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藍天、沙灘、澀澀的海水藍天、沙灘、澀澀的海水,這三種組合光憑想象就很美很舒服。只要去海邊,就忍不住要脫鞋踩浪,哪怕踩沙子上岸都很麻煩。波浪
天空反射出大海的藍色。當它是灰色的時候,大海是不快樂的。在廈門期間,我們幾乎看不到藍天,但是下了很多暴雨。就在最後壹天出發前,我們在離酒店不遠的海邊坐了很久,多看了幾眼。這是天氣最好的壹天。太陽出來時,天空變得更藍了。我覺得壹眨眼的工夫,大海似乎變得更藍了。藍天和大海是完美的搭配。
幹沙很軟,曬完會燙腳。海浪打過來的沙子是深色的,有點硬,但是幹的沙子經過的時候會留下坑,濕的沙子經過的時候會留下我的腳印。沙子裏有很多貝殼,很多貝殼被困在海邊的巖石上。
(2)夜間環島騎行&;曾厝_來廈門,就不得不提廈門環島路。寬廣的藍天下,路邊壹排排的椰子樹。與內陸城市的綠化不同,椰子樹又高又壯。筆直的樹幹向著藍天生長,幾片又寬又長的葉子在藍天下羽化。另壹邊是沙灘和大海。整個畫面純粹,心胸寬廣。寧靜的風景就在那裏,看到的人即使心裏有任何的停滯也是放松的。
環島路邊
環島騎行被列入旅行計劃,卻因為陰雨連綿或其他原因而壹再擱置。旅行結束的前壹天晚上,我終於擺脫了這個遺憾。
曾錯_
大雨中從廈大回來後,她在酒店休息了很久。薇薇姐姐因為學校的原因提前換了簽證,留下我們三個人繼續完成最後的計劃。夜晚,曾厝燈火闌珊,幾乎都是吃的,巷子狹長,煙雨朦朧。煙是道路兩旁小吃店溢出的“人間煙火”,雨斷斷續續,斷斷續續。
沿海城市的食物
壹路上有人在妳耳邊叫賣,沿海城市有吃的街上壹定有海鮮。店前的龍蝦又熱又紅。有的人長達半臂,破殼而出都是白肉,點綴著紅綠黃的調料。它看起來像贗品。吃了壹開始當地司機熱情推薦的姜母鴨,鴨肉切了壹大塊,又硬又幹。湯裏只留了姜,沒有想象中的好吃。吃姜母鴨的餐廳旁邊是網上極力推薦的八婆草,然後我繼續找網上的名人店“阿信的貼吧吐司”。我沒有遇到非常想念阿信的帥老板,但是我遇到的老板也是面帶微笑的。點了壹塊香草冰淇淋厚吐司,外焦裏嫩,得到了我們的壹致認可。
沿著海邊,壹眼望去,海天壹色都是黑的。天上沒有閃亮的星星,勉強能看到幾朵飄過的雲。風雨時大時小,洗滌天地,火上澆油。海浪拍打海岸的聲音低沈、沈重、響亮,是夜晚最吸引人的聲音。雨和浪相得益彰,自行車帶著我們在浪的旁邊,頂著風雨騎著昏暗的路燈和傲人的椰子樹。窗簾在地上,心和環境壹樣開放。騎自行車和走路不壹樣,尤其是對於我這樣的自行車新手,很少感受到速度。被風雨推著,把疲憊和壓抑拋在身後,追不上。
我旅行中最美的風景,從來不在壹個所謂的景點。今晚是我在廈門見過的最美的風景。看完今晚的風景,我會很高興妳來了。
再茂巷
(3)對未來的思考——鼓浪嶼上島前可能剛好碰上高峰,去輪渡中心的路上堵車。出發前,我們在微信上訂了8: 50的票,最後幾分鐘才下車飛向輪渡中心,最後50跳上船。
鼓浪嶼/鼓浪嶼
我們到達鼓浪嶼的時候,還不是旅遊旺季。沒有導遊,我們在各個居民區的小巷裏逃亡。島上沒有大道,是壹個走不了三步的斜坡。它上上下下,彎彎曲曲,不允許任何交通工具。也許這就是為什麽我們能在這裏感受到特別不壹樣的寧靜與和諧。我們走進壹個涼爽的隧道,不時看到居民彎腰拖著手推車運送重物。居民的房子沒有統壹規劃,有很多各具特色的民宿,但都是老舊復古的,路和墻基本壹樣。走到哪裏,花草就“不經意”地出現在妳的視線裏,鼓浪嶼走到哪裏,都是壹道風景。哪怕是普通的小房子,小店鋪,哪怕隨意立在路邊,都是復古的畫。鼓浪嶼應該是壹個無可爭議的島嶼,是來來往往的遊客打破了它的平靜。
鼓浪嶼光聽這個名字就很美。許多遊客來到這裏。他們都說妳沒去過鼓浪嶼,妳沒去過廈門。我討厭這樣類似的說法。到處都有類似的說法。我們去過的日光巖入口處有壹塊巖石。除了上面標註的五個大大的“A”之外,還有這句話——“如果妳沒去過日光巖,那妳就沒去過鼓浪嶼。”這句話擊中了我的骨頭。去過鼓浪嶼,沒去過日光巖。發生了什麽事?
島上的風景真的很美,但是很可惜,只有心情好才能感受到風景的美,所以旅行最重要的是帶好心情。因為心情壹般,腳特別累,天氣又悶。天氣不晴不雨,但是我沒有去島上的景點遊玩。壹切都很壹般。為了走到管風琴博物館,爬了無數個坡,最後在壹棟別墅裏看了各種復古管風琴。最大的風琴占據了壹整個中央大廳,需要四臺除濕機,最小的也就26寸行李箱那麽大。日光巖是壹塊非常高、非常大的巖石,我們面對的那壹面非常平坦筆直。旁邊祠堂的廣播裏循環著壹個女聲,壹直念叨著人生之路,我的腦子都疼了。參觀完展廳,莘莊園林就出來了。我沒有真正看到裏面的風景。出來的時候聽到有人說“我花錢在裏面吹了十分鐘空調”,好像我們也是壹樣。
到了國際版畫館,真的很有必要休息壹下。中午外面越來越熱,刻字館裏很涼快。木地板再三邀請我們坐下。最後我們控制不住攝像頭和“不要坐”的警告。我們坐下來的那壹刻簡直太完美了。但是,我們離開的時候,樓梯口已經有很多人了。
來到鼓浪嶼繁華的商業街,天漸漸下起了雨,在去郝躍花園的路上雨越下越大,郝躍花園的人自然就少了。我們從很遠的地方看到了落基山上鄭成功偉岸的身軀。我們走進壹個小亭子,從下往上看了他壹眼,就再也沒上去過。在去海邊另壹個渡口的路上,風刮得很大,緊繃的感覺終於消除了。我穿著拖鞋踩著水,疲勞感消失了很多。風雨打在椰子樹上,椰葉愉快地接受了,愉快地搖擺著,打在海水上,壹圈圈地濺出。
沒有人能否認鼓浪嶼的風景。我相信,每個地方的美好,都會成為我以後的思念。雖然鼓浪嶼很美,但還是在心裏留下了壹個缺口。網絡上的商業炒作破壞了島嶼本身帶來的感情。我忘不了的不是什麽聯票裏的景點,而是我在鼓浪嶼忍不住向往的“船死從此,海留余生”。
廈門大學
石灣植物園
事實上,旅行結束後,廈門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石灣植物園、貓巷、廈門大學,尤其是我們每天從B&B來回經過的黃厝的壹條小街。每個地方都很美,都被拍成了照片,保存在我的小相冊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