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的武器是壹根62斤重的水磨棍和壹把52兩銀子打造的戒刀。除了這些,小說中涉及的壹切都與金錢密不可分,例如與監獄官員打交道,獎勵兄弟,收買人心以及行走在江湖中。似乎白銀是那個時代的“硬通貨”。
那麽,當時兩塊銀元可以買多少東西呢?這部小說至少有兩個直接敘述。壹次,第九次,林沖被發配滄州。我遇到了我的老朋友李小二,他開了壹家餐館。壹天,“兩位神秘客人”來到店裏,其中壹位拿出壹兩銀子,讓李小二帶三四瓶好酒。“水果和葡萄酒會毀了未來。”看來這銀子的購買力還是蠻大的。另壹次是在第十次。黨的改革和吳用親自前往石碣村邀請三阮兄弟加入我們。吳用還給了阮玲玉1兩銀子。阮用這筆錢買了1壇酒、20斤生熟牛肉和“壹對大雞”。壹般來說,1白銀的購買力現在至少是幾百元吧?
然而,上述所有描述都有壹個常識性錯誤。雖然梁山好漢們“不缺錢”,但他們手裏不會有這麽多錢,更不會整天花在扶貧上,因為直到宋朝,白銀都不是主要的流通貨幣。和其他宋朝人壹樣,梁山好漢通常用銅錢代替銀元。
貨幣在性質上可分為信用貨幣和非信用貨幣,在實質上可分為貝殼貨幣、鐵貨幣、銅貨幣、銀貨幣和金貨幣。中國古代有不同材質的硬幣,其中就包括銀幣,其中銀幣最早出現在漢武帝時期。然而,壹千多年來,銅幣幾乎統治了世界。銀幣和銀幣在市場上與金幣和鐵幣壹樣稀有。
這是因為中國古代並不盛產白銀。壹方面,當時發現的銀資源非常有限,品位差,含銀量低。另壹方面,銀礦冶煉復雜,提純困難。根據有限的史料記載,宋初元豐元年,全國白銀總產量為265,438+50萬兩,此後大體保持在每年20萬兩以上的水平,看似不少。但當時國家財政收入每年都是幾千萬美元,換算成白銀就是幾千萬甚至上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是這個數字的幾倍,白銀產量微不足道。如果以白銀為主要貨幣,顯然是不夠的。
自秦漢以來,銅壹直是主要貨幣。雖然它的外觀在不斷變化,但圓形和方形孔是基本形式,這種貨幣在宋代也曾使用過。壹枚銅幣等於壹便士,大約1000枚銅幣稱為壹枚硬幣。宰相、使臣級別的高級官員月薪為“三千”,即300枚錢幣。在縣壹級,月薪為12-取決於縣的大小。當時底層人民的平均收入約為每天100篇文章。妳可以在餐館裏點壹盤美味的食物。勾欄茶每磅65438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