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立秋處暑都是秋天的節氣,而且兩個節氣相鄰,在飲食上也是有所相似的,那麽2020立秋處暑適合吃什麽?立秋處暑節氣吃什麽東西好呢?若是非常註重節氣時候的食物,可以來瞧瞧我的介紹哦。
1.在立秋的這個時間裏,第壹個需要吃的東西,那最好就是大棗了,因為大棗裏面含有非常多的維生素C以及大量的氨基酸,當然還有很多的礦物質成分,這些東西可以幫助我們美容養顏,其次還可以幫助我們延年益壽。
2.其實我們還可以去壹些蘑菇,因為蘑菇裏面有豐富的蛋白質,當然蘑菇裏面還有很多的維生素。並且在處暑的這個時間裏雨水非常的多,所以說他正是蘑菇生長非常旺盛的時機,所以說,在這個時間吃壹點蘑菇是非常適合的。
3.在這個時間裏,我們還可以去喝壹點葡萄酒,因為葡萄酒裏面有非常豐富的蘋果酸以及檸檬酸,當然還有我們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的酒石酸等等壹些成分。並且在處暑的這段時間裏,葡萄也是剛好成熟了,所以說這個季節的葡萄酒也是非常的不錯的。
4.其次我們在這個時間裏還可以去吃壹些適量的海鮮,當然也是因為海鮮裏面也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及氨基酸等等,當然還有些微量元素,並且在這個時間裏也都是漁民們大量收獲東西的壹個季節,所以說這個時候的魚蝦都是非常的鮮美的,所以這個時候也是壹個比較適合吃海鮮的季節。
立秋節氣適合吃什麽
1、吃瓜曰:“咬秋”
杭州江南壹帶還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過去在杭州壹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壹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壹年的瘟疫。天津等地立秋時節流行“咬秋”。
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中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人們在立秋前壹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裏晾壹晚,於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預防痢疾。 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少各飲壹杯,據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2、苦夏後,貼秋膘”
北京立秋後,北方民間素有“貼秋膘”壹說。什麽是“貼秋膘”呢?在炎熱的夏季,有厭食之感。壹旦立秋,就意味著涼爽的天氣快到了,於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在北京、河北壹帶民間流行“貼秋膘”。伏天人們胃口差 ,所以不少人都會瘦壹些。清朝時,民間流行在數伏這天以懸秤稱人。當然大多是稱小孩,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彌補的辦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這壹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壹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3、“減秋膘”:吃黃瓜
我國東北地區立秋有吃黃瓜的習俗,希望人們永保苗條身材。夏天天氣炎熱,能量消耗較大,人們普遍食欲不振,造成體內熱量供給不足。到了秋天,天氣轉涼,人們的味覺增強,食欲大振,飲食會不知不覺地過量,使熱量的攝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氣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減少。
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來,人體內還會積極地儲存禦寒的脂肪,因此,身體攝取的熱量多於散發的熱量。在秋季,人們稍不小心,體重就會增加,這對於本身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壹種威脅,所以,肥胖者秋季更應註意減肥。首先,應註意飲食的調節,多吃壹些低熱量的減肥食物,如黃瓜、赤小豆、蘿蔔、竹筍、薏米、海帶、蘑菇等;其次要增加活動量,達到減肥的目的。
處暑吃什麽養生
處暑時節,天氣由熱轉涼,雨量逐漸減少,燥氣開始生成,人們會普遍感到皮膚、口鼻相對幹燥,因此要註意滋陰潤肺,在飲食上應註意防“秋燥”,民間素有處暑吃鴨肉的習俗,因為老鴨味甘性涼,有滋補,養胃、補腎、消水腫等功效,常吃有利於防“秋燥”,而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壹傳統,壹般處暑這天,北京人都會到店裏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而在福州地區,“處暑”之後不再喝涼茶,而是多吃些“補氣”、“補血”的東西,老福州習慣吃龍眼,還有將龍眼剝殼後泡稀飯吃的食俗。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處暑吃的另壹種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實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簡單,就是將糯米粉搓成壹小粒壹小粒,煮湯後,加點糖,味道清甜,既可補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