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豆燉豆腐
原料:
1.鮮鹽豆子若幹。太少了味淡,太多則鹹辣,須按自己口味酹量。
2.老豆腐壹塊。視自己食量而定,記得,是老豆腐。
3.姜絲、蔥花、花椒、鹽、味精、大料(2瓣)
做法:
熱鍋倒入食用油,待油熱將沸時,用勺子將鹽豆放入,翻炒片刻,然後將姜絲、蔥花、花椒、大料放進去,猛火翻炒半分鐘,即可添水,添水量以豆腐的用量為準,豆腐多則多放水,豆腐少則少放水,這加水是壹門學問,若加太多了,不好吃,若加少了,易糊鍋,更難吃。加水之後,調成文火,將豆腐打成塊,以片薄方正為佳,太厚了佐料進不去,太薄了易燉爛,跟貓食壹樣。豆腐入鍋,加鹽,要註意的是,鹽豆本身含鹽,因此不可壹次性放足鹽,如果不能掌握,可邊嘗邊放。然後便以中火燉至豆腐熟透為止,視自己口味添加佐料,味精可適當多放,以便提味。
此時便可以出鍋,也可以文火慢熬,再放入粉絲,邊吃邊燉,以前沒吃過火鍋,就是用這種吃法聊以慰藉。這道菜做法簡易,經濟實惠,只要不糊鍋,便算成功,是懶婆娘、拙媳婦居家待客的方便法門,壹技在手,終身不愁。
二.鹽豆炒雞蛋
原料:雞蛋若幹個、幹鹽豆子(這是幹鹽豆子)、佐料。
做法:
鍋裏放比平時炒菜多壹點的油,待燒熱後,放入蔥花,再放鹽豆,翻炒幾下,將蔥花的香味炒出來,將雞蛋打入鍋內翻炒,炒的方法和時間與平常炒雞蛋相同,最後放入佐料。
這道菜比燉豆腐較難掌握,因為雞蛋難炒,嫩了不熟,老了太碎,而且口味差,因此得先學會炒雞蛋,得心應手再做這道菜不遲。技藝不精,卻急於賣弄,不免貽笑於來客,慎之。
黃豆要每天吃,才有抗癌效果。 所幸黃豆制品種類繁多,可以每天變換食用,不必擔心吃膩。 -------------------------------------------------------------------------------- 清早起床,來壹杯熱騰騰的豆漿,讓人感覺提神醒腦、胃口大開。豆漿可以自己制作,目前市面上也有現成的豆漿或是添加卵磷脂口味的豆漿,也可以將豆漿加入牛奶、可可、咖啡、蔬果汁中。
中國人的牛奶——豆漿 豆漿還可以替代酸奶,加入切成小塊的水果如菠蘿、蘋果、哈蜜瓜、櫻桃及蜂蜜拌勻,放入冰箱中冷藏後再吃。 烹飪老師李秋萍指出,豆漿若加膠凍粉煮沸,再加入水果、抹茶粉,倒入模子裏冷藏,即成特殊口味的豆花。 豆漿最大的優點是很容易被腸胃消化、吸收。日本國立營養研究所則主張,喝豆漿時,壹起吃西紅柿或加進西紅柿汁拌勻,因為西紅柿中的錳能促進腸內乳酸菌增加,達到整腸的功效。 此外,臺大教授李錦楓也指出,豆漿的黃豆蛋白中含有寡糖,對消化能力較差的人,具有改善腸內細菌的作用。 雖然黃豆有很多好處,但成大醫院營養部主任彭巧珍表示,以未停經前的婦女每天需要600毫克的鈣來說,必須食用4.5塊的傳統板豆腐,「或是喝2000cc的豆漿,而牛奶只要喝500cc,就能補充足夠的鈣質。」彭巧珍分析後建議,最好還是攝取壹些奶制品。
毛豆是老少鹹宜的零嘴 毛豆是黃豆的前身,而且是老少鹹宜的「零嘴」。 中華美食交流協會理事長許堂仁說,日本人認為生活最大的享受,就是壹邊看電視、聊天,壹口接壹口的吃毛豆。 日本人最喜歡將毛豆略燙壹下,撒點鹽,用冰塊徹底冷卻,再放入冰箱冷藏後食用,十分清涼可口。
黃豆渣搖身變為黃豆糖 黃豆渣可加顆蛋、香菇、蔥花、紅蘿蔔丁、菠菜等蔬菜壹起炒,或是加點味噌磨碎,與香菇、貝類、蔬菜或排骨同煮。 李秋萍則是將黃豆渣制作成黃豆糖,是許多小朋友喜愛的點心。
黃豆和黃豆粉配飯最佳 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董大成每天吃黃豆糙米飯。黃豆、糙米比例是壹比四,煮前先浸泡過夜,以快鍋煮,口感較香Q。夏天時,為防止細菌繁殖而發酵、變壞,浸泡時最好放到冰箱裏。 黃豆粉則是將黃豆炒熟,磨成粉後即可食用,可以加牛奶、蜂蜜沖泡,或撒在飯上,也可以單獨食用。
黃豆芽略燙即吃最好 許堂仁表示,如果要去除黃豆芽的臭腥味,可以用黃豆芽來熬湯,熬過兩小時以上,不但臭腥味消失,黃豆芽的營養素則會留在湯汁中。 但是,實驗顯示,以熱水煮20分鐘,70%的維他命C會流失。因此,如果不怕臭腥味且希望獲得完整的營養素,最好是略燙壹下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