敢吃零食,但是鹽!OMG!
給寶寶“控鹽”,妳應該這樣做。
1歲以下的寶寶壹定不能吃鹽;
1歲以上的寶寶,盡量單獨為TA準備飯菜,以清淡少鹽為主,讓寶寶習慣和適應清淡飲食。我真的沒辦法。和大人壹起吃飯時,媽媽做飯時壹定要少加鹽——這不僅是為了適應寶寶,也是為了讓全家人受益。
加餐時選擇健康的零食,如水果、酸奶、奶酪等。
學會閱讀食品包裝上的標簽,並註意鈉含量壹欄。1克鈉= 2.5克鹽,妳可以自己算算。
烹飪時盡量改變口味,少放醬油和鹽,堅決不放味精和雞精。事實上,許多菜肴都可以用醋和檸檬汁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