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為什麽說舌尖上的中國呢?中國在舌尖上嗎?

為什麽說舌尖上的中國呢?中國在舌尖上嗎?

 《舌尖上的中國——文化名家說名吃》 馬明博 肖瑤 選編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6年8月第1版 2012年6月第2版

梁實秋筆下的獅子頭,汪曾祺筆下的過橋米線,霍達的火鍋,鄧友梅的豆汁兒,王世襄的鱖魚宴……名家筆下的美食,縱橫大江南北,有精雕細琢的傳統大菜,也有獨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徐徐道來的,有壹道菜的典故由來、風俗文化,也有與之壹起深藏記憶的那壹方水土、家國命運。

《舌尖上的中國——文化名家說名吃》,匯集了幾十位中國現當代文化名家談論美食的散文,將中國經典美食與回憶、故鄉、風俗、文化等完美地融合在壹起,底蘊厚重。讀者享受的,不僅是壹次精神上的美食之旅,更是賞心悅目的文化大餐……

《舌尖上的中國》這本書緣於我喜歡讀書、寫作。在廣泛涉獵中,我逐漸關註起文化名家的生活方式與興趣愛好。壹天,我和壹位做出版的朋友聊起這個話題時,她非常感興趣,並鼓勵我與我的妻子肖瑤女士壹起試著按著這個思路選編壹套書。

2005年,中國青年出版社推出了我們編選的“文化名家系列”之《文化名家話佛緣》、《文化名家話茶緣》等書,這個系列廣為讀者歡迎。

有關美食的文章,日漸為人喜愛。無論港臺,還是大陸,寫美食的美文也層出不窮。於是,我們開始留意有關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文章。肖瑤說:“有人說,贏得壹個人的心,首先要贏得壹個人的胃。編壹本與飲食文化有關的書,不也是弘揚中華的飲食文明嗎?”

壹拍即合。我與肖瑤跑到國家圖書館,在書海中,探海尋珠,在各式各樣的文集中尋找相關的文章。功夫不負有心人,半年的時光過去,厚厚的復印文稿,漸漸集成“文化名家說名吃”。

這部旨在弘揚中華飲食文明的書稿,初集之後,起個什麽名,成為最困擾我們的問題。

壹個好書名,是重要的。參考現代傳播學的理念,可以說,壹個好的書名,不僅是壹句廣為傳播的廣告語,還能在第壹時間吸引讀者的目光,啟發讀者順著書名的方向進行深度的思考。

這些反映中華飲食文明的美文,傳遞著華夏大地上的酸甜苦辣,讓人通過味蕾認識中國。要用壹個什麽書名來涵括呢?著實讓人費思量。在書稿出版之前的半年時間,我壹直在琢磨壹個恰到好處的書名。

當時,已經出版的相關美食書籍很多,像《五味》、《尋找鄉土的吃食》、《好吃》、《味覺森林》、《舌尖上的狂歡》、《老小吃 老味道》、《私人味覺》、《吃在中國》、《味蕾上的南方》、《魚頭的思想》等,如何從這些書名中突圍?著實讓人絞盡腦汁。

參考同類書名,我組合出“中國滋味”、“美味中國”、“味道華夏”、“味蕾上的中國”……還有許多,但都不盡如人意。

有壹天,我與肖瑤到詩人車前子家做客。聊天時,車前子說:“只有美味不立文字,因為它能直指人心。”這句話裏的禪機,讓我眼前壹亮。

2004年,在寫作《天下趙州生活禪》時,我為其中壹節擬定的標題便是“舌尖上的禪”。(《天下趙州生活禪》,馬明博 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5年出版)

車前子的這句話,讓我想到了自己之前寫下的那句話。我隱約感覺到,壹個好書名就要誕生了。

我悄悄地問肖瑤:“妳覺得《舌尖上的中國》,這個書名怎麽樣?”

她說:“好!”

——就這樣,因緣和合,得來全不費工夫。然而,如果沒有上面那麽多的因,這個果,又從何而來呢?