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長沙有什麽好玩的?美食的具體位置

長沙有什麽好玩的?美食的具體位置

馬王堆漢墓

馬王堆漢墓在湖南長沙市東郊五裏牌,為壹馬鞍開土堆,封土堆高10余米,直徑30米左右。原來以為是五代楚王馬殷的墓葬,1972-1974年相繼發掘,先後出土3座西漢墓葬。據考證,這是西漢初期諸侯家 ...

長沙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位於嶽麓山東麓,創建於北宋太祖開寶九年(976),真宗祥符八年(1015)山長周式以品學稱著,真宗賜名嶽麓書院。書院占地2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7030平方米。主軸線上依次為前門、赫曦臺、大門、二門 ...

湖南省博物館

湘繡 湖南省博物館位於烈士公園西側,這裏陳列著從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以及2100年前的西漢女屍。 馬王堆三座漢墓***出土珍貴文物3000多件,絕大多數保存完好。有壹件素紗樣衣,薄如蟬翼,長1.28米,且有長袖 ...

長沙嶽麓山

嶽麓山位於長沙市湘江西岸,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遊覽區面積553.3公頃,最高峰海拔300米,山澗幽壑,樹木蔥翠,風景幽美。在群巒疊翠之間錯落著晉陶侃、唐裴休、宋朱熹等人的寓所和近代著名革命家黃興、蔡鍔 ...

長沙湘江

湘江是長沙的母親河,它滔滔南來,汩汩北去,過昭山而進入長沙城,經三汊磯又轉向西北,至喬口而出望城縣,再過嶽陽入洞庭。流經長沙市境約25公裏。湘江兩岸赤壁如霞,白沙如雪,垂柳如絲,檣帆如雲,構成了 ...

長沙烈士公園

烈士公園是長沙市最大的公園,位於市區東北的東風路1號,公園分紀念區、遊覽區和娛樂區三大部分。 紀念區以1958年建成的烈士塔為中心,周圍環繞著松樹,顯得莊嚴雄偉。遊覽區地勢開闊,有山有湖,花紅柳綠; ...

長沙開福寺

開福寺位於長沙市開福區新河開福寺路,為全國重點開放佛寺之壹,湖南省及長沙市佛教協會均設於此。開福寺是我國佛教禪宗臨濟宗楊岐派的著名寺院,五代時(896-929)楚王馬殷創建,歷宋、元、明、清各代,數經 ...

長沙白鶴泉

在麓山寺後,古樹環抱,有泉從石罅中溢出,冬夏不涸,清洌甘甜,清澈透明。白鶴泉有“麓山第壹芳潤”之稱。相傳古時候曾有壹對仙鶴常飛至此因而取名白鶴泉,有趣的是以泉水煮沸沏茶,蒸騰的熱氣盤旋 ...

長沙蟒蛇洞

蟒蛇洞在禹王碑北面的壹個幽谷中。蟒蛇洞在西晉以前叫“抱黃洞”。相傳宋祥符年間(公元1008-1016年), 有個叫張抱黃的道士,在巖下修煉,丹成升仙而去,“抱黃洞”由此而來。據傳張道士升仙後,洞被蟒蛇盤 ...

長沙笑啼崖

笑啼崖位於白鶴泉右邊山上,這裏地勢奇特,枯藤老樹遍布。相傳,古時候這裏住著壹個年輕的獵人,叫葛仁。他的勤勞樸實獲得花仙的愛慕。花仙每天夜裏到葛仁家裏幫他料理家務,不久他們結為夫妻。後來他們生下 ...

長沙焦達峰墓

焦達峰墓在麓山寺東側。焦達峰乃瀏陽縣人,同盟會會員,武昌起義後,和陳作新組織湖南會黨和新軍進攻長沙,後因立憲派譚延凱策動新軍叛變,兩人同時被害,都葬在嶽麓山。墓碑上刻有“達向九宵雲路近, 峰離五 ...

長沙賈誼故宅

賈誼故宅為西漢散文家賈誼的住宅,位於長沙西區福勝街三條巷,原名賈太傅祠,公元1465年建,現僅存祠屋壹間。祠前的小巷中有壹口井,傳說是賈誼親手鑿的,井口上小下大,形狀像壹個壺,人稱“太傅井”

湖南以湘菜聞名 其中小吃也很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坡子街是長沙有名的小吃壹條街,那的環境也很好,街的兩旁都是復古建築! 還有南門口的臭幹子!南門口還有很有名的四嬡姐口味蝦! 有名的小吃有火宮殿的臭豆腐、楊欲興的米粉、德園的包子……

另外還有長沙的"吃"友評定出來的長沙食譜可供參考..

1、蔡鍔南路香格裏拉酒吧旁往巷子裏進去第三家的菜不錯,生意好得嚇人。

2、芙蓉北路銀苑海鮮右側,以辣椒炒肉聞名,雞湯也很好喝。

3、財政廳附近廣濟橋南側的老天富。

4、長沙電腦城旁的趙記,其實應該叫“錢四口味雞”;特色菜:口味雞、口味 田雞。

5、星沙省移動指揮中心旁的鴻翔大廈後面的小巷子裏的壹個小店;特色菜:鱔 魚炒豆子。

6、先鋒廳的壹家罐子老店;特色菜: 才魚抱蛋。

7、湘春路陋園賓館對面的三味食府;特色菜:竹香黃鴨叫、香菜涼拌腰花。

8、左家塘阿彌嶺的“北美”瀏陽蒸菜;各色湯味道不錯,特別是店裏木桶裝的 山葡萄酒。

9、天心賓館旁的九龍魚頭城的寧鄉口味蛇;名為魚頭城,實際好吃的是蛇,尤 其用剩下的汁拌面條,極鮮美。

10、廣濟橋底往長嶺方向的永州血鴨小店。

11、大豐和以及芙蓉國的常德缽子菜。

12、橘子洲頭老江岸的黃鴨叫。

13、南大橋 河西橋底“石砣”以及“張立斯”的船上;特色:魚、河蝦、河蚌。

14、河西銀鴻小區內的“豬腳王”,很辣。

15、侯家塘“帝豪”的紅燒肉,肉肥而不膩,肉質松軟。

16、奧莎體育館對面“兩重天”的燒烤。

17、梓園路“世平餐館”的香幹。(在附二對面沿梓園路右側走不遠)

18、南門口的“壹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