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雲路,壹條曾經很遠、很陌生的街,如今我大部分的日子在這裏流走。
十多年前,知道了萊太花卉,每年都會來幾趟,把各種花搬回家,養死了以後再來。每次來萊太都是從東三環轉到霄雲路,然後往南壹點就是花卉市場。早些年萊太對面的壹排店鋪裏還有壹家賣瓷器的,我們在那裏逛的時候遇到過盛名期的倪萍。那時候每次來壹趟霄雲路,都覺得好遠。
藍色港灣剛開的時候,好像是2009年的新年,來參加跨年活動,午夜從藍港離開的時候,亮馬橋、霄雲路還是燈火闌珊,越往南開,燈光越來越稀疏,快到家進地庫之前,壹路沈默無語的兒子突然說:這和剛才好像兩個世界啊!然後又自我寬慰壹樣,說不過我們這裏安靜,適合睡覺。
2016年,兒子在學校請了假,來美國使館簽證,使館已經從雅寶路搬到了和霄雲路垂直的天澤路。我們預約了最早的面試,面試後到國航大廈的星巴克吃早餐。那時候,星巴克還沒有遍布京城。
後來那年的某壹天,又來萊太買花,把車停在霄雲路上,從網信大廈穿過去去萊太。看到旁邊的壹棟公寓,就打開手機,查了最近的鏈家門店,問他們附近有合適的房子推薦嗎?
第二年的初春,搬到了霄雲路。前壹個月,在霄雲路的現代大廈朝九晚五了十年的大學好友離開了職場。
將近三年了,已經熟悉了霄雲路,身邊的朋友們也都經常約著來霄雲路聊天、談事兒了,畢竟北京沒有幾條街能和霄雲路壹樣,在壹條街上有至少四五家星巴克、相隔幾米就有壹家咖啡廳、奶茶店、各種風味、價格的餐廳。從網信往西的餐廳基本上是經濟實惠的,主要給國航、現代、網信的員工吃工作餐,而往東就是各種檔次了,有適合請客的、隱秘的霄雲苑,有法國的老字號福樓,有幾十家餐廳聚集、不斷有店家改換名頭的霄雲美食街,也是各種檔次、豐儉由人,鵬潤、海航大廈裏的餐廳也有各自的特色菜。網信樓下昂貴的日本會席開了沒幾天就關門了,壹層的老吉堂卻壹開張就幸運地趕上了米其林評星,壹到晚上,門前的停車場就各種車輛雲集,估計不會馬上倒閉了。而白天的時候,在2019大潮中倒下的網信金融的樓下,幾乎每天都有來要錢的人聚集,有時候站在陽臺上打開窗戶,就能聽到他們在齊聲喊:XXX, 還錢!警車也時不時光顧。因為知道我住霄雲路,朋友們也會把網上關於網信老板的八卦、傳言發到群裏。到美中宜和生孩子、和睦家體檢、新源裏菜市場買東西的朋友,會微信說,馬上路過妳家了,在家嗎?出來聊會啊?快到春節的時候,壹天會和幾撥朋友在萊太見面。但今年不同了,萊太在多次傳言後終於關門等待升級改造了,對面的壹條街在拆除了好幾年之後改成了街心花園。在以前住的其它地方,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們是不會放過這樣的地方的,但這裏的晚上,只偶爾有幾個人散步。
工作日的早上,從亮馬橋地鐵湧出來的上班族,或騎著小黃車或走到霄雲路。下午三四點,可以看到好幾個國際學校的校車停下來放下孩子。除了冬季外,樓下的兒童活動區裏壹直到晚上八九點都有操著各種語言的孩子們的喊叫聲。下班的時候,霄雲路的小黃車又會被從各個寫字樓裏出來的人壹掃而光,然後在地鐵口排著長長的隊伍,等著安檢進地鐵。暑假的時候,實習的兒子晚上坐地鐵回來,發現往東的地鐵裏擠滿了人。他有些好奇他們都住在什麽地方?周末的霄雲路,卻又冷清得像春節期間的北京城。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霄雲路的大多數小區,除了霄雲路八號外,房價連西城學區房的壹半都不到。
找不到壹個合適的詞形容霄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