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寧有地方特色小吃嗎?
甘肅會寧小吃 碗拔子---用小米面、玉米面、谷子面等做的類似窩頭的食品,因為做是將和好並經發酵的面放在碗裏顛成扁圓狀,所以叫碗拔子。(壹般做時好像都和洋芋壹起蒸的,鍋底放洋芋周邊放碗拔子,蒸焦了的那個黃瓜瓜更好吃)白饃饃---只要用白面(好的小麥面)做成的饅頭、餅的統稱。花卷---制作同饃饃或饅頭原料相同,不同的只是蒸的時候給面裏面放油擰出花蒸熟即可.油饃饃----用白面(有時也用蕎面或者在白面裏加少量的雜面)烙成的餅,在烙的過程中放入食品油。甜饃饃----用糜面或可以加少量的小麥面經發酵之後將面和成稀糊狀,然後倒在鍋裏的凈巴子上蒸熟的食品.也稱(倒鍋子)碗砣子(瓦砣子)---用雜面經發酵後將面和成稀糊狀,然後分別倒在碗內蒸熟的食品。油餅子---用白面或是其他面發好後,放好堿趕成圓餅,中間鉆個眼放油鍋裏炸熟的食品.散散子---不用發面就可以做得好吃的,和面時裏面多放些雞蛋更好吃噢!炸法和油餅差不多烤鍋子---.用發酵好的白面,放在爐子上的烤鍋子裏面烤制而成的饃饃,壹般比鍋裏烙的饃饃勻稱也厚.饃饃成凹凸行,烤鍋子成平面行.憲蹄----小麥面做的大的饅頭,必須是圓的與普通饅頭的區別就是普通饅頭可以是切的而憲蹄必須是圓的.馬蹄子---用發酵好的白面蒸的花饃饃,壹般都是誰家有小孩子滿月.村子裏的人都蒸馬蹄子去給看滿月.幹饃饃---將饅頭切成片,在鍋裏用慢火烘幹,有時也用強太陽曬,這樣壹來不易發黴。會寧的學子們的常備食品啊。草面(熟面)---不是飯館裏那種炒面,是將小麥或者油麥等炒熟後再磨成的面,上等的炒面在制作時加入白糖等。棋花子(會寧南部叫疙瘩)---可以用白面、蕎面、白面和豆面(油察面)搟成壹大片,然後切成細長的菱形狀的面食。長面(長飯、臊面)---用上好的白面搟成並切成約2-5毫米寬且很長的面條,有時用壓面機壓切而成,吃時可做好鹵子湯(形式多樣)。涼面----用上好的白面搟成並切成約2-5毫米寬且很長的面條,有時用壓面機壓切而成,煮熟之後撈出來過水也可不過加入油鹽涼好了,放在案板上和盤子裏什麽時候吃的時候挑起來吃就可以了.夏天多都加漿水吃.冉窩子---不用湯的長面面條,特色在於吃時把下熟的面條撈出後直接用豬肉臊子及調料拌好。那個香呀就不用形容了.蕎面節節---用蕎麥面搟制並切成的寬約5MM、長約10-15CM的面條。米和和---在很稀的小米稀飯中下入搟制並切成菱形狀的面條,調入大肉臊子及調料而成.扁豆飯---把扁豆下入水中煮熟,然後下入搟制並切成菱形狀的面條,調入大肉臊子及調料而成.削片子----壹般都是用雜糧做的,記得最長吃的都是蕎面做的把面和的比較硬的那樣,之後拿刀削成薄厚大小不壹的面片煮熟.吃著硬硬的很有口感 .饃饃雜-----壹般都是好的饃饃幹了或者是饃饃要不好的時候,把饃饃給捏碎了放油和蔥花給炒了,尤其炒幹點更好吃.!瓊饃饃----壹般都是雜面做的,把水燒開了放入壹定比例的雜面蒸到壹定的時間,就是感覺差不多了揭鍋使勁翻攪翻攪.就可以了.洋芋蓋被兒----把切好的洋芋菜炒半數加入各種調料在加入需要量的水,在把搟好的面切好了蓋在洋芋菜上,等熟了翻好攪勻就可以吃了,很想念的地方美食噢!盼湯----就是用白面和成好多的歲歲子,放入燒開的開水中煮熟就好了.小時候上學早晨最長吃的就是這個了.葛兒----北京叫菜盒子,就是把炒好的菜餡放入搟好的面皮中,之後給粘好了放入鍋裏放上油給烙熟了即可.現在最想吃的就是已經很不多見的叫“麻副葛兒”了.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了.漿水---用野菜或者白菜、芹菜等發酵制成的湯水,裏面放些顏歲(香菜)味道更好的,有解暑、清熱之功效,有酸味。想想饞的都流口水.酸飯(漿水面)---包括各種上述各種面條等食品,吃時在湯內加入適量的將水的飯的統稱。散飯---用小黃米蒸成略稀的米飯,然後在裏面攪拌入面粉(各種面均可)當然小時候喜歡吃白面做的.攪團---用蕎麥面和小麥面制成,做法是燒開適量水後,火力不減,壹邊往開水中均勻地撒面,壹邊用搟面杖攪動,當面在鍋裏形成面團時即可,再加以湯鹵食之,其湯鹵可以是將水,也可是肉菜做成的湯鹵.面片子---手搟面切成類似正方形後煮熟並調以各類菜肉及調料的湯面,也有揪制的面片(揪片子等其它名).點心---用上等白面、白糖、豬油等壓制成的塊狀品,形狀由殼而定。血面---用雞血或豬血和的白面,壹般都是機器壓的.壹片白面的壹片血面的壓好之後把兩片子面粘在壹起壓壹邊,就成了壹面白的壹面紅的,然後切成好了即可自稱血面.跌疙瘩---用雜糧面和好用筷子跌制成的面疙瘩,再將湯調制後做成的食品.煮(燒)洋芋---把洋芋煮\蒸\燒熟後直接食用.還有壹種吃法就是把煮熟的洋芋撥皮之後搗歲加入油和鹽拌勻吃也算美味.最豪華的當數:席,席有講就,各有名稱,如九魁、十全、十三花,每種名稱的席應有必須有的菜,且在桌上的擺放也有講究,什麽菜應該在什麽位置相對固定。席壹般是在紅白事、春節期間制作食用肉丸子---用被鉸碎的大肉加入各種調料蔥等(有時加入土豆粉),粘成雞蛋大的圓球狀,外表粘有少許大米粒,然後蒸熟,有時用顏色點綴.卷聯子---成份與肉丸子壹樣,不同之處在於卷聯子是把調制好的肉餡等均勻地鋪於薄雞蛋餅上,然後卷制而成,蒸熟後同樣塗以顏色,食用時將其切成片騰熱.血腸子---用剁的豬肉加蔥也有加洋芋的拌成餡.然後灌入豬大腸裏面.之後放在鍋裏放凈巴子上蒸,蒸的時候要來回的給拿針軋眼放氣,不放氣就蒸漲破了,哈哈破了就不好吃了.蒸熟切成片攢蒜吃那個味就不用多說了吧!在說我怕淌汗水…扁食---也叫餃子現在老家包的扁食在城裏已經很少見了,想想還是家裏做的洋芋菜的和蘿蔔的最好吃.甜醅子---將油麥洗幹凈後煮熟,然後加入發酵酒曲,在較溫暖處半密封狀態放置發酵,發酵好後有醇香的甜味並伴有些許酒味,香甜可口.涼粉---用蕎麥珍做成,較為復雜,有解暑之感,調入漿水或醋,(老家壹般都用漿水吃)加入韭菜鹹菜.饞死大家,哈哈,其實我更饞啊腌蔬菜----就是冬天用大白菜腌的蔬菜,有的地方也叫酸菜,不過不同於夏天的那個酸菜,最簡單的吃的就是撈出來切了就可以吃,也可拿壹大朵整的吃好過癮,還有壹個好吃的辦法就是用腌的豬肉片子把菜炒了肉也不油了菜味道更好了,下著吃散飯那個香啊都不用說了.漿水---用野菜或者白菜、芹菜等發酵制成的湯水,裏面放些香菜味道更好的我新發明的哈哈,有解暑、清熱之功效,有酸味。想想饞的都流口水.釀皮子---把白面和好,用水洗裏面的面精洗好之後放蒸釀皮子的凈巴子上蒸了.然後冷卻.吃的時候切好就可以了.辣子醬---具體不是很清楚,反正放入面加辣椒在鍋裏熬,之後加入黃豆熬很長時間顏色紅紅的那種可好吃了,題軟軟---(所謂的地耳吧)山上和崖邊地壹種野生食品,尤其下雪之後揀的時候更為多其實也不是多只是泡漲了顯得多.用肉和了拌成餡蒸包子和包扁食真是美事中的美事.米面蛋蛋---(好像也有叫糜面疙瘩的)用黃米面做的湯面,小時候吃過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