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天下起了雨。我和小朋友們不能在外面玩,我只好壹個人在家裏看電視,但是腦子裏總是在想吃湯圓。
奶奶從超市裏買了許多湯圓。我圍著奶奶要她馬上煮湯圓給我吃。奶奶說“好的”。說完,奶奶就開始煮湯圓。等奶奶煮好後,我馬上拿個碗走過去,奶奶給我盛了壹大碗。我高興地端起湯圓就壹下子吃了十幾個,吃得我的小肚子脹脹的。味道真好啊!奶奶問我還要不要。我說不要了,壹點也吃不下去了。
吃好湯圓,爺爺說要去油菜田裏玩火把。盡管天還在下著小雨,我也急忙跟著爺爺去了。爺爺拿了許多個稻草,我也幫爺爺拿了幾個。到了田裏,爺爺用壹根竹子塞進稻草把裏,用打火機點後,拿了給我。我拿著火把在岸上跑。爺爺還教我嘴裏要說:“莊稼豐收,收成好……”我就按照爺爺教的壹邊跑壹邊唱。很快火把滅了,我的鞋也已經濕透了,爺爺說可以回家了。
我想不到元宵節還有這麽好吃的湯圓和這麽好玩的火把。今天真是個快樂的星期天。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上元竹枝詞》清,符曾)元宵也叫“湯圓”、“圓子”。漢武帝時期,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元十分拿手,從此以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據說元宵象征合家團圓,吃元宵意味新的壹年合家幸福、萬事如意。
以往的元宵節,我都是在家吃元宵,可今天在作文學校老師卻教我們自己做元宵,這下我心裏別提多高興了。我們先將糯米粉用開水調和成皮,註意水不可以太多,多了會過稀;也不能過少,少了沒粘性。然後取壹塊皮在手掌中搓成圓形,再用手指在上面按壹個窩,把餡放在裏面“包”好。放餡時壹定不可以太貪心,否則會把皮的“肚子”給撐破的。包好後,終於可以下鍋了。我按照老師說的煮元宵的四個訣竅:“開水下鍋,慢水煮,點冷水,勤換水”將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元宵放進水裏。沒多久,可以起鍋了,掀開蓋子,只見壹個個雪白的湯圓漂浮在水中,彼此緊貼著,好像壹粒粒珍珠,看得我直流口水,將它們舀到碗裏,聞著那香噴噴的味道,忍不住咬了壹口,真好吃啊,又香又糯,我開始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
品嘗著自己親手做的元宵,覺得特別好吃,心裏特別開心。我回家壹定要做給家人吃,讓他們壹起分享我的“傑作”。
在我居住的榮昌峰高小鎮,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就是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這天,人們都要鬧元宵,整個小鎮壹片歡騰,大家興高采烈,氣氛熱鬧極了。
元宵節的風俗是晚上全家人圍在桌旁吃元宵,因為元宵表示團團圓圓,吃完元宵大家就應該“鬧元宵”。
大家都歡天喜地地來到各自所在的院壩,開始放煙花。我和佳佳妹妹也拿出所有的煙花,妹妹興致勃勃地點燃壹個煙花的引線,頓時,五顏六色的火花迸出來,像壹個翩翩起舞的金孔雀!五彩繽紛,漂亮極了。 “別得意,看我的‘金鳳凰’!”我說完,立刻點燃了引線。“啾——”隨著壹聲刺耳的響聲,壹只只金黃的東西飛快地沖上了天, “嘣”的壹聲爆炸了。接著,許多小金點撒滿了天空,發出“嘣嘣”的爆炸聲,突然,這些到處亂飛的小東西聚集在了壹起,像壹只金鳳凰。
“有趣!妳們在這比賽煙花?加我壹個!”原來是爸爸來了,他手裏還抱著壹個大禮炮。爸爸慢慢地點燃了禮炮,壹下子,天空上綴滿了美麗的“花朵”,紅的,綠的,藍的,黃的……是那樣漂亮,它寄托著我們的快樂在天空中綻開……
這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快樂的元宵節!
三篇,有什麽和實際不符的,如日期,人物,地點等改改就好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