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開頭的獨白說:不被時間和社會所束縛,幸福的填飽肚子的時候,短時間內變得隨心所欲,變得“自由”不被誰打擾。毫不費神的吃東西這種孤高的行為,正是平等地賦予現代人的---最高的治愈!我大概是有個傷痕累累的心需要治愈,不然為何如此喜愛這部日劇。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我最擔心的是它會像《深夜食堂》壹樣,加壹些撫慰人心的劇情,撒壹碗雞湯,不是說《深夜食堂》不好,我很喜歡《深夜食堂》,但我更愛《孤獨的美食家》是因為《美食家》不講故事,不教人道理,只是演五郎在工作間隙認真的吃飯。看著五郎壹集壹集的大快朵頤,我那飽經滄桑的冷漠的心啊,頓時被治愈了。
《美食家》為什麽會治愈我呢?其實我也說不清楚,大約是我年紀越大就越討厭各種意義啊價值啊之類的,討厭所謂三觀正、正能量的宣揚,而《美食家》不端起架子說教,這劇只是演雜貨店老板五郎吃過的各種美食。嚴格來說只是家常飯菜而已,《美食家》演了七季,五郎沒有吃過米其林的高級料理,都是在忙碌完之後突然肚子好餓,找個小餐館去大吃壹頓,風卷殘雲之後,滿足地離去。看得我也無比滿足。說起來,所有的欲望之中,食欲才是最能讓人產生幸福感的。別的欲望太難滿足了,太多束縛了,只有吃是自由的,只有胃口最體貼,吃飽之後立刻能回饋妳滿足。
過去我的概念中,所謂美食家必是嘗盡天下美味,談起食物來讓我覺得自己吃了幾十年的豬食,吃壹碗雜碎面也能吃出壹部史詩來,而五郎,與其說是美食家,不如說是個吃貨。五郎吃飯時,心中戰鼓擂起,嘴上就開始狼吞虎咽,吃得起勁了,擦把頭上的汗,擼起袖子,再加壹碗飯,加壹份菜,食量不時讓人側目。記得小時候,有壹晚父母同事來家裏閑聊,我們都吃完飯了,妹妹壹個人坐在桌子上認真對付壹盆湯飯,大家聊天,她只顧低頭吃飯,客人告辭時,妹妹終於幹光了那盆飯。客人誇獎妹妹是個好孩子,吃飯吃得這麽用心。那時起,我對這個客人頗有好感,因為第壹次見人誇獎認真吃飯這件事。五郎讓我想起了小時候認真吃飯的妹妹,那壹晚,她就是孤獨的美食家呀,認真吃飯是多麽純粹的幸福,多少人已經忘記了。
所謂“孤獨”,劇中的五郎看起來確實孤獨,孤身壹人經營壹家雜貨店,每天奔走於全國各地推銷他的雜貨或為客戶選購產品,偶爾聯系個朋友也是多年不見或遠隔重洋。但他又不孤獨,他享受自己的工作,欣賞遇到的美景或人情,幸福地吃飯……他看到美食時熱情的目光,哪裏是壹個孤獨的人呢,五郎的內心是海闊天空啊。
少不得說說飾演五郎的松重豐了,第壹次見到他是在《深夜食堂》中,他在裏面演黑社會大哥龍哥,樣子還挺可怕,之後也看了不少他參演的日劇,最喜歡的還是《孤獨的美食家》裏的五郎,彬彬有禮、有點疏離感、又略顯呆萌,最喜歡他饑餓來襲時張著嘴像被施了定身法似的呆萌三連拍,好想買個手辦。專門看了漫畫原版,更加覺得松重豐這個演員選得真好,平時看起來嚴肅、冷淡,吃飯的時候內心戲豐富,像個熱情奔放的孩子。重要的是,松重豐吃飯的樣子讓人看了抑制不住食欲啊。有人說這是深夜恐怖襲擊,沒錯,妳要是天天晚上看,白天照照鏡子看自己的身材那絕對是恐怖片。據說現實中的松重豐其實飯量很小,喜歡喝點小酒,但為了演這部劇,拍戲前壹天都節食,好友木村拓哉請喝酒也不去,拍戲遇到不喜歡吃的或太飽了吃不下也堅持吃完。難怪從第壹季到第七季他身材略有發福,想必是工傷吶。五郎啊,請妳壹定要好好保護自己,努力壹直吃下去喲。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欲望越來越少,對生活的期許越來越簡單,人越沾染塵埃就越喜歡純粹吧。嗯,還是吃最純粹,吃喜歡的東西,管他雅俗貴賤,就在濃烈的飯香裏盡情滿足口腹之欲,至於紅塵俗世中的各種腌臜事,哼,吃飽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